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提问助推交流,拒绝主观臆断,如何选择战略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知觉检核避免你的主观臆断 学习目标: 解决我们的主观臆断,创造更好的沟通情境

开场:

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不理解、不喜欢的行为时,通过使用知觉检核这个技巧避免主观错怪他人,清楚理解对方行为的真实目的。 

图书介绍:大家好,我是胖鹏。我的三个标签是段子手、伪培训师、拆书家。那么连起来就是一个喜欢讲段子努力成长为培训师的拆书家。今天我给大家拆的片段是知觉检核,避免主观错怪他人。拆页选自沟通领域的“圣经”——沟通的艺术这本书。 

F: 本书的作者是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书中从角色定位、倾听接纳和冲突处理,三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有效开展人际沟通。

A: 为何称它为“圣经”,因为这本书已经畅销40年,再版14次,甚至作为大学中沟通课程的教科书,在业界有十分高的权威性。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既包含理论,又有丰富的实际案例。有50部美剧、电影、真人秀分析,可以让你轻松印证每章的沟通准则,具有很高的阅读趣味性。

B: 

B1:我们学习者通过读这本书,你将会理解影响沟通的因素,掌握沟通的技巧,包括自我塑造、情绪表达、学会倾听、改善沟通气氛等方法。这本书可是热门可拆书籍,书中的每个片段都逻辑清晰,案例详实,已经有超过100个小伙伴拆过这本书,所以强力推荐给大家。

B2:今天的内容是来自书中的“知觉检核”片段,它是双方沟通的前提,沟通的困难在于彼此的不理解,不了解,掌握了知觉检核技巧,就能够让你清晰的理解对方行为,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的关上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么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讲解引导I:

没看完的小伙伴没关系,眼神回到我这里,我为大家讲解。

按照惯例开头讲段子。你们都认识娘娘对吧,但是你们不知道我和娘娘的关系,什么关系呢?闺蜜关系,就是无话不谈啊。然后就在半个月之前啊,娘娘在微信上,忧心忡忡的跟我说,我最近发现自己老公,半夜总是鬼鬼祟祟的,偷偷起床,有时候在书房有时候在客厅,白天精神憔悴,情绪也很不稳定,做家务也不专心了,而且藏的私房钱竟然明显减少了不少。娘娘问我,你说他最近在干什么呢?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变心了,是不是出轨了,是不是有小三了?我沉默了下,淡淡的回答。不,他只是在看世界杯。

当然只是段子啦,我们娘娘怎么可能这样不通情达理呢?但是我们对事实的认定,更多的依赖主观判定,容易出现自认为的事实,从而误解别人。

有没有方法避免或者解决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带来的技巧——知觉检核。

WHAT:

知觉检核简单说,将我们遇见事情所产生的知觉,进一步的检验核查,以确定我们认知判断的正确性。

WHY:

知觉检核这个方法可以真实的了解别人的行为目的,避免你主观错怪他人。即便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也能够维护对方的面子,减少对方的防卫,增进沟通。

HOW:

如何使用知觉检核呢?依据文中提供的三个步骤:

1.描述行为,描述你看到、感受到的行为。

2.列出解释,关于行为给出至少两种可能性的解释,最好具有对比反差,多一些好的倾向。

3.请求澄清,请对方给出明确、清晰的答案。


举例:

很严肃的谈个亲身经历,上大学的时候,我尝试追过我媳妇,正值她准备考试,学习压力很大。当时我就感觉每次和她微信聊天,她都半天不回复。我那个忐忑啊,是不是人家不愿理我,以“呵呵没事去洗澡”的方式拒绝了我?我戏精般的给自己内心加了戏,一下子就放弃了,给耽误到了大学毕业才再敢追人家。

如果是运用知觉检核这个技巧的话,我将会这样嘘寒问暖。

我看你最近聊天回复比较少。(描述行为)

是不是最近在刷喜欢的电视剧没空回?(列出解释)

还是最近心情不好懒得说话?(列出解释)

到底有什么事,能够告诉我么?(请求澄清)


预防异议:

当然有的小伙伴会问,难道所有的感受的知觉都要用这三步法去表达?那得多啰嗦,知觉检核当然不能机械的使用,只要能够达到沟通效果,不影响彼此关系,可以直接省略某部分。比如你遇到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会说,“最近好久不见,发生了什么事么?”这就只包含了单一的描述和澄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分布催化1:激活学习者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请小伙伴们想一想,在未来一个月的工作生活,会不会遇到你不喜欢行为,导致主观上错怪了他人的场景,比如亲人在家闷头不语,同事突然用力关门,朋友莫名微信不回等行为,请每人写一个场景在便签纸上,那个情景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人进行分享,时间是2分钟,有完成的小组可示意我。

锋敏:婆婆在家门头不语。我平时比较注重家人的情绪,但是恰恰因为这样容易产生主观错误判断。如果我下班回来,一打开门,看到老太太一言不发的坐沙发上,兴致不高,也不看电视。我就担心自己哪儿做的不对,还是谁惹到她了,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

分布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刚刚我们听到了锋敏同学对婆婆生闷气的问题,容易产生主观上的错误认知,给锋敏本人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现在呢,我想请在座的小伙伴试想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当你遇到刚刚写的那个场景,你如何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觉检核”方法,来确定对方的真实意图。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交流一下,一会请一位同学分享。

锋敏:下周我遇到婆婆闷头不语的情景时,我会先描述她的行为,说看您没心思看电视,也没出去跳广场舞,在沙发上坐了快一天了。然后回忆下最近发生的事,列出解释,是不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还是孩子病了您很担心,最后我会请求澄清,问她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不顺心,需要我帮忙或者我改正的。

刚刚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案例,用知觉检核有效的解决了沟通问题。

总结(1分钟)

那么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拆页,我们来回顾下,当你遇到不理解、不喜欢的行为时,不要妄下结论,用知觉检核三步法,描述行为、列出解释、请求澄清。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主观错怪他人,产生误解,哪怕开始的判断是正确的,也能减少对方防卫,便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