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三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孩子的玩具 学习目标: 完成TF1-2拆解练习

开场:

             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宝妈,正面管教分享者,终身学习者,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片段是摘自于《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作者约翰.霍特,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4种语言,本书是作者通过对孩子的观察详细描述了孩子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的。
      父母或学校对于孩子的学习都是采用“教”的方式,我们会教孩子说话,认字,会教孩子画画,音乐 ……但凡是我们自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东西,我们都会以老师的身份去教孩子,但我们却从未思考过:孩子是否需要我们教,孩子是否允许我们教,事实上,所有未经孩子允许的“教”,对孩子而言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自己没有能力学会,会让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学习,孩子有能力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自己学习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对这个问题,没有很好或者很容易的解决方法。我们发现每天我们都在说:“,,不要碰那个,太烫了,太尖了,会伤到你的,会碎的,那是我的,我需它。每一次,她都会自然地感觉到我们在攻击她研究周围世界的权利和需要,她需要研究身边世界的每一个部分,这样她才能搞清楚它。其他所有人都能碰这个东西,为什么我不能?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求知欲会有多大的损害,会使他或者她感到这个世界不是充满了各种需要探究和思考的有趣的事情,而是到处充满了潜在的危险和招致不幸的麻烦。

        我们尝试着通过把莉萨自己的玩具给她并告诉她不要碰其他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法不是很有效。首先,玩具不够有吸引力;其次,她记不住(尽管她想记住)哪些东西能碰,哪些东西不能碰。最重要的是,年长的、大一点的人可以用屋子里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个事实,使她感到这些东西非常有趣。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莉萨希望能像大人一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当有人洗盘子的时候,她要求允许她帮忙。当有人做饭的时候,她也希望做饭。当有人制作柠檬汽水时,她也希望能够帮忙做。明显虚假的替代品无法使她分心。

        这使我们不难感觉到学校教育中一定存在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因为很多人都在说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个问题。一个孩子最强烈的愿望就是理解这个世界、可以在里面自由行动、可以做他看到的比他大的人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利用这种对于理解事物和增长能力来说很伟大的驱动力呢?我们当然可以找到更多的途径,让孩子明白人们使用的、我们希望他们掌握的技能——尽管这很困难,特别是当那些技能(像数学中的很多基本技能”)并不真正用来做什么事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谁会用一个分数去除另外一个分数呢?

        同样,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把那些我们不想让孩子碰到的值钱的或者危险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或者干脆放到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同时,我们应该把很多便宜、耐用的东西放在手边,以便孩子可以碰它们、使用它们;这样,我们就不必担心它们被损坏。或许,某些日常家庭用品就是送给小孩子的很好的礼物打蛋器、炖锅、手电筒等。毕竟,对于一个将来要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几万美元的家庭来说,不会为他或者她弄坏了一个价值二十五美分的东西而感到难过,并让孩子为损坏了东西感到难过。我经常在杂货店和超级市场看到人们因为孩子在触摸、感觉、挑选他们看到的各种东西而感到心烦,其实,在那些地方,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让孩子弄坏或者打碎的,即使打碎了,孩子们感兴趣的任何东西也很少有超过一美元的。为什么不让他们碰呢?这是他们了解那些东西的方式。即使他们把东西从原来的位置拿开了,放回去也是很容易的。

        总之,认为小孩子把他们碰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弄坏,因此我们必须阻止他们触碰任何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会使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受挫。不仅如此,还可能让他们对自已的东西抱有过于强烈的占有欲。我觉得我们应该试着告诉他们,尊重财产并不是说水远不要碰不属于你的东西,而是指要小心地对待东西,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们,并把它们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孩子们完全有能力学会这些事情,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笨拙、那么具有破坏性。而且,只有通过接触和使用东西,孩子们才能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玛丽亚·蒙台梭利对教育作出的许多珍贵的贡献中,有一条就是她向我们揭示了很小的孩子可以很容易被教会做很多事情,而且可以做得很灵巧、很精确、很认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喜欢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如果不让孩子去摸,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受挫,可如果让孩子什么都摸,什么都碰,又怕 有危险,比如烫着,伤着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该怎么办呢?建议采用的方法是:把允许孩子碰的东西放在孩子能够的到的地方,相信孩子能够学会使用物品,并在使用后放回原位。具体做法如下:

1: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孩子之所以什么都想摸,相碰,是因为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想要通过这些物品来理解这个世界,像大人一样可以自由使用各种物品。

2:物品分类。

分清什么是孩子能碰的东西,什么是孩子不能碰的东西,把允许孩子碰的东西放到孩子够得到 的地方,不允许孩子碰的东西,以及各种危险物品放到孩子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

3:信任。

相信孩子不会弄坏碰到的物品,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学会做很多事情,并且能把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

针对上述的 讲解,我举个例子:孩子看到大人用刀切菜时,孩子可能也想用刀切,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把小刀,明确告知孩子要怎么切,让孩子和你一起切,孩子可能会把菜切的很大,切的不太好,这些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也能够帮大人忙,觉得自己很有用,也可以不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通过我刚才的讲解,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曾经遇到的相似的经历或事件,比如 你下班回家后,又累又饿,于是你开始做饭,希望可以赶快把饭做好,赶快吃饭,吃完饭赶快休息,但这时你的孩子也要和你一起做,而你的孩子可能只有三四岁,他可能会越帮越忙,这让你很无奈,你会怎么做呢?或者你没有孩子,你朋友的孩子去你家,孩子初次到你家,对什么都很好奇,什么都想拿着看看,这时你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先在小组内分享,每组3分钟分享,结束后我们再从小组中请一位学习者向大家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学习者张翠玲分享:

我总是帮儿子选衣服,没有让儿子自己选,每次出门前都问我该穿什么衣服,都已经初二了,还不知道穿什么,都是因为以前没有放手造成的这种状况,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收拾衣服,没有满足孩子自己收拾衣服的好奇心,没有对衣服分类,区分什么是要穿的,什么是不穿的,总担心孩子选不好衣服,弄不好衣服,对于自己理解孩子行为动机,对物品分类和信任孩子方面做的不好。


A2:

通过刚才片段的讲解,请大家想想在未来一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到这个方法?把这个场景写在便签里,然后再写下具体会怎么做。


学习者张翠玲分享:

在未来一周,满足孩子爱美的心理和自我意识感,选择衣服的事情让他自己来做,并教会孩子如何分类,折叠衣服,布置衣橱,相信孩子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并和孩子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给予赞赏。


结束语:张翠玲的目标清晰具体,可行,可控,谢谢你今天的分享。

这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也是孩子总问的:为什么大人能碰的东西,我却不能碰的主题分享,谢谢大家。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