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黄蔚,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宝妈,追求进步的人,未来的优秀教练。
今天大家跟随我学习本次拆页的目标是,1、在遇到反对意见时,想到用“重新定义”的框架来组织语言,转变对方的思路,重新掌握说话主动权。
F:《说话心理学-渗透潜意识的语言说服力》作者斯蒂芬.C.杨。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提高说服力的手册,其中包含大量好用又巧妙的语言模式。
A:与其他介绍语言说服力的书籍不同之处在于,本书没有华而不实的、理论性介绍说服力如何有用的废话,重点在于技巧说明以及如何运用此技巧,且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来解说,让读者易于理解和运用。
B:掌握了本书的技巧,可以让你的客户、你的团队、你的老板、你的同行心悦诚服,让你的社交、职场、营销、管理领域沟通顺畅,想象一下这些技巧带给你越来越多的竞争优势、奖励和收益,是不是热血沸腾?带着期待,咱们一起来学习本节拆页。
面对反对意见时如何使用“重新定义”
重新定义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 当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时,你首先要重复表述对方的观点,指出问题并不是对方所说的那样,然后说出真正的问题所在,转移谈话方向。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说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一旦你重复表述了对方的观点,并说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你的目标),那么接下来你就要表明你的观点,将谈话方向往你所追求的目标引导。下一步,你可以向对方提问,从根本上引导对方的思维,使其最终同意你的观点。
重新定义的结构
我用(A)表示其他人的观点或反对意见,用(B)表示你希望在交流中引入的话题,然后是“这意味着”或“那意味着”。
第一步:问题不是(A),而是(B),这意味着或者那意味着……
在说出“这意味着”成“那意味着”之后,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因为你可以将谈话引向任何话题,只要你觉得这个话题使够有助你占据主导地位,并最终取得你想要的结果。
第二步:提问。
第二步不是重新定义的必要组成部分,你可以提问,也可以只完成第一步。对于大多数想要增强说服力的人来说,第一步已经足够了,而且大多数说服力课程或书藉都不会提及第二步。但是,我非常喜欢第二步,因为提问这种方式能让我植入自己的观点,明确地将我与反对者的交流内容锁定在自己的目标上。
在完成第一步后, 你应该提出问题。请记住,最有说服力的问题总是以“什么”“如何”和“哪里”开头。这样的问题能确保对方认真思考你在交流中引入的新话题,同时还能防止对方仅仅回答一两个字。
why: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表达观点时,对方插入了一个确实有道理但又会阻碍我们目标达成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办呢?
作者给我们支了个招:重新定义。
重新定义可理解为:有意识的超越对方的问题本身,跳出原有框架,重新框定一个更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情境,或者说转变讲述另一种符合事实且能帮助实现目标的观点,或者讨论另一个更好的主题,引导谈话向我们目标靠近,再次掌握主动权。举个例子,客户说贵,我们不去讨价还价,而是讨论价值,这样就实现了重新定义。重新定义的好处就是改变谈话方向及控制主题,改变别人的思路或看法。如果不用此模式,当然也可能会有其他方法说服对方,但可能就会丧失话语主动权或者离原定目标越来越远。
How: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此模式,我建议操作分三步。
1、 问题不是A(他人的观点或反对意见/主题),而是B(我主张的观点/主题)。
2、 这/那意味着C(B主题的升级或补充,还可以是任何可以拓展的主题)
3、 然后,我想知道(我很好奇/我很感兴趣/我想了解)+什么/如何/哪里
这个环节可以引起客户对您所述内容的思考,是一种渗透潜意识的技巧,让对方不去识别你说话内容的正确与否,而是再次回顾你所阐述的内容,加深印象,引发思考。
例如下面这个案例:
我曾拜访一位新的潜在客户。在初次交谈后,他说:“我只是出于礼貌才与你会面。 我不需要打广告,因为我的所有业务都是靠我这张嘴.”我看着那位潜在客户说道:”
我同意你的观点。您将自已的业务经管得很好。问题不是你的所有业务靠的都是你的这张嘴,而是如果你从来不打广告,你就不会知道还可以通过其他经营策略获得更多的业务,那意味着,你将失去挣取更多钱的机会。请你告诉我,增加业务量和挣更多钱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适用边界:
1、当我们有谈话的目标,而对方观点不利于我实现目标的情况适用;如果谈话目标是吸收更多不同的想法,这种情况不适用;
2、这种模式如果提前精巧设计过思路,并做了反复预演,效果会非常好。
【A1】拆书家提问设计: 近期有没有想要劝某人做某事,结果被拒绝了,还给了你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或者我们曾以一个理由(价格贵/和爱人商量/暂时不需要/距离太远……)拒绝过向我们提供教育/健身或其他方面的推销?将对话记录下来并小组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A劝说:别做饭店了,不挣钱
B反驳: 资金都投入了,不做太可惜
A应对:没办法劝服,不了了之
【A1+】拆书家提问设计
如果回到刚才回忆的情境中,运用“重新定义”的框架来组织语言,您会怎么说呢?请大家试试并小组内讨论。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招聘专员想找“专员”这个职位的人,但是应聘的人认为这个职位不上档次,不愿意应聘。现在再回到这个环节,这样说:
1、 问题不是 专员这个title不好 ,
而是 这是个很有发展的职位,只不过名称不好听而已,级别是非常高的,类似于高级经理
2、 这意味着(那意味着/也就是说……) 将有更大的发展区域 和未来的发展
3、 然后,我想知道(我很好奇/我很感兴趣/我想了解)
更好地发展和更大的区域您觉得如何呢?
拆书家总结:
好了,大家今天了解了一种说服模式“重新定义,问题不是A,而是B,这
意味着C然后,我想知道+什么/如何/哪里,大家是否已掌握呢?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