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学会提问》 所属活动: 拆书帮济南日天分舵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掌握事实和断言事实的区别 学习目标: 学习区分事实和断言事实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野狸,今天来过3-1,人称济南陈乔恩。今年的三大目标是:驾照、三级拆书家。目前,只完成了第一项,后项正在积极进行中。 


【学习目标】
完成今天的拆书学习后,学习者可以使用判断事实的3个步骤,从事实断言中判断出“事实”。

 

【分组】今天的学习采取分组的形式,下面我做一下分组。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晚上,你妈打电话告诉你,晚饭不要再吃姜了,因为她从今日头条伤看到了一条这样的消息,说是晚上吃姜对身体不好。


提问: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办?除了你的方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影响: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天都有人向你兜售观点,一般情况下,你会怎么做?而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也同样受到这些信息的轰炸,尤其是父母,很有可能会成为谣言和谎言的受害者,面对数量巨大的各种观点,你能否提出关键问题,是否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判断其真实性,直接影响着你和家人、朋友能否不掉入错误信息的大坑,减少精神、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 


解决:而本书,《学会提问》的作者提出,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生存,拥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面对众说纷纭的观点,面对不知对错的信息,面对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怎么做才能更正确合理?一整套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建立批判性思维,克服偏见、判断观点、识别谬误、学会分析推理,做出理性的判断,真的非常推荐给大家。今天我们只学习其中一个方法。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的伙伴请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看法当作“事实”来接受。这些看法可能是结论,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设。我们可以把这些看法称为“事实断言”。


为了客观评价推理过程,我们要记住,有些事实断言比其他事实断言显得更可靠例如,认为“大部分美国参议员都是男性”这个断言是真的,也许你觉得很有把握,但是要说“练习瑜伽降低了罹患癌症的风险”这个断言也是真的,就不太有把握了。因为对大部分的断言来说,要证实它是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误,如果不是绝对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的。与其问一问它们是不是真的,我们宁愿问问它们是不是可靠。其实,我们想问的是:“我们可以依靠这样的看法吗?”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概念提出并讲解】

原文看完了,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拆页的关键词:事实在第二段最后一句是怎样定义的呢?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我们要注意它和拆页里---“事实断言”这个概念的区别。事实断言,指的是“对这个世界曾经、现在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看法当作‘事实’来接受。”正因为它是看法,所以其中有可靠的,也会有不可靠的。


事实断言是一个大的范围,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事实。所以,当大量的事实断言摆在你面前,肯定不能全盘接收,要先判断出它是不是事实


【易混淆的关键点/对比】

举个例子,有人说:“举重可以锻炼出身体肌肉”,这是事实吗?很好判断,对吧,它是事实呀,因为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常识,它就是一个质量非常高的证据。

 

再举个例子,有人说:“学生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来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它是事实吗?不一定,对吧,因为这既不是常识,也没有给出无懈可击的论证过程,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给出证据,所以无法断定它是事实。

 

还是这个例子,如果说的人补充道:“我们花了三年做科学试验,通过分组对比和几百回测试,得出了这个结论。”“而且,我在大学里进行了十几年的观察,课堂讨论积极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测试里的成绩都比较高。”它可以称为事实吗?很大程度上可以确定了对吧,因为这个科学研究和多年观察,证据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属于过硬的证据,可信度更高。


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实断言可以被称为事实,要满足这几个条件中某一个或几个:  是无可置疑的常识;②  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③  拥有效力过硬的证据。如果不满足,就仅仅是不太可信的事实断言而已


【不这么做的坏处】

人的一生,是由选择组成的,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影响你的选择。如果你面对很多事实断言却学不会筛选,可能会把不是事实的错误信息全盘接收,极有可能影响以后的人生。  

 

【适用边界】

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谣言满天飞的时代,当你想说服家人不要听信谣言,或者自己判断某个看法的可信度时,都可以通过区分事实和事实断言来做判断。


【how】

那么一个摆在你面前的事实断言时,我们究竟该具体怎么做呢?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总结了以下-----判断事实断言是否是事实的3个步骤:


1、提问:“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面对别人的观点不是马上接收,而是学会提问这是拥有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2、提问:“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

如果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常识,就不需要其他证据;

如果是无懈可击的论证,也不需要证据;

如果不属于这两种,那就需要证据来证明:

①没有证据,就不是事实;②如果有证据,就要进入下一步。


3、提问:“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正如原文最后一句提到的,证据越多、质量越高,可信度越高,越可能被称为事实。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证据,其可信度由低到高进行以下排列

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把证据进行分类,根据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你对于它是不是事实的判断,决定其是否值得信赖。


【举例子】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老妈特喜欢看今日头条,尤其关注社会新闻,比如凶杀案啦、90后借高利贷自杀啦,她越爱看平台就越给她推送,直接导致某天她打电话问我:“你借高利贷没有!?”我一脸懵,心想,啥?!我怎么会借高利贷!


我正好学了这个方法,灵机一动就问她--------

“你为什么会相信90后借高利贷然后自杀这个消息?”

她说,因为今日头条推送的啊。


问:“有啥证据这是个真新闻?90后是借的招商?浦发?交通?这些银行?”

她说,没有啊,就说找小公司借。


我又问:“那你看看日期,看看故事内容,是不是都挺像的?”

她说,恩,是啊,所以觉得发生的特别频繁。


我说第一,人家说的是那些放高利贷的小公司,不是银行,不是所有有信用卡的人都是借了高利贷。第二,今日头条就推送你喜欢的东西,好多故事都是我这种写文章的人,通过新闻加工的,有编故事的成分,证据说服力不高啊,都是一些个人案例加工,也没有权威机构认证,很大部分并不是事实哦。


这之后她也学会了问个一二三四五再决定是不是相信。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证据的效力怎么判断,凭个人感觉?对。

书中给出了你一个基础的衡量标准,当证据复杂的时候,会考验你的总和分析能力,以及做调研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个步骤是思考的步骤,我们这么关注它是不是事实,目的是什么?是你最终要不要相信它。这个判断的过程,就像是对每个选择加上保险栓而已,选择权还是在你手里。书中有针对每个证据类型的具体讲解,如果感兴趣,可以把整本书都看一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剧本】


通过以上的拆解,大家应该掌握了判断事实断言是否为事实的方法。我们拆书帮的圣经《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在实际中应用了一遍,我们现在就要在现场拆为己用。


具体的方法是,请大家编写一个小故事。要求是你要设计发生在未来一周的某个对话场景,可以是家人之间、同事之间或者其他。包含2个人物,两个对话者。还要交代一下故事的起因,发展的经过,最后通过对话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对话中,要应用我们刚刚学到的判断事实断言是否为事实3个步骤,可以使直接使用这个方法,也可以是把这个方法教给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大家真的掌握了这个方法。

 

我简单举个例子:在下周三,我妈给我打了个电话,告诉我晚上做菜一定不要放姜了,我就和她展开了一段对话。通过对话我要告诉她,她从新闻上看到的这些消息是需要判断的,可以用三个步骤来完成。然后我把对话细节写出来,就是我编的故事了。

 

下面请大家和自己组里的伙伴讨论一下,请把故事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故事的时间长度约为2分钟左右,讨论时间5分钟,待会儿我会选一些伙伴分享一下他们的案例。


【现场案例】

千尘在学了这个方法回去的晚上,铁臂正好和她讨论崔永元转基因的问题

铁臂:我挺支持崔永元的,反转基因也做得不错

千尘:我不同意你这个说法

铁臂:为什么?

千尘:我为什么只是听他自己说坚持不使用转基因的食品就要信任他?(第一步)

铁臂:人家自己建了非转基因品牌呀

千尘:你有证据证明他真的是非转基因?(第二步)

铁臂:没有

千尘:但是我却看到有人说他的牛排,自己写的澳大利亚进口,但是澳大利亚已经全面使用转基因玉米做饲料了,那他这非转基因牛排你感觉如何?(第三步)

铁臂:emmm

千尘:而且他还是一个转发过科学谣言的人,说kfc和麦当劳大量添加氯化钠,氯化钠是啥?盐啊。这种人给出的其他证据,你敢信吗?(第三步)

铁臂:emmmmm 你赢了 确实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