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莉,我的三个标签是产品经理、80后、终身学习。
我现在从事软件产品经理的工作,主要是分析用户需求,与开发打交道,写各种文档。业余时间是阅读和写作,不过都在初期,需要走的路还很远。相比各位小伙伴,我年龄稍长,但学习是不分年龄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不是吗?做一名终身学习者是我的目标和追求!
走进拆书帮,也是为了更高效的学习,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我又走在拆书家的进阶之路。和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们一起成长,因为,一个人虽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远。
可能大家第一次听到拆书这个词,“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营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他们在一起吸收书给予的能力,成长蜕变,然后一起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他们分享,传播,给予,付出。
拆书帮落地形式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自发组织起来,一起锻炼把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能力,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源源不断的壮大拆书家的队伍。
我们今天的拆书片段来自《积极达成》P136
主题:用PRO模型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好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1.想清楚“问题是什么”。只有定位清楚问题是什么,才能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如果我们连要解决什么问题都不清楚或者搞错了,解决问题就更加不可能了。
2.搞清楚“原因是什么”,问题往往是一个结果,背后往往有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定位到导致问题的原因,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3.找清楚“对策是什么”。我们在分析清楚导致问题的原因之后,要对症下药的找到决策,才能解决问题。
根据三个步骤总结为解决问题的PRO工具:
第一步,Problem clarification澄清问题,想清楚“问题是什么”?
第二步,Reasons analysis分析原因,搞清楚“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Options selection选定方案,找清楚“方案是什么”?
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两类人:一类人是处理问题的小能手,这样的人工作高效有条理,还把生活打造的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另一类人就是每天忙忙碌碌,也不见他休息偷懒,但却工作生活一团糟,只是在辛苦忙碌,看不到结果。有一句话叫“结果会告诉你答案”。那结果告诉我们什么答案呢?因为什么导致这两类人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首先带大家来认识——
1.什么是问题?
处理事情主要是解决问题。要想解决好面对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问题?
问题就是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设定目标,发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减少这些特定的差距,寻找记忆中存在或者经过的探索,而形成适当或者是适用的工具的过程。
2.总结I
What:用PRO模型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之前需确定的三个关键问题。
Why: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定位问题,以及定位造成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法。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我们可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即便搞清楚问题了,也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Where:无论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与他人合作时产生的矛盾,当我们面对问题想更好解决时,都可以尝试此方法。
How:具体实施步骤是:
第一步,澄清问题,想清楚问题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原因,搞清楚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选定方案,找清楚方案是什么?
A1
我一直想健身,可是就是没有行动。随着工作学习任务多,更没有时间锻炼,所以日子在拖延中度过。今年3月份,我的背痛的厉害,让我不得不重新重视锻炼这个问题,想想自己已经半年多没有踏进健身房的门了,真的每天就抽不出半小时锻炼吗?为了督促我锻炼,我还加入了一个健身打卡群,打卡失败押金蒸发那种,有了押金激励我动力很足,想努力拿回自己的钱,可是我还因为一次朋友聚会没有完成打卡。
此事就让我感到特别焦虑,觉得我这么小的事情怎么都坚持不了21天呢?
后来我偶然的机会看到了PRO模型,通过它的引导,我一步步认清我存在的问题,并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
1.澄清问题:日子忙碌,精力不够用,如何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
2.分析原因:没有锻炼的习惯,工作忙碌,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行动,可就是没有行动,缺乏动力,经常犯懒,拖延。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行动方案,我的努力只停留在口号层级“我要健身,我要锻炼”。
3.选定方案:
利用单杠拉伸背部,锻炼小臂
睡前平板支撑三次,每次最少1分钟
每周两次健身房运动,每次一小时瑜伽
出行三公里内尽量骑车。晚饭后带孩子下楼溜圈,20分钟左右。
通过这样的调整,我现在每天也可以有30分钟的锻炼时间了,周末可以有1小时,通过PRO模型的引导,真的解决了我没有时间健身的问题,而且轻轻松送地坚持了一个多月,身体状况好多了。
A2
有了成功经验以后呢,我就想我是不是可以把它应用在解决我工作低效的问题。 我有早计划晚复盘的习惯,可是晚上复盘是总是存在没有完成的任务,一开始焦虑,后来竟习以为常了!有人说,你干嘛这么累,少定点任务不就行了?可我不想减,有压力才有动力啊!
我给自己制定了高效完成一天工作的目标,执行时间就是明天,为此,我需要用PRO模型来梳理我的问题。
1. 澄清问题:如何高效完成明天工作计划?
2. 分析原因:
以前工作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呢?频繁被外界打扰,被手机干扰、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深度工作。工作计划也经常被临时性任务打乱,还有碎片化时间利用不充分。
3.行动方案
列清单,将明天所做的事情列表,标注优先级,给任务加截止时间。临时性任务梳理优先级之后排序处理。
减少外界干扰。工作时将手机静音,不登录电脑微信,不浏览新闻。利用休息时间,批量处理回复,不重要群里的消息不点开看,不要脑残的只想着消灭小红点。做到只在晚上睡前浏览一次朋友圈,10分钟以内。
用碎片时间完成小任务(绕口令、读书笔记打卡)。
明天一早把行动方案贴在办公桌旁,督促自己执行,希望明天晚上复盘的时候,我可以骄傲的说,我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
希望大家也能将PRO模型用在你遇到的问题上,能够帮你弄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