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宝妈,正面管教讲师,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片段摘自《正面管教》。本书作者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本书讲述了如何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孩子的自律,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今天这个片段的学习能够让大家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赢得孩子的合作,营造出积极的,彼此尊重的家庭氛围
摘自《正面管教》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家长常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建议,但事与愿违,常常是家长说家长的,孩子干孩子的,事实上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鼓励,被倾听时,才会愿意听取家长的建议。 具体做法如下: 1:理解。说出孩子的感受,然后孩子感到被理解,并向孩子确认理解是否正确。因为家长总会自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向孩子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很重要。 2:接纳。家长可以拒绝孩子的行为,但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若家长告知孩子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例如:妈妈小时候也……,会与孩子产生共鸣,效果更佳。 3:诚实表达:完成上述两个步骤,然后家长诚实表达出自己此时的感受,与孩子建立了连接,孩子便开始愿意倾听。 4:解决问题: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问题。若孩子不知道,可用头脑风暴,与孩子一起来解决。 针对上述的讲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都不怎么供暖了,家里挺冷的,但我女儿晚上洗完澡后,穿的很少,尤其是不肯穿衣服,我很担心我女儿会感冒,于是我在和我女儿谈这件事的时候,先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例如我告诉我女儿:“宝宝洗完澡是不是觉得穿那么多衣服太麻烦了?妈妈有时也有这样的想法,这很正常。”然后诚实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告诉我女儿:“现在家里没什么暖气了,宝宝穿的太少,妈妈会担心宝宝生病,妈妈会有点焦虑…..”最后我会再与我我女儿做启发式提问,比如:“我们该如何防止自己生病或是如何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我女儿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接下来,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互动,我们先来分下组,你们三个小伙伴一组(应有5个人来,但当天早上有一位学习者没有来,所以只能三个人一组了。) |
A1:通过我刚才的讲解,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曾经遇到的相似的经历或事件,比如 : 你下班回家后,累了一天,还得赶快给孩子做饭,可在你做饭时,孩子很想让你陪他玩,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先在小组内分享,每组3分钟分享,结束后我们再从小组中请一位学习者向大家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学习者的A1分享:我儿子今天洗了一次澡,出去又玩完后,回家就不想再洗澡了,但我和他妈妈都不同意,他妈妈还批评了孩子,并让孩子罚站十分钟,罚站的时候孩子也哭了十分钟,后来孩子也洗了澡,但我觉得我们当时的做法也不对,应该要先理解孩子,比如:孩子一天就只想洗一次澡,应该给予理解。然后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可以拒绝孩子的行为,并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再诚实表达出我的想法,比如:不洗澡会臭,会被蚊子咬。 感谢你的分享,能感受到你说的很真实具体,也感受到了你确实觉得自己当时的做法欠妥,谢谢你。通过刚才片段的讲解,请大家想想在未来一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到这个方法?把这个场景写在便签里,然后再写下具体会怎么做。我们还是先在小组里写,写完后我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的A2分享:在下一次孩子不愿意洗澡时,按照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告诉孩子不爱洗澡是很常见的,爸爸是理解的。2:接纳,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告诉孩子偶尔不洗澡也是可以接受的,表达对孩子的接纳。3:诚实表达,告诉孩子爱干净的孩子才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孩子,爱干净的孩子也可以在小朋友和老师中树立好的形象。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比如问孩子下一次不愿意洗澡的话要怎么办呢?感觉这样说完了,孩子应该会愿意洗澡。 谢谢你的分享,你真的是把今天学的和实际相结合,目标清晰具体,非常感谢。这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赢得孩子的合作这个主题的分享,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