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力量》 所属活动: 会提问+巧沟通+能自律,开启人生赢家模式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提问的力量之诊断型提问 学习目标: 详情请见实录

开场:

           大家好,我叫倪丹华,江湖人送绰号:老成。因为曾经少年,如今已是老成。我曾做过品牌服装16年的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现在人到中年在寻找一种能平衡生活、事业、家庭的状态。我期望的两个标签:学习成长者和分享成长者。很高兴来申展分舵海伦路会场参加1-1晋级。 


分享片段的目的,今后多使用诊断型提问,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拆书的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拆书强调把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

 

拆书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需要用到拆书最为核心的RIA流程工具。其中R环节是指阅读原书拆页,I环节是拆书家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A环节就是将拆出来的知识,工具和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具体的介绍可以查看拆书帮帮主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其中有具体的介绍;

 

拆书帮是一个全国性的成人学习社群,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城市都建有拆书帮的学习者俱乐部(也叫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一个非盈利的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个段落来自于一本畅销书《提问的力量》。作者是弗兰克赛斯诺。我分享的是11种提问模型中的第一种:诊断型问题。

 

诊断型提问是质询的开始阶段。它是构建其他问题的基础。它准确地阐述一个问题,为应答提供一个路标。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以引出潜藏于表面之下的争议和原因。

 

诊断型提问鉴别出一个问题,然后深入探寻其本质,尤其是在问题的本质尚未明朗,更是如此。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不同的人交谈,获取他们对于问题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的独特看法,我发现,诊断型提问构建于一些普世的观念和重点突出的探究之上。

 

把症状和特效药联系起来。首先,提出大的、宽泛的、出了什么问题的问题,然后缩小范围,瞄准目标。通过通用问题,确定症状,详细描述相关的观察结果。

 

打听坏消息。不要逃避问题或是转移你的目光。为寻求直接回答而直接提问。事情或许变得丑恶,但是,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你首先要承认这个问题。

 

研究历史。追本溯源。询问类似的经历、事件和模式,它们提供了一个基准线。寻找与其他情境的相似之处。

 

再次提问。一个问题的存在仅仅意味着有未知或是未预料的事情。确定你自己的坚定立场,多问几次,找不同的人问。确认并证实信息。


听取不同的意见。我们依靠专家来诊断我们的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解释发生的事情来逃避犯错的责任。在你接受诊断之前,询问它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以及它来自哪里。此外,保留听取第三方意见的权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大楼水箱定期需要清理,停水一天的情况?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答案怎么应对这一天了?

 

可是如果是突然一天水管放出来的是浑浊的黄水,而物业又没有任何解释,而致电水务局告知正在排查原因,可能一周内才能改善用水情况,而且现在又面临天热,请问各位怎么办?

 

是不是我们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水务局何时能查到原因?水质何时能变好?这七天该如何应对,等等其他信息,是不是都成了问题?我们毫无头绪。

 

我们是不是需要鉴别问题?才能设法应对?我们需要对物业恰当的提出问题,接受坏消息,从容应对这个意外局面,及时获得我们需要的答案?

 

诊断型提问,它是咨询的开始,是构建其他问题的基础。它准确地阐述一个问题,为应答者提供一个回应路标,以引出潜藏问题背后的问题。

 

是水箱的问题还是水管的问题?

我们从哪里能及时得知此次事件整改的进度?从而得知需要多久才能完工?

不管是水箱还是水管的问题?那么更换后未来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们在工程整改期间用水问题怎么解决?如果住到外面,物业或者水务局是否有补贴?这才是我们问题需要对方应答,需要解决的重点!

 

如何运用诊断型提问呢?我归纳为一下几点:

1.    打听:打听正在发生的和已经出现的故障。

2.    自证:让应答者回复你设定路标的问题,以做到心里有数。

3.    比较:和过往比较,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以及解决的方法。

4.    谜题:我们遗漏了什么?去询问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5.    确认:一旦我们有了答案,就要再次确认,并且保留听取第三方意见的权利。

 

用这5个步骤找出原因,获得反馈,然后具体化接下来的操作,使问题的解决更有目的性。

 

适用边界,它需要使用者了解问题的实质,准确把握实质,那么问题才能有效;把握有误,可能面对不好的结果。比如:有人问你为什么特朗普对我国发动贸易战?可能就不太适用诊断型提问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再上个月,我遇到朋友请教我关于如何带新人的问题,她说新来的助理非常“作”,她自己能2个小时做好的问题,结果助理一天都搞不定,她很不爽。我直接回复她,这种人要了干嘛?直接找HR开掉换人。她十分惊讶,说:这个是我老板的侄女,来公司实习,我业务熟让我带她,你让我炒她?还是准备让老板炒我?可想而知我没诊断就急于给出我的判断,弄出来尴尬。

现在通过对于诊断型提问的训练,我知道在对方有答案却不确定时,我该如何运用这个提问技能。

 

原来公司的老同事刚换了公司,晋升了职位,但是因为空降,下属非常不服他的管理,他微信约我这6/17周日在世博源见面聊聊,我知道他心里有了如何管理的目标,找我是希望我能帮他再出出主意或者确认他的方案是否可行。

 

我准备在这次见面中使用诊断型提问:

1.    打听。你认为下属不服你的管教,是因为你是资厉不够?还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

2.    自证。这批老员工有多少资历比你老的?有多少能力比你强的?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不足在哪里?

3.    比较。之前你做小职员的时候,新来的空降领导怎么和你们相处的?你既然也排斥过空降领导,那是否想过为什么?

4.    谜题。这批下属里面有没有公司特别器重的?别你要立威信,结果公司告诉你,这家伙是老板的亲戚。

5.    确认。你确认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能不能和老板单独聊聊?把你对于部门的看法和老板沟通,探探底,老板既然请你来,肯定是你有过人的地方,看看你老板怎么对你说,你再有的放矢的去开展工作呢?


以上是我的拆书分享,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让自己和在座的学习者掌握,面对问题,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有效的通过5个步骤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精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