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吴佳音。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改变从了解自己开始。【B2】当你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后面有汽车在按喇叭,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往旁边靠。当我们做出这样的行为反应时,是因为恐惧的情绪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反应。
【F】很多时候情绪会帮助我们快速做决定,并且你的行为。但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深思熟虑。如何取舍?如何选择?……答案就在我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中。这本书是:《有感觉,还是没感觉?——6秒钟改变你的情商》。
【A】这本书有两位作者,弗里德曼潜心情商理论,吴岱妮则致力于情商实践。与大部分的情商书籍或偏重理论,或偏重实践相比,他们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B1】通过这本书,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情绪,更理性的选择情绪,从而更有效的管理情绪、超越情绪。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第一板块——了解情绪,了解情绪的关键点是情绪模式识别,此次所选择的拆页就是与情绪模式识别有关的。接下来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我发给大家的拆页(《有感觉,还是没感觉?——6秒钟改变你的情商》P126-128),阅读好了,请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人的大脑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或称之为神经中枢路径。一系列想法与感觉的形成将会变成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过滤器,这些无意识的行为会影响我们做出合理的表现。身为领导,情绪模式识别有助你预测自己的反应,不受无意识习惯与反应的驱使。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你就可能盲目地遵循情绪模式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与反应,就可能受到无意识习惯的驱使而不是理智地思考问题。识别模式对于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非常重要。
情绪模式识别能够让我们得以观察行为的整个过程。配合认知情绪能力,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我们的自动反应及其背后的情绪驱动力。学会观察、了解自我,也就是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我们识别他人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我们的影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而事实上,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情尚训练的人都少有意识去识别自已的模式,更难以在推动目标的那一刻去权衡模式和反应的利弊,因此,往往当刺激出现时,我们都会被习惯的模式带动行为,这样没有经过思考的行为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情绪绑架”。识别情绪模式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我们甚至可能正在做出破坏自己的奋斗目标、消极影响他人等状况之时,都完全被自己蒙在鼓里。
从情商理论的角度来说,情绪模式、情绪反应本身并无好坏对镨之分,只有面对目标时,我们才能知道模式及反应是否适合推动当下的目标,换句话说,只有当链接了实际目标时,情绪模式及反应才有了好坏对错的分别。而在与目标链接之前,我们亟须先了解自我及他人情绪模式,由此,才可能分辨其利弊、是改变打破它们?或者学习正确运用它们的方式?这是我们进入下一个步骤的基础,——选择情绪。
练习:BMH扫描
画一张如下图表,参考范例,从行动(Body)、想法 (Mind)、情绪( Heart)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扫描,不断整理积累你现存或正在形成的情绪模式,通过这个工具帮助你理清情绪模式的习惯反应,以便在下一个步骤中,去学习运用或打破它们。
当……时 | 我的想法是…… | 我的情绪是…… | 我的行为是…… |
当同事一开口挑剔我的工作时。 | 他总是挑战我,我要维护自己的成果。 | 烦扰、生气、轻蔑、自卑。 | 反驳其观点,保护自我成果。 |
斯特华正是从情绪模式识别的训练开始,发现自己了解情绪的瓶颈。“当我被要求必须极为细致地刻画,并用最全面的词汇描述出不同状况的情绪时,我竟然看见了愤怒、悲伤和恐惧!这真是惊人的自我发现。我第一次发现,并没有哪种情绪真正被我抛弃过。”斯特华在课堂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开始能够诚实坦然地面对自我,并开始探究原本以为不可思议的员工情绪问题。
【学习目标】在与人沟通合作过程中,当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使用BMH扫描工具,理清情绪模式的习惯反应,即情绪模式识别,进而做出理性判断。
【WHAT】 今天分享的片段中有一个关键词是情绪模式识别。这个词有点拗口、有点专业。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应该有见过家长带小朋友一起逛超市买东西。小朋友看到他们喜欢的小零食、糖果、饼干等,会跟家长要求买回家。如果家长给买,皆大欢喜。但有些时候,家长会说“不可以”。当小朋友遭到拒绝后,有些小朋友会哭会闹,有些小朋友甚至会躺在地上耍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行为结果。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行为是基于他们不同的行为模式。第一类小朋友被拒绝后,很失望、很伤心,所以他哭了;第二类小朋友被拒绝后,很生气,甚至是很愤怒,所以他选择躺在地上耍赖的方式进行反抗。往往我们看到的是行为,但实际上行为是基于情绪模式引发的结果。小朋友不会做掩饰,他们是被情绪绑架的一个典型群体。
【WHY】一说情绪绑架,似乎有情绪就是一件坏事。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就像刚才开场的时候提到,情绪模式可以帮助你快速做出反应,躲避汽车,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说情绪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需要主动识别情绪并且做出客观的评估,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
【适用边界】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做主动识别情绪,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而且像躲避车辆这种事情,等着你识别完情绪,可能就来不及了。什么时候需要主动识别情绪模式?当你需要与人沟通合作的时候,需要深思熟虑的时候,需要做出理性分析的时候,就需要主动进行情绪模式识别。
【HOW——细化行动步骤】在今天的拆页中就介绍了一个方法叫BMH扫描,提供了一个表格。为了便于更好的执行,我把它细化为五个步骤:事件——想法——情绪——行为——判断。首先是事件,它必须是客观的。第二是想法,经常使用的语句是:因为……,所以……。就如拆页案例中的斯特华,他的想法是:因为他总是在挑战我,所以我要维护自己的成果。这就是他对这件事情的想法、评价。第三是情绪,即对你当下的情绪做出准确、全面的表述。第四是行为,即在情绪的引导下,我做出的具体行为。最后是判断,反思“想法”是否正确,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某件事件,导致某个行为,但当梳理完五步骤后发现,真正决定你行为的是“想法”以及这个想法带来的情绪。
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可以参照这个图例。
在定级TF2-1时,曾经有一个学员现场提出质疑:你所说的这个观点听着很有道理,但平时工作生活中根本就用不上。我当时直接反驳他,说“你要试一试才知道有没有用。”,之后我就忽略他。如果使用今天的拆页进行分析就能做出理智的判断。
1、事件:我今天所讲的课程内容不实用。
2、想法:因为我自动开启的是防御模式——“我肯定是对的”,所以我必须维护我的权威。
3、情绪:失望、烦扰、生气
4、行为:直接反驳他、忽略他
5、判断:针对我的想法进行反思:我是对的?我的观点是否不适用于他的工作与生活?……进而理智的处理问题。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也可能是其他学员有疑惑的地方。
这就是识别情绪模式的五步骤:事件——想法——情绪——行为——判断。每当要做课程分享或者定前时,我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将自己当天的课程内容完整的过一遍,这就相当于在做一次现场模拟。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们也一起做一次情景演练。在特定的情境中,两两组合进行现场演练。
【A3 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拆书家场景设计
小文: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她经常提到领导不认可她,不重视她。每次都让她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碰到有培训时,她也是通知培训人员、准备投影、点名……从来都不让她当老师的助教。而且她做完的事情,还老是要跟她再三确认,特别麻烦。
小李:是小文的闺蜜,刚刚学完今天的方法。虽然她们不在同一家公司,但职位、工作年限均接近。她知道小文去年的年终奖只有自己的一半。
周末,俩闺蜜碰到的时候,小文又再次提及,最近公司调薪,有近2/3的员工有调职级和薪资,但是小文的没调整。她的工资还是前年的职级,正在考虑要不要跳槽。小李一听,这不正好可以使用学习到的方法:识别情绪模式的五步骤:事件——想法——情绪——行为——判断,帮助小文做分析?
接下来,请大家两两为一组,分别扮演小文和小李。双方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请小李根据今天所学到的五步骤帮小文进行理性分析。
大家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没有)
现场讨论结束后将邀请一组伙伴来进行现场演绎,一人扮演小文,一人扮演小李,现场通过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呈现。接下来大家将有5分钟的讨论时间。
【学习者演练记录】
学习者:小梅扮演小文、美英扮演小李
小文:我跟你说,我(在公司)干了特别多的活,我那个公司不给我涨工资就算了,还不断的给我穿小鞋。一会这不行,一会那不行,搞得我现在特别不想干了,特别想离职,我就想跳槽,我就想走人……
小李:冷静点,冷静点……我最近学了一个特别好的方法是:识别情绪模式的五个步骤。现在我跟你分享一下这个方法,首先是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小文:【事件】之前公司要搞培训,我不会讲课,经理让我做训的准备工作。我啥都做了,文件的整理,PPT的投放……都是我做的。做完后经理不满意,东怪我,西怪我……这不行,那不行……这些我都忍了。第二件事情来了,跟我同一批进来的人陆陆续续都涨工资,就我还没涨。我觉得肯定是他看我不顺眼,肯定是觉得我不行。(经理)也不跟我说,一直卡着我,我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行为】干脆离职算了。
(小文认为是“事件”引发的“行为”,未进行情绪模式识别。)
小李:从你的描述中,我发现【想法】因为你上司没有给涨薪,所以你觉得他是故意在针对你,导致你现在想离职。【情绪】你是非常的生气。
(理清小文情绪模式的习惯反应,为后续做理性判断做准备。因为小文的表述中仅有事件——行为,所以小李帮助小文梳理出她对事件的想法,以及基于这个想法而引发的情绪。)
小文:是
小李:【判断】你有没有想过你上司可能并不是故意针对你?你有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你上司是在故意针对你呢?你有没有想过他让你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让你更全面的了解(工作流程),(能力得到)提升呢?
(在梳理完事件——想法——情绪——行为后,小李引导小文进行判断,即反思“上司是股指在针对我”这一想法是否正确。)
……
【总结】
非常感谢两位伙伴的精彩演绎。分享过程中,小李很好的引导小文进行思考,首先是她目前遇到的“事件”,她目前的“想法”,以及相应的“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是小李引导小文反思,让小文判断“想法”是否理性、正确。做完第五步的判断后,小文就可以自行做出理性的决定。
【结尾】
有个实验叫“温水煮青蛙”,很多时候,情绪模式可以帮我们快速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会依赖于它。但如果我们一直依赖情绪帮我们做决定,当遇到人际沟通的关键时刻,我们很可能就会被情绪绑架。希望大家能有意识的练习情绪模式识别(的能力),以便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理性判断。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