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
黄河分舵的各位小伙伴,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隆重的做个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姜文,姜文的姜,姜文的文,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我自己总结了三个标签,标签1:拆书帮一级拆书家;标签2:职场高效能工具讲师;标签3:未来的三级拆书家。为了我们接下来的活动更加高效,我们先分一下小组,在我左手边的两位小伙伴为一组,右手边的这位小伙伴为第二组,我们接下来的凡是以小组进行的活动就按照我们刚刚分好的组进行。
一、学习目标:
学员在听完今天的内容后,能够掌握同理心倾听的步骤,当遇到需要表达同理心时按步骤能够实施。
二、图书介绍(1-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这本书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书籍”。
在美国的地位仅次于《圣经》。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最大优势不仅仅是理念和方法的汇总,更关键是每一部分都提供了落地的方法和步骤,让每一个人可以真正的学以致用。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书中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让我们每一个学习者掌握七个习惯,从而成为高效能人士。
B2:在听完今天拆页的内容后,能够掌握同理心倾听的步骤,当遇到需要表达同理心时按步骤能够实施。
移情聆听-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259~261
“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是的,我知道你的感受。”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的经验是……”
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别人,用自己的眼镜给每一个人治疗如果同儿子、女儿、配偶或者雇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反应通常是:“他就是不理解我。”
有一个父亲对我说过:“我不了解我的儿子,他就是不愿意听我说话我说:“我来重复一下,你说你不了解你的儿子,因为他不愿意听你说话?”
是的。”他回答。
我问:“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
“对啊。”
我提示他:“如果你想明白一个人,那就要听他说话。”
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实际上,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儿子在想什么,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全
世界,包括他的儿子。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 Empathy)不是同情( 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移情聆听还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否则就算你费尽心机,对方也只会把它看作是一控制、自利、胁迫和屈就结果是情感账户被支取。
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的感情投资,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理空气”,极具治疗作用。
如果现在房间里的空气被突然抽走,你就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了。因为生存是你的唯一动力。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你的移情聆听等于是给了对方“心理空气,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需求后你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
这种对“心理空气”的需求对我们生活中每个领域的交流都有影响。
我曾经在芝加哥的一个研讨会上讲授过这个概念,并让与会者在晚上练习移情聆听。第二天上午,一个人激动地跑来告诉我我:
来芝加哥是要谈成一大宗房地产交易的,昨天我和主要负责人以及他们的律师见了面,在场的还有另一家房地产代理,带着他们的候选方案。”
我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六个月的心血,几乎是孤注一掷。可是形势对我越来越不利。这是大势所趋,而且他们已经厌倦了这漫长的过程。”
于是我对自己说,既然如此,不如试一试今天刚学的方法一先知彼,再解已。”
请先听听看我是不是真正理解您的立场和对的提案的顾虑,如果是,再
来看一下我的提案是否合适。”
我觉察到了他的担心和对结果的预想,并如实表达出来,我说得越多
他对我就越坦诚。”
结果谈到一半的时候,他站起来,走到电话旁,拨通了太太的电话,然后
捂住话筒,对我说,这个项目是你的了。”
他给了那个人“心理空气”,从而在情感账户上存了一大笔钱。就这一点来说,人为因素比技术因素更重要。
要做到先理解别人,先诊断,后开方并不容易。
短期来看,直接把帮了自己多年的眼镜给别人容易得多。但是长远来看这样会严重弱化产出和产能。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背景,就无法使相互依赖性产出最大化;如果别人感觉不到被你真正理解,你就不具备人际关系的产能,,即高额情感账户。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所以说习惯一、二和三是基础,帮你保持核心不变,即以原则为中心,从而平和而有力地应对坚实内心之外的脆弱。
【I】拆书家讲解引导(3-4分钟)
【WHAT】拆页里面的“移情聆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倾听”。来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知彼”有别于我们通常的交往模式, 因为我们通常希望的是别人能理解我们自己。所以大部分人在不是真正的想理解对方,而是想我到底该如何回应。所以带来的结果就是不是听而是给建议。
【WHY】聆听是分层次的,总共分五个层级: 一、忽视的听;二是假装的听;三是选择性的听;四是专注的听;五是同理心的听。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同情带有怜悯的成分,体现的是一种不平等
同理心不等于同意,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理解对方。
同理心不只是理解个别词句。 而是像听的这个繁体字一样,用耳朵听, 用眼睛看,用心去体会, 以对方为王。
【HOW】
一、改变思维,多听少说;
二、复述对方的话和感受;
三、关注事实,不带情绪的评判
【A3】促动参与(10-1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阅读下列情景,给这个情景设计一组同理心回应,并请大家角色扮演,感觉一下
1主管让小秦和小刘共同负责安排一个展览会的展位。小秦说:“让她自己去干吧。我不想再跟她合作了。她从来不做好份内的工作。”
如果你是主管,你对小秦的同理心回应是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琴:让她自己去干吧。我不想再跟她合作了。她从来不做好份内的工作。
主管:小琴,你和小刘合作遇到一些困难让你有压力?
小琴:是的。
主管: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呀?
小琴:就是上次的活动,说的是我们一起做,结果是她什么都不做,全都是我一个人干的!
主管:理解。哪你知道她为什么不做吗?
小琴:……
【总结】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练习今天先到这里。
总结一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同理心倾听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同理心倾听,更关键的是我们一起学习了同理心倾听的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让大家的沟通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