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四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矫正错误的三个“R” 学习目标: 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按照矫正错误的三个R,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开场: 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正面管教讲师,宝妈,终身学习者。今天的片段摘自《正面管教》,作者是简.尼尔森作者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本书讲述了如何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孩子的自律,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为16种语言畅销全球,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而通过今天这个片段的学习者能够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按照矫正错误的三个R,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取得孩子的谅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正面管教》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每个人会犯错,我们首先要知道犯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当家长犯错时,就可以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来让自己学习和成长。

具体步骤如下:

1:自我原谅:犯错后身陷自责和愧疚中于事无补,只会增加我们的负面情绪,所以要先原谅自己。

2:致歉:真诚的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得到孩子的谅解。

3:解决问题:避免以后再犯同类错误,邀请孩子和家长通过启发式提问等,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适用边界:

如果不能把犯错当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则很难原谅自己,也无法真诚的向孩子致歉,更倾向于为自己辩解,推脱责任。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能从错误中学习,勇敢的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我们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无法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孩子在面对错误时也会选择逃避,而非面对。

反例:

前几天我陪女儿在家里画画,我当时是和女儿一起画的,刚开始画的挺好的,后来我画错了一个地方,于是我女儿便开始大哭,说我把整幅画都毁了,我当时想要安慰一下女儿,但我女儿还是特别生气,而且越哭越厉害,最后我也心烦了,大声对我女儿说:“以后你自己画画,我不陪你画了。”我女儿看我生气了,便过来要抱抱我,但我拒绝了我女儿,并且把房间门关上,自己去平静一下。不久我就意识到自己做的也不对,不应该拒绝和女儿拥抱,不应该和女儿生气,我当时特别愧疚,但愧疚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于是我按照矫正错误的三个“R”,我先是原谅自己,这个世上没有一百分妈妈,每个妈妈都会犯错的。其次是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妈妈刚才不应该那么大声说话,不应该拒绝和你抱抱,妈妈做的很不好。”最后我和我女儿一起商议,以后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生气时举手示意彼此,自己需要平静一下,或是我们一起玩枕头大战去宣泄情绪…..很快我和女儿又都恢复平静,继续完成了我们的画,女儿也很开心的说:“人都会犯错,我们画的已经很好了。”

接下来,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互动,我们先进行分组,你们三位小伙伴一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回想一下你们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比如:你心情不好,而这个时候碰巧孩子又惹你不高兴,于是没有控制住自己,动手打了孩子,而事后你特别后悔和愧疚......先在小组内讨论3分钟,然后我再请一位学习者用一分钟的时间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

我儿子现在学骑自行车。上周在骑的时候,我和他妈妈总想让孩子多骑一会儿,但孩子不想骑了,所以我们就答应好孩子骑完一圈后就回家,当孩子骑完一圈后,要求妈妈帮自己扶住自行车,让自行车停下来,但妈妈没有帮忙,并让孩子多骑两圈,孩子的情绪就崩溃了,边骑边哭,最后我扶住孩子的自行车,让孩子停下来,孩子从车上下来后,就指责大人说话不算话,但我们作为父母,当时也没和孩子道歉。


谢谢你的分享,你的案例真实具体,能感受到你对这件事还是挺自责的。

A1+: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打算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情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每组3分钟,讨论完之后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

如果上天重给我一次机会,那么我会首先原谅自己,承认自己犯错了,和爱人沟通自己的错误,然后向孩子道歉,并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告诉孩子爸爸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如果再犯的话还可以让孩子惩罚自己,最后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比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孩子提醒自己,和自己一起解决问题,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谢谢你的分享,相信你一定能学以致用,非常感谢。

结束:非常感谢大家,这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主题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