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是拆书家曾金泉,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分成二个组来完成今天的学习,我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今天我要介绍的书籍是最近有一本非常火的管理书籍《原则》,短短几天时间,这本书在美国亚马逊的商业畅销书排行榜上,就排到了第一名的位置;在所有类别新书的排行榜上,也杀进了前五名。抢着为这本书写推荐语的牛人不计其数,比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彭博社的创始人迈克尔•布隆博格、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等。
这本书的作者叫瑞•达利欧,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 100 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根据福布斯的统计,他也是全球最富有的 100 位富豪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一支叫做“桥水(Bridgewater)”的对冲基金:这支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 1600 亿美元,换算过来差不多有一万亿人民币。所以,桥水基金也毫无争议地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达里奥本人被称之为“对冲基金教父”,媒体甚至管他叫“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这本书正是讲述桥水基金成功的原则。
决策过程分两步:先选择作为决策基础的知识,既包括相关事实(“是什么”),也包括你对事实背后的因果机制的宏观理解;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来确定行动计划(怎么做),这需要你反复权衡不同的可能性,以设想如何实现符合你愿望的目标。为了做好第二步,你需要综合权衡直接结果、后续结果和再后续结果,而且做决定时不能只看到短期结果,还要看到长远结果。
把决策过程分成二个步骤来执行,按这个二步流程来做,就能提高决策的有效性。这二个步骤我们描述如下:
1、 明确决策的基础知识和因果关系,也即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 确定“怎么做”,怎么做要根据五个结果来衡量,它们分别是:结合直接结果、后续结果、再后续结果以及短期和长远结果来权衡。
公司新招进来一名资料员小王,试用期三个月。在上周的时候,我面临一个非常痛苦的决策,对这名员工的去留要进行最后的决策。我犹豫了。但是在学习本节方法之后,我想我可以决策了。
决策的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基础知识是指资料员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我们的定义是根据省统表的要求来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套资料,招聘这名资料员的招聘启事及招聘要求也是因此而决定,这是工程公司特有的一个岗位;还涉及到资料员的试用期考核标准是什么,以及他对工程资料的熟悉和熟练程度,他最起码要知道的资料员基础知识,工程项目的资料要用什么工具完成,这是我们在考评员工是否合格、决策员工去留的基础。但从目前的工作表现来看,这名员工对工程资料完全不熟悉,省统表也不会使用。
因此我们要怎么做呢?继续留用下去,直接结果就是资料还是完不成,后续结果就是影响工程进度,再后续结果有可能因此影响到工程结算,短期来看,我们希望他能成长,但是他连省统表都不会,所以短期改变的可能性很小,长远来看,也没有培养空间。
看来,我必须要在下周应用本节方法来做出决策:通知人事部因资料员小王达不到招聘录用的要求而结束试用期
【A1激活经验】
1.拆书家提问设计
激活经验:大家想想,我们是否遇到过不知道如何决策的情景,对要决策的事情不确定的情况呢?接下来,请每人想一个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决策案例并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时间是3分钟。
2.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分组讨论。
(2)交流:
拆书家:我们找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钟沛华:我在杭州工作三年,今年年初的时候,在选择是不是要回到东莞来工作时,非常犹豫,为此我犹豫了很长时间,觉得很难决策。
【A2催化应用】
1.拆书家提问设计
应用:请大家写下应用本节内容的规划,请联系刚才这位小伙伴的面临工作变动的重大决策时为难的小故事,如果时光倒流,你要怎么做?请在便签上写下来。
2. 学习者案例记录:
钟沛华:如果能重来,我回到还在杭州的时候,我想我会应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认真仔细地按决策的二步来进行规划应用,第一步,先明确问题是什么:留在杭州还是回东莞?回东莞是我一直的心愿,我希望能回到东莞,就算是现在不回东莞,但是将来我还是要回东莞的。第二步,再确定怎么做的问题,回东莞的直接结果是在杭州的股票期权没有了,后续结果是我因此要损失一大笔金钱收入,再后续结果是我回到东莞以后找女朋友、买房子,这样其实可能造成的损失更小,还有东莞的发展机会也很好;短期结果来看,是短期内有经济上的短期损失,但长远结果来权衡,对我个人发展将会更好更有利。因此我还是非常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但如果当时我能应用这个方法,我想对我的决策会更有帮助。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们要将今天学到的方法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间,当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将决策过程分二步完成,提高决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