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泰安小伙伴第7次线下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习“七、五、一”法则,以及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的3个步骤 学习目标: 学习者学会使用“七、五、一”法则在整理和归纳时限制物品的数量

开场:

各位伙伴你们好!很高兴能与各位伙伴一起做拆书分享,我是拆书帮的一级拆书家卜卜。拆书、宝妈、早教是我在拆书帮里的三个标签。今天我带拆的主题是:学习用于限制物品数量的“七、五、一”法则,以及要达到 “七、五、一”的法则,而进行“断舍离”选出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的3个步骤。

【学习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使用“七、五、一”法则在整理和归纳时限制物品的数量。

【学习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学会在整理物品时,从所有物品中选出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

图书介绍(FAB法):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天带拆的图书

【F】:今天的两个片段都选自《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打造正能量房间的家居整理术。

【A】:这是风靡中国的《知日·断舍离》的升级版, 书里的方法非常简单实用,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B】:如果你在逛商场的时候看见打折的物品就抑制不住的购买,那么说明你还不会“断”,如果你的家里堆积着很多的衣服、鞋子和包包买回来基本没有用过,那么你说明你还不会“舍”。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家里或者办公室就会变的凌乱不堪,说明你还不会“离”。如何通过“断舍离”,清理身边和内心的杂物,进而澄清自己的人生,体会前所未有的轻盈,这本书会教给你具体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断舍离》75

物品总量限制的“七、五、一”法则:

看不见的收纳七成:比如衣橱、壁橱、橱柜、抽屉、冰箱;

看得见的收纳五成:比如有玻璃门的餐具柜、书架等;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一成:比如摆设嗜好物品的空间,或是陈列自己所喜爱的装饰品等的平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拆页是介绍杂物整理或收纳的规则。

【why】习惯不自觉地把东西塞进看不见的地方是惯常的做法。这样是按物品收纳,经常发生东西塞满导致门打不开,或者是排得太多,就达不到空间与物品的比例,体会不到其中的内在美。(坏处)

【how】那么怎么收纳才会更舒适美观呢?那就是用“七五一法则” :

第一步,将需要整理或收纳的区域分类:

看不见的收纳:比如衣橱、抽屉;

看得见的收纳:比如书架、有玻璃门的餐具柜;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比如摆设嗜好物品的空间。

第二步:根据分类按“七五一法则”逐一整理:

看不见的收纳,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看得见的收纳,上限是要留下五成的空间。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物品的摆设约占全部空间的一成。

【反面案例】

上周五家里来客人,我提前就把客厅收拾了一遍,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收拾到抽屉里,所有的书和文件都摆到书架上,客厅的博古架也摆满了东西。表面上非常干净。但感觉不美观,到处都是满满的。而且上周日,要找一个文件,把书架都翻乱了而已没找到,为了找东西,很多书和文件都堆在客厅的地上了,家里又变的凌乱不已。 

【书中建议,反例变正例】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家里收纳东西时,没有遵循收纳的“七、五、一”法则。

我以后在每月的第一个周六整理客厅,根据“七、五、一”法则,分类并设定物品的数量。

第一步:将客厅各区域分类:

看不见的收纳:书架上的抽屉,书架下带门的橱柜,茶几下的抽屉,博古架下带门的橱柜;

看得见的收纳:比如书架摆书的格子、茶几上层;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博古架上的格子。

第二步:根据分类按“七五一法则”逐一整理:

各个抽屉和带门的橱柜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书架上的格子留下五成的空间;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博古架摆设约占全部空间的一成,每个格子上摆一个物件。

 

【适用边界】

“七五一法则”适用于居家整理归纳,售卖物品的商店,博物馆等即要求整洁又要求美感的区域,但是对于专门存放物品的仓库就不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我们先进行分组,我们两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接下来我们进入A1激活经验的环节。

【显像提问】大家在过去一个季度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物品数量过多的情况呢?比如每次打开冰箱想放新买的食物时,却发现已经没有地方放置了;

明明记得家里有某种物品,寻找时确发现收藏室满满的,非要将所有物品拿出一件一件查看才能找出来;

周末觉得客厅堆满东西,想清理清理,发现清理完了看起来还是不简洁,塞的满满的;

【A1+】学习者反思加工

   请想一想你遇到的物品多的超过限制的情况,并把它写下来。如果当时情况重新来过,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习到的“七五一法则”来限制物品的总量?请大家写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1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一组想分享一下?好的,滕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上周六出去买菜回来,想把菜分类放到冰箱里,结果打开一看满满的,根本没地方放。如果让我重新安排冰箱里的物品,我会应用今天我学习到了“七五一法则”来安排。

第一步:将冰箱的各区域分类:

1、看不见的收纳:冰箱里的抽屉;

2、看得见的收纳:冰箱里开门后直接看见的各层;

3、要让人看见的收纳;上侧透明的展示柜。

第二步:根据分类按“七五一法则”逐一整理:

1、看不见的收纳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2、看得见的收纳留下五成的空间;

3、要让人看见的收纳,放置物品占全部空间的一成。比如放一瓶红酒。

 

    滕老师分享的这个案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滕老师经过反思应用今天学习的“七五一法则”将冰箱里的物品进行了安排。

【A2】催化应用(可选)

大家预计一下,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你是否会遇到以下需要整理归纳的情况呢?比如有重要客户去你的办公室拜访,你需要整理办公室;好朋友举家来你家会餐,你需要打扫厨房;你的公文包里装满了东西,又鼓又乱,你想给它来次大瘦身。这时候,你如何应用“七五一法则”进行归纳整理限制物品总量呢?请大家举出一个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好的,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曹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下周三要出差了,我的公文包里装满了东西,我想整理一下,来次大瘦身。

第一步:将公文包的各区域分类:

1、看不见的收纳:带拉链的内兜;

2、看得见的收纳:打开包直接看见的两个大兜;

3、要让人看见的收纳;最外侧半透明的外兜。

第二步:根据分类按“七五一法则”逐一整理:

1、带拉链的内兜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2、打开包直接看见的两个大兜,留下五成的空间;

3、要让人看见的收纳,最外侧半透明的外兜放置物品占全部空间的一成,这样看上去简洁。

感谢曹老师的分享。曹老师分享的这个案例,说明不论男女,大家都需要断舍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断舍离》56

“断舍离”的最终目标,在于让物品也出现“新陈代谢”的状况。

因此,决定舍弃物品与否的基准,不是“可以用或不能用”,而是“用或不用”。

对“现在的自己”而言,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就留下吧。

对“现在的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就舍弃吧。

只要这样的轴心思考不动摇,房间里那些“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一定会被“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所取代。

以比喻来解释的话,即一开始,只要从“陌生人程度”中,留下“点头之交”就已经足够了。

上述步骤成功之后,再将目标放在朋友的程度。

接下来再过不久之后,应该就能做到只留下“亲密好友程度”的物品,最后就能一步步实现终极精选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果我们收纳物品的数量远超过了“七、五、一”法则规定的数量,我们按照“七、五、一”的法则收纳,就要舍弃一些物品,那么我们该如何从所有的物品中选择哪些留下哪些丢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拆页。

【拆书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学会在整理物品时,从所有物品中选出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

“物品”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有四种:

亲密好友程度

最喜欢、珍视的物品=“亲密好友”

朋友程度

现在、自己使用的物品=“朋友”

点头之交程度

没有也无所谓的物品=“只是认识的人点头之交”

陌生人程度

可以用、但是用不到的物品=“不认识的陌生人。

如何从众多物品中选择出“亲密好友”呢?

第一步:决定物品留还是弃的基准,由“可以用或不能用”改为“用或不用”,而后根据这个基准我们要从“陌生人”中选出“点头之交”;’

第二步:从“点头之交”中,选择让“现在的自己”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即“朋友”;

第三步:从“朋友”中挑选出最喜欢、珍视的物品即“亲密好友”。

【举例】

2005年7月我因工作地址变动需要搬家,找了几个同学帮忙,结果同学看到我的很多东西给我取外号“破烂王”,因为我从来不乱丢东西,我上学时所有的书,笔记本,都留着;上大学时的衣服都过时了还留着不肯丢,保存着所有人给我的来信。甚至买东西时给的塑料袋就有好几包,导致我的东西非常的多,收拾整理起来费劲,找东西的时候更是费劲。不是花大力气整理就要接受乱起八糟的状态,导致看到东西非常烦心。

其实这时候我根据“物品”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从远及近的选择,就轻松很多。

第一步:决定物品留还是弃的基准,由“可以用或不能用”改为“用或不用”,而后根据这个基准我们要从“陌生人”中选出“点头之交”;’

比如上学时的笔记虽然可以用,但是其实我今后是用不到的,就可以丢弃了,上学的时候的衣服虽然还能穿,但是因为过时了我也不会选择再穿,也就是不用了,也可以丢弃了;

第二步:从“点头之交”中,选择让“现在的自己”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即“朋友”;

买东西的塑料袋子其实没有也无所谓,不会对我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衣服鞋子类的我只选择每个季节常穿的3-4套留下,其他的可以送人或者捐赠;

书只留下工具书或是理论类的,教科书图书馆都可以借到,没有也无所谓;

第三步:从“朋友”中挑选出最喜欢、珍视的物品即“亲密好友”;

从所有衣服里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留下,从书中选择出自己最常用的和最喜欢的,纪念品选择自己会经常拿出来看的最喜欢的,其他的丢弃。

经过这样的选择后的物品,都是跟“现在的自己”息息相关的,都是正在用的东西,这样东西减少很多,而且使用寻找起来也方便多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设计预防性讲解】

有些小伙伴可能认为,家里的很多东西“有的话很方便”,如果丢弃了万一用到怎么办?其实这样导致家里东西很多,其实仔细想想有的物品几年内一次也没有用到,假如万一用到了,都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找到也很费劲,有时候还找不到,还不如干脆去买一个方便。所以这样的东西留的多了带来的不是方便,而是不方便。

还有些小伙伴可能认为留着用过的很多东西是一种节俭,留着朋友来信或者纪念品是重感情等,其实如果丢弃这些物品让自己很不舒服,本身就说明了这些物品是“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而且纪念品可能自己就是认为是亲密朋友,带给自己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不摆放出来或者少摆放,不代表要扔掉,只要按照“七五一法则”将它收纳在合适的地方即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从所有的物品中选出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的3个步骤。我们来做一次现场演练。请大家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生活中:小玉平时经常出差,每次出差选衣服,都会弄得衣橱大乱,平时也经常收拾,每次收拾的时候,想删减一些,但是看看这件还能穿,看看那件也没坏,总觉得有一天能用上。但是这种衣服众多,一找就乱,又收拾不利索的情况小玉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小玉来找好朋友小燕帮忙,小燕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帮助小玉呢?

【拆书家指令】接下来,进行一次现场演练,为了方便,我们延用刚才的分组。现在请2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演练。我们演练的目标,是运用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帮助小玉丢掉不合适、不需要、不舒服,留下喜欢的、需要的、合适的衣服。演练时,请应用3个步骤进行演练。更好地感受这3个步骤是如何帮助小玉“断舍离”的。

演练时间为10分钟,现在开始。10分钟后我会选一组成员来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对话。

好的,大家都演练的差不多了,请哪一组的小伙伴现场演练一下。好的有请曹老师这组。

小玉:我的衣服太多了,每次一找衣服,衣橱就大乱,我也下决心收拾了好几次了,每次效果都不好,我也想丢弃一些衣服,但是看看那件都觉得有用,该怎么办呢?

小燕:我们可以换一种选衣服的方式,从衣服与你之间的关系“由远及近”来选择。

小玉:这样可以选出我喜欢的衣服吗?

小燕:当然可以,我们开始吧。我们把衣服弃留原则改为现在用或不用,先选用的物品。

小玉:嗯,这件衣服上学时穿的已经三年不穿了,

小燕:现在还打算穿吗?

小玉:不穿了。

小燕:放弃!

小玉:这件我穿上不好看,但是一直留着,我也不打算穿了,放弃!

小燕:现在去掉一半了,咱们更进一步选出你穿着舒服的衣服。

小玉:嗯这几件面料好,穿着也舒服,还好看,就是这几件了。

小燕:好了,现在只剩三分之一的衣服了,从这里再选最喜欢最珍视的衣服吧。

小玉:好的,这件大衣颜色适合我,穿上也上档次,大家都说是针对我定做的,我最喜欢了,还有这几件都是喜欢的不得了。

小燕:怎么样,现在每个季度都只剩下二三套衣服了,你可以根据与你关系“由远及近”分别摆放。现在知道舍弃哪些了吧。

小玉:是的很清楚了,谢谢你!

回应:两位老师演练的栩栩如生,非常了解女生的心理,应用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帮助小玉丢掉不合适、不需要、不舒服,留下喜欢的、需要的、合适的衣服。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

接下来我们进入A2催化应用的环节。

【分步催化1】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会不会遇到以下场景:想清理一下衣柜,面对如此多的衣服不知扔哪件留哪件;想打扫一下厨房,各种厨房用具似乎都有用,一件也丢不得;想精简一下书架,觉得哪一本书都是经典,不知哪天就会想看;博古架上堆满了自己淘来的物品,想规整一下,不知该收起哪个该摆放哪个?......您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涉及哪个情景?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大家思考一下,并写下来。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曹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下周,我想整理一下书架,书架上的书太多了。我觉得我的书都挺好的,特别全:有名著、有专业书、有杂志、报纸,还有各种词典都是经典。还有好容易淘来的,有些想卖了,又怕需要用到;也有的看过了,想卖掉,怕不知哪天想看了又找不到,一直都难以决策。
回应:感谢曹老师的分享。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2】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今后你在该情景下,你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3个步骤从所有的物品中选出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舍去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

给大家4分钟时间,大家思考一下。一会我会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有请曹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应用今天学习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决定物品留还是弃的基准,为“用或不用”,而后根据这个基准,我要从“陌生人”中选出“点头之交”;’

用的放在左边不用的放在右边,嗯,像杂志不用,报纸不用,名著用,英语词典不用,专业书用;

第二步:从“点头之交”中,选择让“现在的自己”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即“朋友”;

从左边点头之交中选出需要的适合的书,比如。
汉语大词典,没有也无所谓,可以用电脑查一下;有些名著我不想看第二遍了,不用;书只留下工具书或是理论类的,教科书图书馆都可以借到,没有也无所谓;

第三步:从“朋友”中挑选出最喜欢、珍视的物品即“亲密好友”;

  专业指导书,几乎天天用;四大名著,经常翻看;古诗词经常查阅。亲密好友就剩这几本了。
    我把书中的“亲密好友”放在书架底下三层,“朋友”放上面三层;“点头之交”放储藏室,“陌生人”,直接扔掉。 

    曹老师分享的这个案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曹老师用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选出了自己需要的书;还给自己的书分了类,从大类直接快速去掉一部分不用的书,值得我们学习。感谢曹老师的分享。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于限制物品数量的“七、五、一”法则。另外我们又学习了要达到 “七、五、一”的法则,而进行“断舍离”选出需要、适合、舒服的物品的3个步骤。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