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鹭岛抚琴分舵2018第19次拆书私享课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反复唠叨却不听话,启发式提问搞定他 学习目标: 学习能够用“启发式提问”三步曲来帮助孩子探讨解决问题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紫嫣。今天来的除了悠悠,都是正宗的奶爸奶妈,我先说说我的育儿故事。
4年前,当我和我先生商量要孩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关于孩子生活的画面是这样的:

房间整洁,我开心的陪孩子一起玩,母慈子孝,一家人其热融融、幸福感爆棚的画面。
但是当我们生了两个孩子后,我发现现实的育儿生活却是这样的:

屋里乱糟糟的,孩子哭闹不听话,我们夫妻两个疲惫不堪
就连我的父母传给我的三大管教法宝:威胁、哄叫、打也不管用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对管教孩子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感觉一团糟。
后来拆书帮的一位书友帮助了我,教给我一套有效的方法,这套方法来自于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正面管教》。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正面管教》是一本介绍全新的育儿方法的书,这本书教我们如何既不惩罚也不娇惯,而是科学有效的管教孩子。作者是简 尼尔森,教育学博士。她是7个孩子母亲,20个孩子的祖母,所以这本书是她把教育学心理学在众多孩子身上实践后的产物。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已经出版25年了,在美国畅销400多万册,在全球被翻译为16种语言发行,是育儿类书籍公认的经典。当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之前孩子出现的让我生气的行为,他背后的心理诉求是这样的,而我也应该用书里的这种方式来回应他。其实我之前也读过市面上一些育儿书籍,我发现在我所读的这些书籍中,没有一本书能够像《正面管教》这样把孩子出现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分析的这么清楚透彻,读完感觉如获至宝,所以也想推荐给大家。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阅读这本书能够给我们父母带来什么呢?
B1: 大的方面:他教我们如何培养出自律、有责任感、合作的孩子。
B2:小的方面,他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处理情绪,解决问题。其实这其中的方法,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与朋友、同事之间的交流。
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是:反复唠叨却不听话,启发式提问搞定他
下面大家就花三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的片段,看完伙伴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正面管教》P126-127

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我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是因为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你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注意到我没有建议你问“为什么”的问题。原因在于,“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以一种指责的腔调来问。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