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拆书家训练营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沟通不引发矛盾 学习目标: 掌握不引发矛盾的沟通技能

开场: 大家好,我叫绚绚,我的三个标签是项目管理工程师、拆书家和阅读爱好者。为了方便稍后的拆书过程中的分享交流,先为大家分组(每组3到6人)。
我们今天的拆页选自经典书籍《沟通的艺术》。本书作者是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他们投注多年专业经验,将本书打造成为有关人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最佳读本。全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的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心理。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想静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摘自《沟通的艺术》P101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觉是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但我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感觉当作事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你在忙的时候,领导或同事突然就安排给你一个新的任务,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很郁闷,如果不怕得罪对方可能就直接推辞了,如果推不了可能就会在心里生闷气,觉得对方在欺负自己。无论是得罪对方还是委屈自己,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隐患。那如何处理才不至于引发矛盾呢?

拆页中讲到三个点:

第一,要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第二,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第三,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你可以问对方“刚才你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陈述行为事实,“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个任务比较急”,“还是你觉得这个任务我来做比较合适”,表达两个可能性,“你能告知我原因吗?”再请求对方的解释,知道原因之后你才知道接下来怎么回应比较合适,不至于与对方产生冲突。

举个例子,我小妹B最近在找实习,把简历发给我们看,说实话,简历惨不忍睹,我直接给出评论,说一定收不到offer,结果就是小妹B不想理我了。反观我另一个妹妹A,她没有直接评论,而是指出简历上不足,并猜测小妹B没有上网了解制作简历的注意事项,然后小妹B给出了回应,最后通过A妹妹的指导,改出了一份比较好的简历。不得不承认,同样是姐姐,我做得比较失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了,接下来我们在组内分享一下,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曾经都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的?是直接评论,还是使用其他技巧委婉沟通?时间是2分钟,要求要有具体的人物、事件、细节和感受。


好,时间到,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自己过往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Jennifer 对餐具比较有要求,希望直接跟食物接触的东西不要放在像水槽里,但她室友前几天把刀具直接放到水槽里,她觉得很脏,就用了指责的话语问她室友,怎么可以这么脏?于是友谊的小船就翻了。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谢谢这位伙伴的分享。我们刚才讲了一个不大好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就要拆为己用了,那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会怎样把拆页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呢?最好运用SMART法则。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Jennifer 的室友一个星期只洗一次衣服,不洗的衣服就堆在沙发上,很脏,Jennifer 决定今晚就问室友:

1、我看到你的衣服堆在沙发上(行为)

2、你是忘记洗了(第一种诠释)

还是这两天加班比较累(第二种诠释)

3、能告诉我原因吗?(请求诠释)

预计结果:室友可能会马上把脏衣服洗掉。


好了,看到小伙伴们已经掌握了拆页中的知识了,希望大家以后能把这个技能用起来,我们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