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专业的力量: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 所属活动: 18年26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找锚点让信息更有说服力 学习目标: 找锚点让信息更有说服力

开场:

           大家好,我是李万明,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保险法律,旅程,学习。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片断,来自于《专业的力量》。本书的作者赵树良,是咨询行业的大牛,拥有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并且担任多家企业的组织发展顾问。《专业的力量》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采用了更接地气的写法,用方法和案例,从技术的角度诠释了如何在自己的岗位、公司、领域、行业,成为专家型人才。是中国版的麦肯锡方法和金字塔原理。今天学习的找锚点策略,学习目标是:通过今天的RIA学习,使大家了解、掌握找锚点策略,增加说服技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2节 锚点让信息更有说服力

 
预测是人的本性。不管是预测未来趋势,即使是当下的各种场景,需要作判决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既然要预测、判决,就涉及到使用信息的问题。信息越准确,越充分,越能提高预测
的准确性。但是数据信息存在三类问题,即看不懂、不可信、不完整。这三个问题通常让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找锚点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锚点让信息更具有说服力。

  首先是看不懂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结论显示,人们更容易理解、记住形象化的东西,对纯数字或纯文字的理解和记忆
要些,尤其是对于在某一个领域没有受过特殊训练
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要找一个地点,如果直接说我们要去地点的地理坐标,恐怕很多人一时都反应不过来,虽然地理坐标是正确的,更是准确的,人们通常的说法都是在某某标志性建筑的旁边。这个标志性建筑一个形象化的锚点。

  其次说不可信的问题。不管是做管理咨询中的战略咨询或者其他行业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总免不了要些数据,如建模、主要产品的占比等。很多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很多研究机构会免费发布一些研究报告,那么问题来了,不管是免费搜索到的还是买来的数据,可靠吗?能用吗?那些研究数据是怎么得来的?涉及战略、可行性研究的项目,通常都是公司成败的的重大项目,没有人敢轻易冒险,这时,锚点就可以发挥作用。一家做家电智能控制器的客户,对于是否进入印度市场犹豫不决。我们项目组经过调查,发现了两条重要信息,一是海尔在印度设厂,二是美的打算在印度建设海外基础。下游客户在印度建厂,就是进入印度市场这个决策的锚点。

  最后说不完整的问题,我们只看到海尔在印度建厂、格力在巴西建厂等,很少有把南非当成主要市场的。家电企业之所以不积极在南非而成,一定是有原因的。参照大型企业的布局,就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走入判断误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今天,大家学习的拆页是一种思维模型:找锚点策略。针对于书中罗列的三个问题,对应的步骤,总结出来就是:形象化、成功范例、反向例证。

找锚点,就是让船靠岸。引申出来的所谓找锚点策略,也就是找到参照物,让我们的判断或者说服更有力量。

首先是形象化,解决看不懂的问题,一图胜千言,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成功范例,解决不可信的问题,肯德基为什么要靠着麦当劳开,大概率是成功的,还可以节省成本。

再次是反向例证,解决信息不完整的问题。

举例:假设现在有个朋友要来找我,我应该给他这样说:我现在在啡信(非社群成员不知道),在春熙路附近(形象化,地标),你坐地铁过来吧,我刚才坐地铁过来,一个小时就到了(成功范例),上次打滴滴,在路上堵住了,结果两个小时都没到(反向例证)。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劝我老妈减肥,老妈说,楼上某某某90多岁了,比我重一半,每天喝酒吃肉,身体好得很呐。这就是一个采用找锚点策略进行反驳的例证。形象化:比她重一半;反向例证:不减肥也能身体好。

这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但好就好在对方反倒采用了找锚点的策略来反驳我。并且这种策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特别常用,不要忘记找锚点的三个步骤:形象化、成功范例、反向例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下面进入到A环节的分组讨论。

请大家讨论一下,在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比如,在家庭中讨论买什么东西、说服上司采纳自己的方案等,是否采用到了今天的找锚点策略,即:形象化、成功范例、反向例证。

讨论的时间为五分钟,讨论结束后,我想请每组推举一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经历。

   刚才学习、分享了在判断或说服过程中找锚点策略,以劝说家人或者朋友减肥或者锻炼为例,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来写下你的行动计划。越详细越好,要包括三个具体的步骤:形象化、成功范例、反向例证。

  我再重复一下,我们在判断或说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找锚点策略的三步骤:形象化、成功范例、反向例证,肯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请大家对我今天的晋级活动进行评价,包括苹果和洋葱,以便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