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拆书分享。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涂乐,我的三个标签是北漂、爱吃、没人管。分别解释下,北漂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得;我这个爱吃的解释是如果我爱吃的东西,那么我就会一直吃到不再想吃为止;目前是待业状态,所以没人管。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他人问题的时候【澄清】,采取先沟通了解【行为】对方的立场和想法【界定】,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给出建议或观点的方式来处理。
【图书介绍】
【事件】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事情,比如加了一周的班,却在老板询问某个工作的进度时,才突然想起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又如工作了很多年之后,在某天突然意识到自己现状的生活与当初许下奋斗目标完全不同了;又或者是在孩子学习下降的时候,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有好的人生,可是孩子的学习却越来越差,也不愿再和你沟通。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事情;变得迷茫和得不到亲人的理解呢?
【影响】而且,长久的这样下去,还会增加我们的压力;失去对工作的热情;破坏亲子间的关系。
【解决】那怎么破解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它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能够合理安排事情,拥有清晰奋斗目标、取得他人理解的高效能人士。
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正式拆书,我今天带来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下面请小伙伴帮我给发一下拆页。大家读完后请给我一个示意。谢谢。
【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what案例】
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常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言。
“宝贝儿,跟我说说你怎么想的。我知道不容易,可我会尽量理解。”
“可是,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一定会觉得我很傻。”
“不会的。告诉我吧,宝贝儿。这个世界还有谁会比妈妈更关心你呢?妈妈就是想让你开心,可你为什么不高兴呢?”
“那好,说实话,我不想上学了。”
“什么?”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你不想上学了?为了让你上学,我们做了那么大的牺牲!接受教育是为了你的将来打基础。如果你像你姐姐那样用功的话,成绩一定会好起来,那样你就喜欢上学了。我们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一定要安心学习。你有这个能力,可就是不愿意用功。要努力,要积极向上才行啊!”
沉默。
“说吧,跟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总是喜欢这样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以善意的建议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症结。
如果你要让我用一句话总结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好,这个片段很简短,相信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没读完的也没有关系。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一起来看看这个片段讲的是什么。
【知识点逻辑】这个拆页讲的是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内容是,妈妈面对孩子 “不想上学”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她采取的方式是先下结论,再劝解。这样的做法会有什么后果呢。它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理解他,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也就不愿再继续沟通了,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同样,我们与朋友、同事和客户之间也会发生类似的状况。【案例】比如,朋友想要转行,向你征求建议;同事向你请教如何提高销售额;客户让你出一个新颖的活动方案等等。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面对问题时,我们习惯从自己的经验中去寻找答案,来解决。但是当问题涉及多方的时候,这种解决方式就会产生反效果,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因为适用于自己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他人,这样就会产生矛盾。所以这个时候要先沟通,挖掘出对方真正的原因,再去解决。
那,怎样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呢?拆页中给出的方法是 “知彼解己”。
【概念对比】说到知彼解己,大家会想到一个和它很相似的词“知彼知己”。那大家觉得它们是一个意思吗?对,不是。那我们一起来分析它们的区别。
知彼知己的意思是指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根据双方的优缺点,找到打败对手的方法,是单向过程,目的是为了获胜。
最常见的是在体育比赛中,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根据不同摔跤手的风格,给女儿制定了不同的策略,来赢得比赛。这就是知彼知己。
知彼解己的意思是先了解对方,再让对方了解自己,是一个双向过程,目的是为了解决对方的问题。
比如心里医生给患者治疗时,会先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来找出真正的病因是什么,再给予治疗建议。
【案例】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在与客户进行项目商谈时,我们都会先通过沟通去搞清楚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来表述我们的方案内容。这是 “知彼解己”。
经过这样的对比后,大家对知彼解己的概念清晰了吧。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做到“知彼解己”。它一共有三个步骤。
【具体步骤】
第一步,克制。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克制直接下结论的冲动。先去询问对方立场和想法。比如,你的想法是什么?
第二步,倾听。在倾听的时候要给与回应,不理解的地方要做出询问。比如,你的意思是……….,是吗?这样可以使他感受到你在用心倾听他,理解他,从而分享更多有效信息。
第三步,表达。用自己的话重述你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再来表达自己意见或观点。比如,通过您的表达,我的理解是…………,如果我理解是对的。我的建议是…….
那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这样的沟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不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适用边界】但这是一个沟通原则,适用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情况。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A2指令】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就实际演练一下。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的哪个情景可以使用这个方法,然后把它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及当时的对话。要求是应用今天学习的内容,来和他人进行沟通。
【分组】下面给大家分下组,从左开始,我们3人为一组,一共是3组。时间是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邀请小伙伴分享你们小组的故事。
好的,时间到,下面我邀请小组来分享,哪个小组可以分享一下。
【学习者A2案例】
杨雅琼
时间:某个周末
地点:家里
人物:两个儿子和我
背景:因为零食的问题两个孩子出现矛盾
对话(包含起因、经过、结果):
小儿子:妈妈,哥哥一个人拿了三个零食,只给了我一个,我还想要,可哥哥不给我。
妈妈:(内心的想法是大儿子欺负弟弟,自己一个人想要多吃一些。但应该克制直接下结论的冲动,问一下大儿子的想法是什么)大宝,这么多零食,你为什么只给弟弟一个啊?
大儿子:零食是每人一个的,弟弟的已经给他了。
妈妈:你的意思是你手里的三个零食,是爸爸和妈妈和你的,是吗?(对不理解的地方做询问)
大儿子:是的,我手里的是我和爸爸妈妈的。
妈妈:原来是这样啊,大宝你觉得四个零食是爸爸、妈妈,还有你和弟弟一起分的,对吧。其实妈妈买的零食是只给你和弟弟的,爸爸和妈妈不吃的。所以你可以再分给弟弟一个。(先重复理解,再给出建议)
大儿子:哦,那我知道了。弟弟,给你。
小儿子:谢谢,哥哥。
总结
好精彩的故事,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们今天分享的是一个有效沟通的方法----知彼解己。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使用,让沟通变得高效。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