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正式开始前我先为大家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组长,负责带领大家讨论。
学习目标:当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需要陈述一个事实时,将事实转化成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故事,以此兼融复杂的冲突和矛盾,吸引对方注意力,给听者足够的回旋余地和思考空间。
开场: 大家好,我是妙善,一个奇妙而美善的女子。为什么说奇妙呢?因为我每隔几年就会在梦里见到一位姐姐,我们在梦里一起成长,而如今这个人已经来到现实,我曾经是一本书看完都难而上月看完了8本书,很奇妙对吧?美善的意思是,我会非常善良的对待每一个又好看又为我鼓掌的人。(掌声)谢谢大家。
今天为大家拆解的图书叫《故事思维》
F:它是世界级故事大师安妮特·西蒙斯的经典之作,告诉我们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收服人心。
A:其实有关思维方式的书一般晦涩难懂,而故事思维从应用范围,如何讲好故事到案例学习,让你用读小说的方式,轻松领略故事思维的精髓,有趣而不枯燥。
B: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好看的皮囊下想拥有有趣的灵魂。如果你想在面试就职人眼里与众不同。如果你想成为人际的纽带,收服人心的高手,我推荐你好好精读一下故事思维。B2:今天为我们带来的两个片段能告诉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比较适合去讲一个故事,而怎样才能讲一个生动,具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故事。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一个片段“何谓故事”,让我们看一下讲故事的重要性和怎样表达才算讲故事。
请大家阅读片段,读完后示意我。
何谓“故事“
故事比事实“更真实”,因为故事是多维度的。事实需要有时间、人物和地点为背景才能变成真理。故事囊括了时间和人物——短则几分钟,长则几代人,涉及一个事件或者一系列事件,事件中还有人物、行为和后果。
故事可以兼容复杂的冲突和矛盾。如果,你对一个经理说“不要训斥员工”,她可能会反问你:“那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呢?”可见,你直白的提醒,既浅显又没有实质性的依据。你这种就事论事的方式,显得不太尊重对方。
然而,如果你告诉她:“上周,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我遇到一个海地出租车司机,他跟我分享了他祖父最喜欢的名言——‘虐待马儿的人终将自己走路’,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吸引她的注意力,然后给她讲一个只有一个句子,却有着有更大、更深内涵的故事。“好的建议的人。不管别人的地位怎么样,你都会尊重他们。当直接的提醒毫无作用时,故事就起作用了。
其他形式的影响,如奖励、优惠、贿赂、花言巧语、威压和耍花招都太功利,目的过于明显。而这些技巧实际上也招致了抵抗,因为它们没有给人们足够的回旋余地和思考空间。
故事能在听众的思想中发展并成长。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我有酒,你有故事吗?”那怎样才算一个故事呢?
片段指出讲故事的基本元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事件里还要有行为和结果。我现在说句话大家分辨一下是不是故事:1,双11,最忙的是阿里人(不是)。2,双11,1万名阿里人喝红牛睡帐篷,彻夜不眠(只差结果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大家会发现,十点读书,喜马拉雅上的爆文名字是越来越长了,他们在标题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故事思维来吸引注意力,也就是文章中提出的故事思维的第二个好处。除此之外,由故事代替陈述还可以兼容冲突和矛盾,并给对方足够的回旋余地和思考空间。
例如我朋友非常喜欢一个姑娘都把她介绍给所有家人认识后才发现她满口谎言,劣迹斑斑。他知道不是对的人,却怎么也放不下来寻求我的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一般反应是要么劝分,要么劝和。
不这么做的坏处:而直接陈述思想是有弊端的。劝分的话,你列举了女孩对他对家人的百般不在意,但对方就是爱,你说一堆,他还是放不下,然后你不耐烦了说,“该放时自然就放下了,别急”,朋友又觉得你不上心,触发矛盾。如果劝和,他基本就会把你当救命稻草,不停倒苦水,耽误了你的时间,同时他还不能建立独立思考。那如果用拆页的故事思维,用一个完整的故事代替直接陈述会如何?
其实当时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自己意见转化为故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书生为情所困不能自拔,就找到了寺庙的得道高僧求指点。结果高僧只是给了他一个玻璃杯让他握住,然后往里面慢慢倒开水,书生被烫的两个手倒着拿,但最终受不了烫把杯子扔在地上,高僧说“世间没有什么真放不下的东西,只是还不够疼而已”。朋友若有所思,之后便再没为女友的事反复问过我。大家会发现,当我把陈述变成故事后,既可以让他回归到自我思考的空间,又能化解冲突和矛盾,让他感觉你言之有物。
再比如上次对象和老朋友聚会,我想劝他少喝点,觉得说了也白说,没力度,就讲了个故事,说“上月老家一家十年老店,餐馆老板娘不小心把医用酒精倒白酒罐里,当时聚会三人都死了,没赴约的人反而捡条小命。”结果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大家当天都少喝了。
A1: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以前和爱人,父母,同事,有没有那种,你想说明一个事实观点,但对方觉得你老生常谈,一点新意没有,甚至觉得你唠叨,完全不以为然,给你的感觉说了和没说一样的经历?是怎样的场景,怎样的陈述句?
现场案例:父母呀,总会说,女孩子要早点回家呀
A1+:既然陈述事实影响力小,听起来也乏味,如果就用故事思维的方法,我们吸引他注意力的同时也让他自己思考,还是刚才我们说的场景,你会把你的观点转化成一个怎样完整的故事呢?当然这个故事可以是隔壁老王的,领导上司的,或者预言故事名人传记。大家分组讨论后找人分享。
现场案例:我觉得故事思维太好了,可以用在孩子教育上,一通百通。以前陌生人(可能是快递)敲门,我家乐乐,5岁,她就跑过去开门。我会说不要过去开门。但没有任何作用,他也不爱听。但现在想想可以用故事思维给他讲个故事:“上周,楼上佳佳在家听到有人敲门,以为是快递,其实是别人家家长,就被带回家玩了,结果父母找不到,找了所有的地方,边找边哭,找了一晚上,我看了都跟着伤心,还好最后找到了。”
学习目标:当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陈述时,用以下方法使故事更打动人,吸引人,提升影响力:1投入自己的感情(积极/消极),2调动五感(视触嗅味听)
承上启下:既然我们了解了以故承事代替陈述的优势以及故事的基本元素。但刚才小组内同样是讲故事,我们发现有些人讲的就回味无穷,而一些人就很平淡,不太吸引人。那如何才能讲好一个故事?请大家阅读片段,读完后抬头示意我。
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让听众看到、摸到、闻到、尝到故事,这样才能让他们身临其境。杰·奥卡汉是个中高手,最善于给故事添加声效。在他的故事里,如果需要刮风,他便鼓起腮帮,撅起嘴,模仿大风吹过的声音。有时候,你无法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某种声音,没关系,你可以想办法勾起听众对这种声音的回忆。譬如,一位洗衣机推销员这样讲述廉价洗衣机的故事:“一开始,那洗衣机是‘咯嘣咯嘣’地,一个星期后变成了‘咯咯吱吱’的了,凡是听过雾号的声音的人,脑海里自然会响起那熟悉的声响。
气味和滋味与声音一样重要,它们也能勾起人们的情感记忆,甚至会让人产生生理反应。例如,让你的听众们去想象巧克力饼干出炉时的场景,人们不自觉地张大鼻孔,脸上浮现出享受的神色。至于滋味,如果你能把咬一口刚切好的柠檬描述得足够好,听众的嘴里就会口水泛滥。用声音、气味和滋味,把听众引入你的故事,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你就能全方位地调动听众的感官,让他们用全身体会故事。
投入感情才能获取影响力。讲故事的时候止步不前,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他们担心自己看起来愚蠢、粗鄙、“不专业”;其二,担心述说故事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自己的可信度。我们使用有意义的论点,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被证明,并得到有逻辑性的结论。不幸的是,我们的故事风格变得拘谨、冷淡、情绪化,甚至无聊。你可以谨慎行事,但谨慎无法创造奇迹。如果你希望影响他人,必须敢于冒与人们在情感层面上打交道的风险。你需要唤醒自己的情感来感染他人的情感,就像戏剧里的主角,情感交流之前首先要感受情感。希望、爱、同情、勇气、尴尬、欢乐和鼓舞,这些情感是驱动力,推动人们做出你希望他们做的行为。有时候驱动源会是消极的情感,如生气、害怕、伤心——面对不公的悲愤,面对失败的恐惧和悲伤。
片段指出,让听众看到、摸到、闻到、尝到你的故事,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调动五感(视触嗅味听)。
比如视觉化你的故事,有很多工具:思维导图(边画边讲),PPT,沙画,那如果我们没有这些工具的话,最基础的,就是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视觉化故事。像卓别林,小羊肖恩,没有语言,我们却知道它讲的什么。中国人一般比较内敛含蓄,很少开发肢体语言,但肢体语言可以让故事更生动,个性化,听众也更有代入感。还珠格格大家看过吧?我们都喜欢看小燕子讲萧剑的故事。下面请一位伙伴讲一下小燕子的话,(掌声)当时呀,萧剑就对我说“小燕子,我带你去讨回公道”伸手一拉,刷的,我就上了马了,我们一阵飞跑哇跑哇把马儿都累得一身大汗。现在我模仿小燕子讲一下,大家对比一下有何不同。当时呀(眼神),萧剑就对我说“小燕子(手势),我带你去讨回公道”伸手一拉,刷的(牵起旁边人手的动作),我就上了马了,我们一阵飞跑哇跑哇(手脚并用)把马儿都累得一身大汗。大家发现什么不同了?对,通过对比大家感受到了视觉化故事的渲染力。
听觉,是两方面,一是自己的声音,二是模拟故事里的声音,也就是配音。大家会发现,你在打电话,唱歌,说话的声音是不一样。请大家记录四个词汇(细化步骤):语速,语调,语音,停顿。这第四点针对声音的表达方法,对讲述的内容影响力有多大?请大家闭上眼,听一段音乐,告诉我感觉(快乐,美好)。再听听这个呢?(趣味,舒缓)。实际这两首歌,歌词完全一致,只因为语调语速等的不同,就造成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当我们和孩子说:我这不是为你好吗?(语速快声音高而尖)给对方的感觉只能是不真诚。而当你说: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吗?(语速缓慢,在你字上停顿)感觉就会不一样。
触觉,如果你不能现场让对方摸到你故事里的东西,就形象的描绘一下。例如:宝宝不要玩火哈,上周妈妈去看望烧伤病人,他的皮肤就像杨树皮一样,疙疙瘩瘩一条一条的,烧到就没你现在这么嫩了。
异议预防: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要讲个故事,受时间场地影响,很难做到五感都触发,那怎么办?给大家一个提示,人的深层记忆中,视觉占55%,听觉38%,言语7%。在时间紧张时,我们可以抓重点,也就是重视视觉。
五感调动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要想增加影响力,还要加入感情。分积极感情和消极感情。大家说情感有哪些?积极(勇敢,希望,爱)消极(生气,伤心,愤怒)当我们的故事有感,有情我们的故事就声情并茂了。举个例子:自我介绍时我说自己想成为情感类拆书家,接下来我用一段故事代替这段陈述,大家听一听我调动了哪些感觉和情感:
我和初恋是大二认识,刚来北京我们两人挤一个没窗的单人床,只为省钱。结果来北京第三天我就受伤了,膝盖位置刮伤,直接看到了雪白雪白的骨头(视觉),缝了11针不能走路,大夏天的,没空调,他怕我热坏了,天天给我擦身上(触觉),当时就想着一定要一辈子,结果相恋6年分手(忧伤),现在回想是当初的我们不懂爱,所以今天我想成为一个专拆情感的拆书家,用情绪管理心理学,沟通技巧。让我们遇到心动的人追的到,更守得住(勇敢)。请大家告诉我,刚才我用了哪些方式让我的故事更具吸引力?是的,有视觉化故事,有积极的情感。
A3:现在我给大家一个接地气的场景:最近高考话题很火,你朋友家孩子高二,不爱学习,觉得学习没用。王宝强学习不好也能当名人。你的观点是你今天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不白学,坚持就是胜利。但这个话既没力度又吸引力。所以请将你的观点加工成一个故事(你的,别人的,名人的),并用“五感+情感”的方式去表达。两人一组进行演练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高中生,一人本色出演。讨论后请一组上台演示。
现场案例:我是成人她是学生,高二孩子很叛逆,讲别人的故事,他容易反感,我想让她用自己的故事影响自己。
学生:我就觉得学习没什么用嘛!
就业者:那我现在想请你感受一个故事,请闭上眼睛,音乐起,现象一下你现在是25岁的你自己,某天你起床了,你看一下周围房间,是怎样的?
学生:周围阳光温暖,音乐特别美,我很喜欢这个环境。
就业者:25岁你已经上班了,现在是工作日,你想像一下你现在穿什么衣服上班,去哪里上班?
学生:我穿着高跟鞋,职业装,去写字楼做白领。:
就业者:你喜欢这个工作吗?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学生:是的,我喜欢这个工作,喜欢这样的生活。
就业者:现在音乐停止,我想请你问自己一个问题,16岁的你如何做才能让25岁的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学生:我需要学习,努力,上进,让自己在人群中突出,学习办公软件......
摘要点评,真诚赞美,号召鼓掌:我们伙伴的故事四要素齐备,并引发了视觉和听觉,带动了积极美好的情感,非常生动又有影响力。重点是他们是用听众的故事影响听众,非常有创意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请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这个案例太棒了。
A2:分步催化1:故事思维中最常用的就是讲自己的故事,你曾经爱过什么人,遇到哪些坑,对吗?刚才我就讲了我想成为情感拆书家的故事。所以下次拆书介绍3个便签时,我就可以用这个故事,代替我的便签,这样更容易吸引大家,增加我的影响力。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将来,你在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故事代替陈述而让自己的表达更有吸引力呢?是应聘的时候用你开发新客户的故事,代替说自己很有能力?或者像今天,认识陌生人时,用一个你徒步冒险的故事,代替说我喜欢户外?将来什么场景,我们可以把陈述变成故事?
分步催化2:在你刚才的场景中,用五感加感情的方式,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呢?讨论后分享
现场案例:我可以用故事思维说服我的合伙人。他有点犹豫要不要和我一起创业,如果我说自己是过来人,懂他的不容易。这样的陈述没有力度。我可以讲个我自己的故事:“我理解你现在的处境,我刚回北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自己创业,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伤感),也没人帮我。直到27岁,我看一下账本(视觉),发现自己可以达到一月3万收入,我就带着孩子,直接买个一件2000元的衣服。你现在也是我当初的年龄,和我一样的境遇,我非常希望你能加入我,然后让我来帮助你成为现在的我(积极肯定)。好吗?”
摘要点评,真诚赞美,号召鼓掌: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有视觉冲击,有情感的由伤感到积极,非常有影响力,相信你这样的表达方式一定可以打动合伙人,大家把掌声送给她,非常棒。
强有力的总结:大家已经意识到,用故事代替陈述,会让我们的语言更吸引人,而要讲好一个故事,就要运用五感和感情,希望下次我们再相聚,我说到“我有酒,你们有故事吗?”你们会义正言辞的回答我,“我,是那个有故事的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