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二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区别观察与评论 学习目标: 按照TF1-1要求完成拆书练习

开场: 大家好!我是老贾,在一家软件公司负责项目管理。我有几个爱好:一是诗歌朗诵,参加中山区朗诵协会;二是摄影,没事的时候帮大家拍照;三是读书,除了拆书帮活动外,偶尔还会组织项目经理做搞读书和其它类型的主题学习。去年跟老K(kerstin)等做过一段拆书练习。现在能借助这个新的机会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在座的对我们今天的活动都比较了解,拆书帮的拆书活动。那拆书帮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拆书帮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学习组织,它推广一种RIA学习法。拆书帮总舵在北京,目前已经有40多个分舵,咱们大连分舵目前还处于筹备阶段,拆书帮的会员目前已有4000多人。刚才提到的RIA读书方法论,是专门针对成年人面向应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解决成年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没时间、记不住、用不上等典型问题。RIA方法中包括阅读原文片段(也就是R)、拆书家讲解引导(也就是I)、联系实际(也就是A)三个主要环节。如果想进一步了解RIA学习方法,推荐大家阅读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写的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非暴力沟通一共有五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论,给我们的正常沟通造成了障碍。所以,非暴力沟通提倡我们在现场要观察并客观地进行描述。那么如何来区分观察和评论呢?拆页原文中给出了6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来避免混淆观察与评论:

1. 不负责任的语言是评论;

2. 推测结果是评论;

3. 把还没有出现的未来当事实是评论

4. 没有依据的是评论;

5. 对他人的能力做判定是评论;

6. 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是评论。

表达是注意以上的定式,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评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在我儿子七岁的时候,在校外学围棋。有一天我去围棋班接他。还没下课我就前赶到了教室外面。等了十分钟左右课程结束了。我看到了他的同学们陆陆续续都出来找自己的父母。过了七八分钟后,不再有孩子从教室里出来,可我还没看到我儿子来找我。我就走进教室里,我看到我儿子在帮着围棋老师收拾教室,挨个桌子上把他的同学们的下完的棋子收到棋盒里。这时候他们已经收完了一大半。又过了四五分钟,他们收完所有的桌子上的棋子,他跟老师说了再见,这才跟我出来往回走。因为我在外面等的时间比较长,略微有点情绪,跟儿子说:你怎么干什么事儿都是这么磨磨蹭蹭的。说完之后,我看到我儿子的脸色刷的变了。在整个回家的路上,他一句话都不没跟我讲。我挺生气的,心里想:你让我等了这么长时间,不让我说呀!

大家说,这是不是一次失败的沟通?

实际上的,我是想表达,我在外边等的时间比较久,想让他尽早的出来跟我回家。但我在表达的时候,用的是评论,而没有客观的表达观察。我说我儿子“磨磨蹭蹭”,他觉得自己是在帮助老师,并也没有故意拖延时间,从而引起了他的负面情绪,我没法跟他再进一步提出要求,导致这次沟通失败。


A2:

   现在我儿子已经到外地去上大学了。随着他的长大和我自己的成长,双方的沟通已经有所改善。“距离产生美”,距离也减少了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也少了一些冲突。再过两个月就到暑假了,他回家后我们会有短期相处。我希望这段时间内我们之间的沟通能够顺畅,尽量减少冲突,一起过一个美好的假期。非暴力沟通的理论就是我准备运用的一个工具,其中对于观察与评论的区别就非常重要。

    我准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功课:

    首先从理论上提升。我准备从包括这次分享在内的5次分享,每周跟大家分享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因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对非暴力沟通理论的理解,其中包括“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

    第二是制作提醒标签。在床头贴上非暴力沟通的五个要素,其中第一条区分“观察与评论”的6中句式。

    最后,在进行一些有准备的沟通之前,包括公司的早会、给父母打电话,事先默念一遍非暴力沟通的五个因素。这样遇到需要观察的时候,就能够有所觉察。

    我还会把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分享给我妻子,在得到她的认同后,相互提醒,每天练习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

    我期待一个其乐融融的假期,一段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