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所属活动: 【NO:39】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饲养兴趣 学习目标: TF3-2

开场: 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到的拆书现场。做个自我介绍,张力珩。三个标签:体验式培训倡导者、国际色彩(服饰)搭配认证师/户外爱好者。今天刚好10名学习者,我们就近两人一组。【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完成这个片段后,在给兴趣做减法时通过【具体内容】配、力、乐三点【可观察到的动作】区分【完成程度】普通兴趣与志趣。
【场景法介绍】
【事件】我们面试时面试官问了些基础信息之后就会问 “你有什么爱好啊?”“你平时的兴趣是什么?”一般我们的回答是“读书、旅游、英语。。。”噼里啪啦一连说出好几项。但面试官好像并没有被我们爱好广泛而打动。
【提问】你有没有想过针对这个提问应该怎样回答呢?面试官期望从这个问题中得到你怎样的信息呢?
【影响】如果我们对于兴趣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关注过”“接触过”“了解过”这些浅层的逻辑中,那么你永远不可能将兴趣发展为能力。更无法从能力中获得价值。
【解决】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上天给了我们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天赋,却留给我们无数的机会与诱惑。志趣让我们坚定地专心。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mage.png

解释自测题】那请总分在25分以上的朋友举下手,如果你的自评分在25分以上,说明您已经拥有了甄选志趣的能力,并从中得到了回报。今天的学习,可帮您重新梳理这项技能。11-24分之间的伙伴举下手,在这个分数之间的朋友,你是对兴趣敏感的,尝试过不止一种兴趣。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在众多的兴趣中区分出志趣。有没有10分以下的朋友?10分以下说明您可能对兴趣没有太多关注,没关系,听完今天的分享,您可以发掘出自己内在的志趣需求。 现在我们来看原文片段:

你如何解释那些持续一生的兴趣?那些推动丁俊晖打出上百万次杆、巴菲特读了50多年的年报、丰子恺长达46年画出护生画集)》的强烈而持续一生的兴趣,仅仅来自主动的学习吗?

不,这群世界级的高手在自觉兴趣之上,发展出种更加强大而持久的兴趣,去对抗高手之路上世界级的重复和倦怠。这就是人类最高的兴趣等级:潜在兴趣,也称为志趣。志趣的秘密不仅在于有感官和认知能力还加入了更深一层的内在发动机一一志向与价值观。

前面提到过,持续投入的乐趣带来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越是强大,诱惑也就越多,那么到底哪一个乐趣能够真正成为永不会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

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与价值观结合的那个。

惠运禅师立志成为一位伟大的禅师。他遇到了一个嗜烟的行人,两人共同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相谈甚欢。那个行人给了忠运禅师一袋烟,忠运禅师高兴地接受了。同那个人分开以后,他想:这个东西令人很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于是他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都扔掉了。

几年后,他迷上了《易经》。过了一段时间,他想:易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了。

后来,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几位书法家对他的绝口。他转念又想:我偏离了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于是,他又将书法放在一边。

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后来成了一位禅宗大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大家看过片段,文中提到志趣的另一个替换词是什么?是的,“潜在兴趣”这里大家对“兴趣”是怎样理解的?嗯,您提到的咖喱、咖啡都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是最直接的,还有么?是的,您提到的瑜伽让我们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您分析下它属于您的兴趣还是志趣?

我们再来看文中对志趣的定义:符合你志向与价值观结合的那个。志趣一定是与你内在需求相吻合的那个。如果我们不区分出自己的志趣,就会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浪费到不可能持久的事情中,消耗我们在志趣上的投入,无法取得成功。

【反面案例】去年年底开始进行30拆,我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三级拆书家。年初的一天我看到一个跑马俱乐部正在准备迎新年跑的活动,我激动的参加了。之后跑马群里经常喊我去跑步。上个月又有朋友推荐我参加头马,我一听说是关于锻炼演讲的就询问了他们的线下活动期待加入。上周北京的拆书家成长大会我也去了。最近还收到户外登山群发出9月初攀登雪山的邀请。忙的两周都没有读书了。

如何在众多的兴趣中区分出志趣呢?通过“配力乐”三点:

第一点,(配)匹配:与价值观和志向相匹配;    

第二点,(力)动力:体验后都会获得强大动力刺激重复体验;

第三点,(乐)乐趣:持续感到乐趣,无压力,不厌烦。

 

    基于这三点,大家帮我分析下,刚刚我提到拆书、跑步、头马、登山哪一个是我的志趣?

【文中案例分析】我们回看文中的惠运禅师,他在外部刺激下体验了四种兴趣,但当进一步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发现吸烟、易经、书法都在偏离他的目标,只有参悟带来的价值与他内在需求一致。每次参禅后带来的动力让他可以持续这个兴趣。所以,惠运禅师通过知值力三步区分出自己的志趣,成为了一代宗师。

【适用边界】也许你在想,我喜欢听歌、爱吃巧克力也要通过三步法来区分么?当然不是。如果我们只是通过短暂的感官刺激使自己放松,就不必如此。让大家学会区分,是在我们精力有限时,避免对目标实施造成影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给出具体场景】

繁忙的朋友。大明的合租伙伴小白每天都匆匆忙忙的。Ta总是跟大明说,年轻一定要多学习东西,为将来成为作家多积攒素材。今天小白找到大明郁闷的说最近不知道是该不该减少一些活动,但编程、投资和读书都是Ta的兴趣,由于占用了过多的精力,有时反而感觉有些压力了。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

【给出清晰指令】

通过今天我们学到的区分兴趣与志趣(配力乐),如果你是大明,你将如何引导小白找出自己的志趣,将时间精力集中?

现在我们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大明,另一个人扮演小白。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看看哪一组运用这个四步法更娴熟。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表演一下。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王(小白):大明,我最近很彷徨,心情很烦躁。

李(大明):怎么啦?看你每天都很忙,有很多兴趣不是很好么?

王(小白):就是因为每天都忙着编程、投资还得看书,所以感到了压力。

李(大明):你的志向是成为作家对吧?这三项兴趣哪一项是与你志向匹配的?

王(小白):我是想成为那种创造空灵感的作家,读书肯定是最吻合的,但我都不想割舍。

李(大明):那我们再来看其他两项每次体验后你会从中获得强大动力么?

王(小白):其实对于投资我还是希望能作经济基础,感觉不到什么动力。

李(大明):你做哪件事会有持续的乐趣,不会感到厌烦呢?

王(小白):那当然是读书了,总能沉浸其中。好的,我懂你的意思了。我现在既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应该先放下编程和投资的兴趣,将时间专注于我读书的志趣上。谢谢你!

【拆书家反馈】

感谢这组小伙伴为我们带来的演绎。其他小组可能各有不同的对话,但只要我们能将识别兴趣与志趣的三点讲解清楚就可以了。

【A2】      催化应用 我们刚刚是在他人的情境中,现在我们要将学习的用到内容自己的身上了。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周一之前运用今天学习的“配力乐”分析下你正在实施的或者即将开始的兴趣属于志趣么?将分析的过程分享到今天的活动群里。

【强有力的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推动我们探索与发现,它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来源。让我们区分出自己的志趣,更加坚定!拥有更强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