拆解书目: 《好好学习》 所属活动: 【北京紫禁之巅分舵 NO.219】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利用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学习目标: 利用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1

开场: 大家好,我是默契,一个数据分析码农、正面管教实践者、自媒体写作爱好者。今天我要带拆的这本书是成甲的《好好学习》,副标题是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做到以下两点:

(1)区分思考和总结;

(2)运用“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三个步骤进行反思(界定)。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

(场景)小伙伴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景?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自己每天背20个单词,每天听1个小时音频,逮住外国人就跟人侃英语,看报纸只看China Daily。可是,半年下来,英语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出国不会点菜,跟外国人交流也还是手脚并用才能比划清楚。

又或者,为了提升认知,自己每周读一本书,看各种大咖写的读书方法,参加各种认知类的培训,积极听各种音频教程,感觉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实践的时候发现自己啥都没用上,还是老办法管用。

(提问)小伙伴或者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过刚才列的这两类场景呢?我们智商没问题,也在很努力地学习知识,为什么自己的学习层次一直上不去呢?

(影响)如果经常遇到努力半天却毫无收效的场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地茫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获得新知的成就感,情绪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低水平的勤奋陷阱,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更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解决)那么,《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提及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告诉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临界知识,并提供了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以及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与付费购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量表自测题

请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有定期反思的习惯。

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根据自己的事情情况打分。

image.png

【I部分】量表自测题讲解

超过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我看到有一个小伙伴举手,他应该都已经有了良好的定期反思的意识哈。

介于15分到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哈。这次有两三个小伙伴举手,这些小伙伴有反思的想法,只要将反思例行化,就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反思习惯了。

有没有总分低于15分的小伙伴呢?还有一两位小伙伴举手哈,那你们在今天的拆书中将会获益最多哈,一定要注意听反思的技巧,回去经常反思,提升自己掌握知识的层次。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刚才发的原文拆页,在第一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image.png

image.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们问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什么呢?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靠,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已经温习。

曾子每天训练自己的思想肌肉,成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完成了《大学》这部儒家经典著作。大家应该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很熟悉吧?这便是《大学》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之一。曾子凭着“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成就了一个每日反思的好例子。

现在咱们回到拆页哈,作者成甲说很多人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与学习者互动1)拆书家:那总结的侧重点是什么?(回答)学习者: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

(与学习者互动2)拆书家:反思的侧重点呢?(回答)学习者: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小明业余时间运营着一个公众号,他发情感类文章阅读量勉强上百,但发职场类文章时阅读量轻松破千,因此小明觉得自己适合写职场类文章。(与学习者互动3)这是总结还是反思?(回答)学习者:总结。

小明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自己发情感类文章很随意,随便写一些感悟就发到公众号里了;而写职场类文章时,自己经过了认真观察、深思熟虑、仔细推敲,才写成文章并经过精心排版发在公众号上。小明发现自己写文章的态度,决定了阅读量的大小。(与学习者互动4)这是总结还是反思?(回答)学习者:反思。

【How】那我们要如何进行反思呢?三个步骤:

(1)观察结果: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2)研究原先假设:看之前我们是基于何种假设来思考这个问题。

(3)反思校正假设:分析原因,找到能够产生结果的真正原因。

【举例】给大家举个例子。小明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的一篇职场类文章,转发在A公众号上,阅读量有2w,给他自己导粉40个;转发在B公众号上,阅读量也有2w+,但只给他自己涨粉5个。

小明观察到的结果是阅读量相同,但B公众号的导粉效果比A公众号的导粉效果差。小明之前是基于什么样的假设呢?阅读量与涨粉数成正比。那是什么造成了涨粉率不一样呢?小明研究发现,A公众号是招聘网站的号,粉丝更关注职场;而B公众号是个娱乐号,粉丝更关注明星八卦。小明此时修正了自己的假设,涨粉数不仅与阅读量有关,也与平台的粉丝群体画像有关。

【预防异议】反思一定需要校正假设么?不一定。如果分析发现,原先假设能够充分地解释产生的结果,且没有其他的假设能够解释得同,就不需要校正假设。因为验证假设,也算是反思的一种。

【边界】我们平常在生活和工作中,只需要对比较复杂的、有多种可能原因、或者有深层次原因的事情花时间反思,特别简单的事情,比如说衣服弄脏了,洗干净就行,不需要反思。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现场演练

大家设想一下,今天是星期一,小赵刚刚到了办公室就被领导叫去沟通一件事。小赵是负责单位各项活动的同志,上周他们刚刚搞了一个团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领导说:“小赵,上周我们搞的素质拓展好像大家参与的热情不高,人数也不多,也没达到我们之前的目的。”


请小伙伴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咱们今天的反思三步曲(“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帮助主人公小赵讨论出团队活动的反思的结论(给出解决方案)。这个场景中出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去做出自己的假设。

时间是8分钟。

稍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讨论出来的反思内容。


学习者A3案例

学习者:万涛

观察的结果:这项拓展活动参加的人数不多、热情不高,没有达到原有的目的。

研究原先的假设:我们期望的是大家热情度很高、人数很多,大家都非常喜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时间安排得非常合理,二是内容上很丰富,有趣味。

反思校正假设:经过反思,我们发现在时间安排上,由于大家都上了一周班了,周六搞活动会很累,因此可以把活动安排在周天下午。内容上的话,大家反馈觉得内容偏单一,释放不出来压力点,因此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比如踢踢毽子、打打羽毛球,或者增加一些智力性质的游戏,确保互动性更强,让大家出出汗、释放释放压力。


【拆书家回应&反馈】

万涛小组的观察结果是参与热情不高、人数不多,没有达到目的。

原先的假设是时间安排很合理、内容很丰富。

(反思校正假设)反思之后,发现大家周六比较累了,更倾向于周日下午的活动安排,同时,根据大家的反馈,得知这次活动内容单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


【A2】特定任务

今晚我们花了20多分钟时间学习“反思”,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大家在这个周末写一篇反思日记,反思一件本周发生的事情,譬如与别人沟通不畅,回应别人请求的办法不够好,或者努力得不到合理回馈。

请大家运用“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的三个步骤来把反思的过程描述清楚。同时,请把你的便签分享到群里,你的反思或许能够帮助到很多的小伙伴哦。


【学习者案例】

分享者:大梦(Mike) 

背景:大梦和番茄去与某书店的店员洽谈,当时提出了书店发动会员来参与分舵活动、分舵拉动新的学习者到书店购书的提议,可并没有达成目标。

观察结果:书店的店员说我们方案理想化,只想收钱。

研究原先假设:我们与书店沟通了我们可以提供的价值,认为他们会感兴趣。

修正原先假设: (1)我们可以把每次活动能吸引到的新的学习者的数量列举出来,带着实际数据说话应该更有说服力;同时,把具体的某一个主题的内容展示给店员看,更好说服力。(2)老板会考虑长久的品牌建设和潜在收益,因此跟老板可以谈价值。店员不在意长久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另想办法找到书店老板。


【结语】

今天,我们做量表自测题了解到了自己的反思行为,并通过小组讨论现场练习了反思的三个步骤,同时还留了一个写反思日记的作业。希望大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给做到常常反思、定期反思。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