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阅读一本书》 所属活动: 【NO:39】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主动阅读要提出的四个问题 学习目标: TF1-1

开场: 大家好, 我是郑志萍。
我的三个标签:
有个性有情怀的教师;、成长中的生涯规划师;
不断探索的终身学习者。
下面我将进行TF1-1 。

首先,给小伙伴们科普一下我对拆书及拆书帮的理解。
拆书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方法论。之所以叫拆书,取意于“将书中知识拆为己用”。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拆书法,巧妙的将原文的理解、自身经验及未来规划相联,有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 利用拆书法读书,其过程如同到医院问诊一般,切中要害,对症下药。
拆书的理念来自于赵周老师创立的拆书帮。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践行“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拆书法及拆书帮,有两个途径,其一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是拆书帮的镇帮之作,其二可以选择拆书帮的线下活动,走进它才会真正了解它。

下面我将利用拆书法拆解《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片段。
小伙伴们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
在读书时,为什么我们容易陷入疲劳、困倦的情况?
又或者为什么读完了却好像跟没读过一样?
这两类困惑,发生在我身上,你是不是也有呢?
静下来思考,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存在这样的情况,大多因为我们只是在“看”书,而没有用“脑”去思考,用“心”去评判
要想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主动阅读。
通过本片段的拆解,我们将理解主动阅读的核心,使阅读过程充满不断探索的乐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片段,时间约为2分钟,阅读完毕 请抬头示意。

***********************************************

原文:片段主题——

主动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回题

本书已经数度讨论过主动的阅读。我们说过,主动阅读是比较好的阅读,我们也强调过检视阅读永远是充满主动的。那是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费力的阅读。但是我们还没有将主动阅读的核心作个简要的说明,那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一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回题。

有问题吗?没有。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一定要提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正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通过阅读原文片段,我们会发现:

主动阅读的核心是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不只是“看”的过程,而是多感官整合,在阅读中加入脑的思考,加入心的评判。

其有助于将阅读与自身经验结合,保持阅读的兴奋点、使阅读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探索性。

阅读时,提哪些问题呢?并通过阅读得到答案呢?

请看一下I讲解引导的部分

1   围绕主题提问题——书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拿到一本书,我们往往最好奇的是它到底说了什么。这就是一本书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从宏观上,明确本书讲的主题及各分标题的层次关系,开启打开这本书的钥匙,其他信息将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2   深挖细节提问题——书中的具体观点是什么?

在知道一本书的中心主题后,我们感兴趣的是作者的观点及如何阐述的?

这就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在外看到的只是一个漂亮的盒子,而打开它,将呈现内容丰富的世界。这个丰富的世界,是你最想具体了解的。

3    辩证分析 理性判断——哪些有道理?对于我不认同的,我的观点又是怎样的?

提出并回答前两个问题,我们用到了眼去看,脑去思考。当解决完如上两个问题后,我们要用心去参与,所以,我加入了一颗心。

我们要进一步辩证分析书中的观点,并进行判断与评价。即哪些有道理,哪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我认为是怎样的,并做一说明。

4       关联经验 获得启发——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问,我加入了两颗心。这一问是提给自己的,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反思书中与自身经验关联的信息,并从中获得启发

    通过以上4个问题,将多感觉整合进行主动阅读,用眼去看+用脑去思考+用心去评判,将问题及解答贯穿阅读始终,使阅读充满探索与乐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通过拆解这个片段我想到了我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故事。

这是我今年年初读的,很经典,当时确实觉得对一些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但是如今,你再问我,我不能说出所以然。除了好,什么都说不出,受到的启发有,但具体是什么确不清楚

反思:

1   只是做到读了,并没有针对书中的主题、细节及自身经验等经过思考提出问题,更提不上找到答案。

2全盘接受观点,并没有用心去辩证分析,哪些适用于我,哪里的观点我并不认同。


【A2】

目标:

在暑假前半程7月31日前,我将采用“主动阅读”的方法,阅读《生涯规划师》这本书,并对与自身关联的内容形成RIA便签。

行动: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以下4类问题,找到答案

1   围绕主题提问题——书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在7月14日前,用2天时间略读一遍全书包括目录,找到《生涯规划师》一书中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明确书中的框架体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书中的脉络。

 

2   深挖细节提问题——书中的具体观点是什么?

在7月25日前,用10天的时间,认真阅读各章节,理清书中阐述了哪些生涯观点?几大类生涯模型?及具体的操作流程?

 

3   辩证分析   理性判断

    在研读的时间中,用心分析、评判。

(1)     辩证分析书中观点的适用场景。

如,哪些适用于学生?哪些适用于职业发展需求?

在职业发展的五大模块中,如何进行区分?  

2)哪些是我认同的?

3)哪些是我不理解,存在疑惑的?

4关联经验   获得启发——跟我有什么关系?

(1)书中的哪个生涯模型,与我目前的生涯发展相关,以我案例核心,进行研读、分析。

(2)将书中的观点及模型与接触的案例相联系,对照比较,反思经验,获得新的启发。

   Ps:这篇原文 “主动阅读”的方式与RIA便签的观点有相通的地方,可以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到7月31日为止,用5天时间将重点的章节,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RIA便签,加深理解。

奖励:如果按照“主动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奖励自己一套关于生涯规划的网络课程。

惩罚:如果没有完成,惩罚暑假后半程每天做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