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18年24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回顾行为模式 学习目标: 回顾行为模式

开场:

大家好,我是魏小米。我的三个标签是:教育,阅读和旅行。教育,是我愿为之奋斗,发展为事业的职业。阅读,我是典型的视觉性学习者,相比听人说,我更喜欢用眼睛和大脑探索未知的世界。三毛和村上春树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喜欢他们不羁的灵魂。也是对他们的欣赏,出现了我的第三个标签,旅行——希望有一天,能够像他们一样,通过旅行去发掘未知的美妙。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关键对话中,反推出自己的行为,感受,想法,见闻和差异,让自己不再沉默逃避或者暴力对抗。

       

Feature:今天我要拆解的书是《关键对话》,这本书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实证调查,具有强大的理论,数据和实践基础,其中所述方法被全球前500强企业中300多家广泛使用。

Advantage:一般的沟通类书籍,都是作者根据自身经验给出一些沟通方法和技巧指导,但是缺乏理论依据。而《关键对话》则不同,这是由一位行为心理学家和三位演讲师共同完成,全书从心理,生理,行为等多多角度剖析人们在沟通中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谈话,倾听和沟通技巧。

Benefit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和他人有矛盾,有情绪,有风险的关键对话,这本书就提供了一整套行动流程和方法,帮助你从对话目的,安全,陈述,行动等多个方面,轻松搞定,达到谈话目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来自整个《关键对话》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控制情绪。而我们学习的主题则是控制情绪中的一个步骤——回顾自己的行为方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我们大脑中都有一个行为方式模型,我们根据所见所闻,产生主观臆断,由此形成感受,并展开行为。这个模型解释了我们的体验,想法和情绪是如何导致我们出现特定的行为。


WHY:
当遇到有风险,有情绪,有矛盾的关键对话时,对话低手认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都是合理的,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有同样举动,从而不愿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普通对话者,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假装自己没有情绪化,结果反而内心压抑,拒绝说出内心想法,使对话变得毫无意义。对话高手,既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又不会压抑情绪,他们会认真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沟通顺利地有意义进行。

                                                                         HOW:那么如何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呢?我们的拆段给出了具体化的步骤,我将他们归纳为beard胡子法:

B:behaviour ,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出现了沉默逃避或者暴力对抗的情况

E:emotion,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气,尴尬,愤怒,失望,还是沮丧?

A:assumption,主观臆断和想法

R:reality,客观事实是什么,用数据,具体行为说明

D:difference,主观臆断和客观事实之间有什么差异

                                                                                      WHERE:这种行为方式回顾方法适用于很多场景,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这种行为模式。不过这是一种行为方式的回顾,侧重我们经历了失败的关键对话后,面向自己的自我反思,而非沟通过程中和他人的对话。


EXAMPLE
:上周我身上就有一个案例。我代替同事跟一位家长做了咨询,我们约定了二次咨询。在第二次咨询谁去的问题上,我和同事有了分歧。我认为我们应该一起去,因为我还不会后半段收单,所以我主攻前半段学科分析,他主攻后半段收单,这样最佳。而他认为两人上场,气氛奇怪,还是应该一个人去。我当时就很不高兴,出现了情绪,闷着头不说话,

后来,我认真分析了这次问题:

B:我表现除了沉默应对的行为

E:我感受到不被尊重

A:我主观认为同事不想要我上场

R:同事说的是要么他一个人上,要么我一个人上,不要同时上场

D:同事从客观角度分析,给出了两种方案;而我则将关注点放在了他一个人上这种方案上从而产生了主观臆断

分析清楚自己的思维盲点后,我后来跟同事又沟通了这件事,化干戈为玉帛,他还主动提出要教我后半段成单的技巧方法。

 

不这样做的坏处:从这个案列,可以非常直观看到,如果我们不采用beard胡子法回顾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就不能找到主观臆断和客观事实间的区别,难以发现自己的情绪其实更多是自己YY出来的,导致沟通难以进行。

 

可能存在的异议: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很麻烦,得花多少时间精力呀!事实上,不这么做更麻烦,因为在同样情况下,没有用妥善的方法处理沟通问题,后期带来的时间,精力浪费要严重的多。总之,虽然麻烦,但是值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你听听以下场景:孩子考试没有达到95分;另一半为了看什么电影,做什么菜跟你争吵;领导对你提交的方案不满意,或者其他生活,工作中的情景,只要是有矛盾,有情绪,有风险的即可。

哪一个场景你最熟悉?

接下来一周之内,最有可能发生的场景是哪一个?

在这个场景中,可能有怎样的行为和对话?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姗姗分享:我和家长周末出去吃饭看电影时,先吃饭还是先看电影这个问题,我们就容易争吵。他觉得肯定是先吃饭后看电影,但我觉得看电影都要迟到了,还吃什么饭!



大家心中都有自己接下来可能遇到的场景了,现在我们就要给未来发生的场景打个预防针了。请应用我们今天学习的beard胡子法,将自己的行为模式回顾,写在便签纸上。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7分钟。

小伙伴分享:

我的案例是领导否定我的方案。首先是停止我的行为,我平时一般会表现很沉默,表情一下就冷了,首先我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反观我自己的感受,他批评我,我肯定会觉得自己被否定,感受就是比较难过。臆断就是觉得他在否定我这个人。现实是他对我这个人是认可的,只是这个事情我应该调整。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我面对事情的时候会想到是人本身的问题,而事实则是事情本身不行而已。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行为模式的回顾,就能够迅速发现自己内心所想和事实之间的差别,从而帮助我们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让沟通顺利进行。今天的分享到此为止,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们今天学习的beard胡子法,并应用与自己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