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瞌睡的猫,一名不甘现状、不断尝试、不断挑战的80后宝妈。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
今天我们的拆书有一个即兴编剧本的环节。我们先分一下组,这边一组,这边一组。
【学习目标】通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识别【行为】固定型思维,通过转变思维的四个步骤【澄清】,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界定】。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前几天给我女儿报名绘画班的时候,老师问她要不要考级,她说不要,我问她为什么的时候,她悄悄告诉我“如果考不过,多丢人啊”,因为害怕丢人,所以她学了绘画好几年都不愿意去考级。
这让我想到上个月我们领导让我的同事小村去参加比赛,他说“我不去,那么多人竞争,去了肯定是当炮灰”,因为结果未知,所以他连参加的欲望都没有。
【提问】我想,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结果未知或者前途不明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是勇敢的接受挑战还是回避以避免失败。
【影响】我发现很多人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其实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会让我们错失很多的机会,慢慢地我们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变成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庸者甚至失败者。
【解决】固定型思维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人生都带来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才能让它有利于我们呢?今天我带来的《终身成长》这本书就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给我们分析了人的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特点、优劣以及利害,并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将固定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改变固定思维,利用成长型思维,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请想象一下,尽可能生动地去想,你是一个年轻人,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么做?
当我问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时,他们是这样对我说的:“我感到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
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换句话说,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他们会这样看待自己的生活:“我的人生太可悲了。”“我没有人生。”“楼上的那个人不喜欢我。”“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有人想要毁掉我。”“没有人爱我,所有人都恨我。“生活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生活太糟糕了,我太傻了。”“我身上没发生过什么好事。”“我是地球上最不幸的人。”
可这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或者毁灭性的大灾难吗?还是只是个分数、一张罚单和一通不顺心的电话?
是这些人太自卑吗,还是说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悲观主义者?不其实这些无法应对困难的人同样感到自己有价值,他们同样乐观觉得自己聪明而有吸引力,他们和那些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一样的。
但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烦心事的呢?“我不应该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办一件事。”(换句话说,不会再让任何人来评判我。)“什么都不做。”“待在床上。”“去喝酒。”“吃东西。”“找机会冲别人大吼。”“吃巧克力。”“边听音乐边郁闷。”“躲到壁橱里坐着。”“找人打一架。”“哭。”“摔东西。”“还能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你知道,在模拟这个情景时候,我特意将成绩写成了C+而不是F,只把考试设定成期中考试而不是期末考试,你的车只是被贴了罚单而不是被毁了,打电话给朋友倾诉之举只是没有成功,你并没有被朋友直接拒绝。没有什么灾难性或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但仅仅是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已经产生了这种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概念混淆】
在这个拆页里,大家看到了两个相对的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朋友晓莉认为人的才智能力、身份阶层都是天生的,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小六则认为人的智力水平不会永远处于一个水平线,也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阶层。大家认为他们哪个是固定型思维,哪个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才智能力天生注定,不可改变。
单位每次有比赛需要人参加,同事小波都说“我不去,你们谁想去谁去”,小胡面对各种比赛或者任务,总是很干脆的说“好的,我试试”。大家认为他们哪个是固定型思维,哪个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害怕接受挑战,尤其是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挑战。
亲戚家两个孩子,都在读高中,一个考试成绩一出来就特别关注成绩,考得好还好,考得不好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还怪这怪那的,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另一个,相较成绩,他更关注自己为什么会错,并且会认真听老师讲,争取下次有进步。大家认为他们哪个是固定型思维,哪个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更关注成功而不是成长,抗挫折能力也更弱。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有三点区别:对自身的认识不一样、面对挑战的态度不一样、对待挫折的复原力不一样。(表格展示)
现在我们的心里应该对固定型思维有了一个大质的轮廓。固定型思维的核心就是人能力无法改变。具体说来就是,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却又害怕风险和挑战,不愿(不屑)努力,他们认为挑战和努力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失败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挫败感,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会将一次的失败扩大到对自我的否定,对人生的否定,会将“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为一种身份”;成功时,他们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筹。
【案例澄清】
说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去年单位要报名参评市教学能手。我们组长让我报名了,我也答应了。后来去教科室又问了一下这件事情,主任说现在只有你和XX两个人报名,你们先在学校PK一下,然后再上报。
听他这么说,我就决定放弃报名了。因为我和XX实力差不多,但是XX是领导,我觉得上面肯能会有偏向,我肯定只能当炮灰了,所以我就放弃了这次参评的机会。
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失败暴露不足,所以我放弃了一次非常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正确理解及行动步骤】: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无论是对待另一半还是教育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都会导致不同的行动,不同的结果。那么如何将固定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呢?
1.识别并接纳。识别并接受固定思维的存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两种思维的综合体。
2.观察根源及影响。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命名时刻警醒自己。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名字,你喜欢怎么称呼它就怎么称呼它。(命名是为了让它变得鲜活,让自己随时意识到脑中有这样一个小怪兽的存在)
4.教育并转变思维。最后告诉它自己希望的选择是什么,教育它用不同的方法去想问题,多想对自己有益的方面,带着它一起踏上成长型思维模式之旅。
【案例讲解关键点】:
如果应用这四个步骤,刚才情景中的我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发现自己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暴露不足而放弃参评的决定【识别】,不过我会告诉自己有固定型思维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接受】,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两种思维的影子。
然后观察是什么激发了我的固定型思维。原来是因为在学校会有两个人的PK赛,固定型思维对我说“你们两实力相当,而且他是学校中层,领导肯定会偏向他,所以你最终肯定是不能去参加比赛的,而且即使出去比赛,也未必能够成功。”因为我在生活中见过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那样的公平,所以我会觉得他比我多一层领导的身份,所以我肯定PK不过他,这才有了我的固定型思维。【根源】然后我就觉得既然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的结果可能只是当炮灰,不如不要努力了,不要白费力气了,所以我就决定放弃参评的资格。【影响】
我觉得这个固定思维太讨厌了,让我失去了一次机会,以后我就叫它捣蛋鬼。【命名】
我觉得我应该告诉他,我希望自己去参加一次这样的评比,我觉得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虽然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也有成功的机会啊,而且一旦成功对于我后面评高级是非常有利的;即使失败,也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接受专家点评的机会,对于我后续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教育并转变思维】
这样我就可以将固定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了,我就会带着勇气和期待去接受这次挑战了。
【适用边界】:
当我们觉得自己资质平平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时候,当我们拒绝新事物新挑战害怕失败时,当我们面对挫折,不知道如何摆脱内心阻碍时,当我们遭遇失败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时,当我们获得成功自以为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筹时, 我们就可以反思是否是固定型思维限制了自己并且采用转换的四个步骤,把它转化成为成长型思维。
【拆书家提问设计】:
听我讲了这么半天,下面请大家在自己脑中真正模拟下“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过程,从而增强我们今后应用的能力。
怎么做呢?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计一个剧本,比如领导要让你接手你没有接触过的新工作啦,你的另一半因为项目失败而一蹶不振啦,你朋友觉得自己资质平平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啦,或者孩子学习小提琴,一段时间后因为越来越难就想放弃啦等等。
【要求】设计一组对话,可以是实体的我和内心的我的一段对话,也可以是你作为一个疏导者,对方是一个被疏导者的对话。要求运用到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4个步骤,让原本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能够改变思维,做出积极的行动。
【格式】
事情的起因:
主要人物:
具体对话:
结果/行动:
给大家5分钟,之后请小组来分享自己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采薇:起因是这样的,有一个小伙伴让我去给他们一个80人的团体做一个拆书课。我因为有点胆小,而且觉得自己预备的还不够充分,于是就拒绝了他。今天遇到莹莹,她就来引导我。莹莹说如果你总是这样的话,你的拆书技能能有精进吗?
我说哦,好像是不能。所以我发现我自己好像是有一个固定型思维。
接下来莹莹就问我,是否想精进。他问我,如果这样想,对你拆书有好处吗?我觉得好像确实没有什么好处。
他说你能给你的固定思维起一个名字吗?
我说可以呀,就叫胆小鬼吧。
他说,那你希望怎样做你的拆书,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呢?我说,那还是立刻去准备预备表吧。这周我就会去花时间把这个预备表做起来。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对话。
【适当点评】采薇转述的对话基本用到了我们刚刚分享的四个步骤,而且也得出了明确的行动方向。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如何识别固定型思维,并且在产生固定型思维的时候,能够通过四个步骤将它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能够有意识的观察自己身上存在的固定型思维,坚持运用这四个步骤,将它转化为成长型思维,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