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小目标VS断舍离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用断舍离为生活做减法 学习目标: 大家以后在选择物品的时候,可以用断舍离的步骤,判断自己是否真

开场:

    大家好,我是天后。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典型的天蝎座,童心未泯的文艺女青年,把拆书当成事业的终身学习者。今天是我的3-3过级,感谢一路走来,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开场之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分组,现在我们就按之前的分组,分为两大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场景】: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早上准备去上班,打开衣柜,东翻翻西瞅瞅,衣服好像很多,却不知道穿哪一件,把前年买的裙子拿出来,比了比,又放回去,因为早就不合身,可是扔掉又觉得舍不得,因为这件衣服真的很好看,纠结了一下,决定还是穿着昨天那一身出门了。忙了一天回到家,为了自我提升,很盲目自己报了Excel技能课程、英语速成班,还有各种资格证的考试辅导,恨不得自己变成一个超人。

  【提问】:把想扔掉的东西拿出来看看,犹豫了一下,又放回原位置,把时间安排的密不透气,对于这样生活状态,大家会不会觉得疲惫呢?会不会觉得你的生活特别的拥挤?

  【影响】:有些物品单独看起来很小,很零散,但一件件累加起来,却占据了我们很多生活空间,耗费了我们很多精力,让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很凌乱,怎么整理都只能维持短暂的整洁,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久而久之,我们觉得生活好像就应该是这样一地鸡毛。

  【解决】: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断舍离》,这本书教会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舍弃对当下的自己“不舒服、不合适、不需要”的物品在收拾物品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扔掉没用的破烂儿内心的垃圾说再见


  【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以后在选择物品的时候,可以用断舍离的步骤(澄清),判断(行为)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物品(界定),拒绝不需要的物品。

  现在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

选自《断舍离》 P33

            图片1.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概念讲解】

断舍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解。

“断”是要在添置物品的时候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拒绝进入你的生活,

“舍”是要把已经存在的没用的东西扔掉或者送人,让它彻底的和你生活剥离开。

通过不断的进行断和舍,把对当下的自己“不合适、不需要、不舒服”的物品更新换代成“合适的、需要的、舒服的”,让自己在筛选物品的过程中,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认可自己的选择,从而愉悦自己。

 

很多人都会觉得断舍离就是整理房间,扔东西吗?那我来问大家几个场景,大家判断一下,这是不是断舍离。

【提问互动】+【易混淆概念】

提问: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把乱七八槽的物品分门别类的收纳起来,把鞋摆进鞋柜里,把衣服叠好放进衣柜,把物品摆的整整齐齐,这是断舍离吗?

回答:不是。

断舍离不是物品整理好收纳起来,而是筛选对自己有用把用不到的东西出家门,彻底的从你的生活中脱离开。

 

提问:在收拾物品的时候,我问自己,“这东西能不能用了?”“这东西扔了太可惜,说不定以后”这是断舍离吗?

回答:不是。

断舍离筛选物品的时候,回归到自己当下的需求上,把自己作为主体而不是物品。我们要问的是“这个东西对我还有用吗?”、“我现在需要吗?”

 

提问: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强迫自己必须把家里房间弄得特别一根头发丝儿都不能有,这是断舍离吗?

回答:不是。

断舍离并不是绝对要以房间整洁一尘不染为目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筛选物品的过程,发现自己需求使物品的主导权,实现自我肯定感。

 

HOW】

我们断舍离概念要点可以归纳出,断舍离的核心步骤

1、询问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一件物品只有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主角,把“我”作为主语去提问,我需要这个物品吗?我适合这个物品吗?

2询问这件物品是不是自己当下需要的要考虑当下是否有用,不是过去经常用,更不用以后可能用

3、综合以上两点,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应该被断舍离。

4给自己一个鼓励自我肯定。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当下是多长。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成长的很快,总是变化着,他们的当下可能很短,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环境相对固定,他们的当下,会相对长一些。当下是你自己的一个判断标准,因物品的不同而不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所以断舍离的时候,只要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就可以了


 【正面案例】

   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我特别喜欢买面膜,但是我用的不多。每次逛街我都会去看看我想买的面膜有没有活动,基本上三个月买一次,一次买一年的,所以我们家有些面膜都过期了,但都没怎么用过。

   在我了解了断舍离以后,我再想买面膜的时候,第一,我会问自己,我需要这个面膜吗?这个面膜适合我吗?第二,我会问自己,我现在需要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以一周三贴来计算,家里面膜少于10贴的时候才是需要买面膜的时候。如果以上两条任何一个不符合,都不会买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么做是对的,很好控制自己冲动的消费的欲望


 【适用边界】

有些人的生活崇尚极简主义,有些人在选择物品的时候本身就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或者价值观,这些人的生活不会轻易被琳琅满目的物品所吸引,他们也就不需要断舍离。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泛滥的年代,不只是在看到心动的物品想要买回去,很多时候根本由不得我们选择,物品会自动涌入我们的生活,比如:商场的赠品、精美的包装盒、朋友旅游回来带的纪念品,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去做断舍离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对人际关系、对某段感情、对生活的事项进行断舍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断舍离场景比如跟闺蜜去逛街,选了一件衣服很犹豫问你要不要买,周末在家跟老公抱怨家里面怎么这么乱啊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个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需要用今天讲的断舍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个场景。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的。把你想到场景编一个小剧本。按照我们的剧场小模板,设计出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人物对话等等。

  给大家五分钟,五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来分享自己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分享】

 时间:下周末

 人物:闺蜜二人(黄静、郭欣)

 地点:咖啡厅

人物对话:

 郭欣:哎呀,马上就是618天猫年中大促了,有两件衣服我看了很长时间,好喜欢啊。

 黄静:你又买衣服。前几天刚买过,你穿过来了吗?

 郭欣:我的衣服两星期不重样,都穿不过来,但是这两件衣服,我很喜欢。

 黄静:你已经有很多衣服了,你需要这两件吗?这两件衣服适合你吗?

 郭欣:嗯嗯,你这么一说,我确实觉得这两件衣服穿的场合可能有点少,只能晚宴或者年会这些正式场合穿,平时穿的机会太少。

 黄静:那你现在需要参加晚宴吗?

 郭欣:不需要。

 黄静:那你现在就没有必要买,而且如果需要参加晚宴,你可以租一件衣服,还省钱。

 郭欣:嗯,你说的对。以后买衣服我要考虑适不适合我,是不是现在需要的。嗯,而且这样还能省钱,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拆书家反馈:谢谢两位的现场演示。刚才这一组的分享就围绕我们与物品的关系问了问自己是否需要,当下是否需要,那很显然这件衣服只有晚宴需要,其他场合根本用不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自己一个鼓励的肯定,认可自己这样做,给自己认同感。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总结和过渡】:刚才跟大家分享了在筛选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就是要扪心自问这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和选择。了解了断舍离的机制后,接下来,我们就把断舍离的目光放在我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家。

  测试题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判断一下自己处在断舍离的哪个阶段。

   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我不会被打折的商品或者淘宝双十一等促销活动吸引。            1  2  3  4  5  6

2.我会定期整理家务,并处理掉不需要的物品                      1  2  3  4  5  6

3.我会在家里扔的乱糟糟之前,主动收拾房间                      1  2  3  4  5  6

4.我会及时用舒服、合适的物品替代已经不舒服、不合适            1  2  3  4  5  6

5.我能在整理房间、处理废品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自由            1  2  3  4  5  6

 

选完以后,大家自己算一算自己的得分。

25分及以上,说明你在断舍离方面做的不错,继续保持。

15-25分,说明你对断舍离有一定的意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5分以下,说明你不是物品的主人,你被物品所主导,需要好好学习一下断舍离。



我们总是想用很多很美好的东西填满生活,一直在为生活做加法,其实多并不代表好,接下来我们就用断舍离为我们的家做一次减法。

【学习目标】通过接下来的分享,大家可以总结并运用适合自己的断舍离的方法(澄清),舍弃(行为)和当下的自己不相称的物品(界定)。

 

现在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选自《断舍离》 P97

假如回到家里,看见到处都是乱槽槽的,那我有们恐怕会无意识地叹口气说“累死了”。可如果家里是一尘不染的,那就很有可能在推开门的一瞬间说句“果然还是回到家最放松啊”这类积极的话了。这些话以及我们无意识的举止、表情、行为,其实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经常唉声叹气,那一起住的人也会跟着郁闷不已。即便是一个人独居,你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你自己。可见,语言与动作也属于自己能改变的环境之一。

断舍离认为,如果家里能成为好好招待自己的空间,那是再好不过了。去高级饭店吃饭,如果盘子缺个口,你一定会不高兴巴?可是,在家里的时候,说不定你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再比如说,在高级美容院花了几万日元享受了绝妙的护理后,回到家却要面对脏乱的房间……我很理解大家想要逃离现实,好好地放松一下,可这种反差太过强烈,结果只会让自己更别扭。既然如此,那就让自己家也与美容院一样,成为最棒的空间吧!断会离也可以说是一种极力消除反差的环境整理术。

我曾经听一位在酒店做客房服务的人讲过这样的事,说越是高级客房里的客人,退房的时候越是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相比之下,标准间就惨不忍睹了。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多半都会觉得反正服务员都要打扫房间,自己根本没必要收拾。其实,这并不是要做给谁看,而是自己的事就得自己好好善后。如果能拥有这种自觉性,那可是太棒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提问】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图片一 

timg (3).jpg 

图片二

图片1.png

图片三

图片2.png

图片四

图片3.png

图片五

图片4.png

图片六

图片5.png

【提问】哪一张图片更符合你家的状态呢?

【回答】神羽:图片三

     啦啦:图片五 

【提问】哪一种环境让你觉得更舒服呢?

【回答】图片六

 

我们经常说,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累了可以歇息的地方,其实,家更像是我们生活的一个能量场,一个加油站,我们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浑身疲惫的回到家里,当我们躺着干净整洁,没有太多杂物的家里休息时,就是在给自己充电,补充能量。

【不这样做的坏处】

相反,一个堆得满满当当的家,就像一个杂货铺,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你不会感到放松,而会觉得拥挤,觉得束缚。

【这样做的好处】

对家进行一次断舍离,不仅仅是在改善居住的环境,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时,会慢慢看到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接下来,还可以慢慢看清,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

比如,你的朋友打算送你一份生日礼物去了你家里,发现你家里扔的很乱,很多东西都是在凑合着用,那他就会认为,你都能用这样的东西来打发自己,也没必要送你太贵重的东西反正你都是凑合。

如果你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别人也会自然而然的觉得你的生活很精致,有条不紊。简单地说,你如何对待自己,决定了别人如何对待你。当然我不是在鼓励大家去选择奢侈品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是让大家选择与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预防异议】

有些人可能会说,其实我也很想断舍离,但我总是扔不掉啊,我觉得这个东西对我很有意义,这个东西以后可能会用到。其实你扔不掉的不是这件物品,是你的执念。你认为扔了可惜,你认为扔了这件物品就好像扔掉了某些你不愿意割舍的回忆扔不掉的寄存在这件物品上的想法。

   

断和舍都需要行动,断和舍的过程就是让你从筛选物品的思考转化成淘汰物品的行动,刚开始会很难,但我们总要迈出第一步,可以从衣柜开始,又或者可以清理一个抽屉开始,不断锻炼和强化自己断舍离的意识慢慢的我们就会杂物断舍离升级生活物品断舍离再到人际关系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微行动学习】

刚才我跟大家分享了,我之前在买面膜这件事情上,很难做到断舍离。当我面对着这么多过期的面膜,下定决心去做断舍离的时候,我询问我自己,我需要这么多面膜吗,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我需要面膜,因为我不想衰老的太快。可是买这么多面膜就不衰老了吗?很显然不是,面膜过期了,我都没用,它根本没有发挥它的价值。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想要的其实不是面膜,而是保持年轻,我把不想衰老的情绪寄托在买面膜这件事情,当我找到不停买面膜的真正原因时,我就放下了对买面膜的执念。

【明确问题、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我想问大家,在你需要进行断舍离的东西中,哪一种让你觉得最难断舍离?

【学习者案例记录】

张欣:本子,我特别喜欢买本子,看见好看的就直接买回去。

啦啦:这个我也有,我有很多水杯,我喜欢买水杯。

潇潇荷:计划。

鹏飞:跟潇潇荷差不多,我买了很多课程,没时间听。


现在我们选出来大家想要讨论的。第一组讨论的物品是水杯。第二组讨论的是课程。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对你而言,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件物品很难舍弃,困难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给大家八分钟,八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来分享。


【明确问题本质、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第一组:水杯

撸啦啦:第一点就是看到新的很喜欢,但也舍得扔掉旧的。第二点有点装饰的意思。希望别人看到这个水杯的时候,认为自己很有风格很有情调。第三点觉得将来还会用到。

拆书家:谢谢啦啦的分享,那我们再明确一下这一组的原因:

  1、喜新不厌旧

  2、认为好看或者个性的水杯可以装饰出更好的个人形象

  3、对未来有期待


第二组:购买的课程

窦鹏飞:第一原因是自己不够优秀,希望自己通过课程学习以后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变化。第二是对自己当下的焦虑,第三是觉得之前没有好好努力,想把之前浪费的时间弥补回来。

拆书家:谢谢鹏飞的分享,其实觉自己不够优秀,认为自己当下很焦虑,前两点是不是可以归纳为一点,自我焦虑呢?

窦鹏飞:是的。

拆书家:那我们再明确一下这一组的原因:

  1、对当下和未来的焦虑

  2、对过去的自己愧疚、不满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到断舍离了,那现在我们就针对这个原因,讨论一下有哪些解决思路,然后列出一个具体的行动步骤。

请把讨论出行动步骤记录在一张A4纸上,我们请每组派代表讲解你们的成果。给大家八分钟,八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来分享。


【每组派代表讲解】

第一组:水杯

撸啦啦: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我发现想通过水杯展现更好的自我形象,是我自己主观认定的,因为别人可能并不认为这个水杯很好看,很有档次。所以,我只需要按照我自己的喜欢和需求来选择水杯就可以了。所以我的行动步骤就是:

1、把所有的水杯都找出来,放一起。

2、选出来自己最喜欢最需要的两个,剩下的分为可能有用的和没用的。

3、把喜欢和需要的两个水杯留下来,可能有用的水杯拿来送人、或者作为花瓶,没用的直接扔了。

4、做完以后给自己一个鼓励的肯定。


第二组:课程

窦鹏飞:

1、把所有的课程列一个清单

2、分析自己当下最需要提升的技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把课程进行分类

3、不需要的课程直接放弃,需要的课程每天晚上安排固定的时间学习。


【总结】

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来总结一下。

1、罗列:把物品摆放出来,或者是计划、课程之类的列一个清单。

2、分类:建议大家分为三类。

3、针对不同的分类,进行相应的处理。

4、做完以后给自己一个鼓励的自我肯定。

那我再在给大家提一个小建议,对于那些我们基本没有用过的物品,我们在舍弃的时候,对它说一声,“对不起”,因为我们没有让它发挥它的价值,那么我们以前经常用,现在不再需要的,对它说一声,“谢谢”,因为我们的生活要常怀感恩,这样可以增加一下生活中的仪式感,也有助于我们放下那些不舍得的情绪。


  【A2布置作业】  

  觉知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A2。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在一周时间内,选择一个你想要断舍离的家庭区域,可以是客厅、厨房或者衣柜,和你的家人一起,进行一次断舍离,断舍离以后,请大家在微信群里给我反馈。


【学习者反馈】

  若惜:对家里厨房进行一次断舍离,扔掉没用的东西,让厨房比之前更整洁。

   1、把所有物品按照食物和餐具整理归位,在这过程里发现很多平时不用占着地方的餐具,把食物整理一下,把餐具都摆出来,进行分类。

   2、分类:常用的、偶尔用(稍微有点小毛病或者家里过年做菜用的)、已经不能用的

   3、分类处理:常用的整理摆放整齐;偶尔用的这一类,有点小毛病的修一下,修不好换新的,除了留了家里过年做菜用的,其余的送人;已经不能用的直接扔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整理了厨房的空间,让厨房更加整洁、宽敞,而且干净的厨房让我做饭的时候心情也更好。最重要的是,我在处理物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餐具是妈妈为我准备的,但我并不需要。虽然处理的过程中很难过,但我确实不需要,我打算周末跟妈妈沟通一下,告诉她处理掉这些东西不代表我不爱她,只是这些不是我的需求,我应该告诉她,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强有力的结束语】: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断,是要只添置必需的物品,舍,是要处理了没用的物品。在断与舍之间,把对当下的自己“不舒服、不合适、不需要”的物品,更换为“舒服、合适、需要”的物品,通过断舍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而改变生活状态。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可以把断舍离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