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可是随着互联网渐渐主宰人们的生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经典的价值。微博、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在刷新,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难以保留持久的兴趣。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通常也只能维持一两天的热度,随后就归于沉寂。这些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构成了一种“信息噪音”,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正如波兰著名女诗人辛波斯卡在《一粒沙看世界》中写的:
时间飞逝,如一名携带紧急讯息的邮差。
但那只不过是我们的比喻。
人物是杜撰的,匆忙是假装的,
传递的也不是人的讯息。
我们如何才能从庞杂泛滥的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些又是“信息噪音”呢?
辨认“信息噪音”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布罗代尔认为,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更值得历史学家记述的。
如果用这种变换时间尺度的方法,去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受益”的信息模式,就不难把那些“噪音”辨析出来,并且过滤掉。你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也就意味着你越有富余的时间、精力甚至脑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从心智的成长层面上讲,这种“复古”也恰是最有效率的。你不如想象,和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刷朋友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好友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下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不为潮流所动的人,甚至常常带着点偏执,而且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才能,并且努力地、义无反顾地去把这个才能发挥至最大。“向那些伟大的智者看齐”,并非是要亦步亦趋地重走那些先贤的道路,毕竟时代已经全然不同,而是要选择像他们那样,走一条自主选择并且可以一往无前的道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相信大家每天都在为各种各样大量的信息包围、不胜其扰?有同感的,请举手!没办法,谁让我们身处信息时代潮流当中,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获得信息更加便捷,移动设备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信息,大脑对信息的渴求让多巴胺分泌让我们刷屏欲罢不能,这些让我们摄取信息数量剧增,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对信息质量的反思。
大量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噪音”,不但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信息的判断,而且还浪费了我们的生命、影响了我们的心智。
所以,我们需要从庞杂的信息中快速分辨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些是“信息噪音”。
本片段给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时间尺度。这是法国历史学家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最长的时间尺度是关注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是关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短时间尺度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短时间尺度往往具有随机性,在其背后有导致该事件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这些才是更值得辨析、领会和应用的。
文中给的例子是和历史中杰出人物做朋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就如同朋友圈,你会发现从中更多地获益。反之,如果每天只是津津乐道明星八卦、网络趣事,只会徒增“神马都是浮云”的感叹,根本和自己没有啥关系。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其实我也得到片刻享受了,至少看的时候我是开心的?
就像我今天早上打开腾讯新闻,沿着新闻不知不觉打开更多链接大概有十多分钟,就记得是杨幂、刘恺威和李易峰的花边新闻,看个热闹,当时好奇、轻松,看完一看时间,占用了收拾行李的时间,就只剩拍大腿的悔过了,而且精神上反而更受蹂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质朴的A2】请大家学习完本段内容后,请规划一下在未来一周中自己分辨和过滤每天“信息噪音”的具体方法。
【分步骤催化的A2】在你早上醒来之后,你通常会面临哪些外来的信息?你以往接受信息的方式是什么?评估一下,哪部分是“即时兴奋”的“信息噪音”?明天或未来一周,你根据文中的建议,从习惯的“即时信息”信息模式切换到“长久受益”信息模式,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你会做什么?请现场小伙伴们在组内进行一下分享。
学习者经验分享:
武颖:不刷朋友圈,但会刷微博,每天睡前和早起以及上厕所的时候都会刷很久,非常浪费时间。改变:增加看书时间,睡前以及上厕所,代替刷微博。书也要选择经典著作和针对型成长类书籍。
梅若雪:微信空间有限,时间也有限,刷微信的时候时间流失的很快,现在退了很多群,很多无用的微信也都删除比如微商,每天早上必须看一眼朋友圈,信息回复或工作上,但限制十条,并归类,不点开无用的链接,早上定时限时时间,空闲的时候可能会看一眼。晚上会用看书去代替刷微信,也更容易入眠。
阿尤:今年3月份之前,每天早上会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有个群,读人物传记,会看当时人物背景和机组背景,很多要还原分析当时的情景,预判他的行为。但目前停掉了,觉得对自己是一种损失,希望重拾这个习惯。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今天的拆书能帮助大家每天充盈在有价值的信息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