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心流》 所属活动: 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NO.233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2个方法帮你找到最佳工作状态 学习目标: 本次拆书想帮助大家解决工作状态不好的问题。

开场: 大家好,我是超超,感谢各位小伙伴来听我拆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简单地说,它是某些我们能感觉到,而且有能力引导其方向的事件,诸如情绪、感觉、思想、企图等。做梦的时候虽然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由于我们无法控制,所以不算是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可能梦见一个亲戚发生了意外,使我感到非常烦恼,我或许会想:“但愿我能帮忙。”尽管我在梦中有感觉、有观察力、能思考和企图做某事,但我毫无控制力(甚至无从查证消息的可靠性),因为意识并未介入。我们在梦中完全陷入一种全然无法靠意志力做任何改变的处境。构成意识的事件——我们看见、感觉、想到、渴求的事物——就是我们所能操纵利用的资讯,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意识视为经过刻意排列组合的资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图书介绍>

【事件】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最近我们公司变动很大,我也被领导分配到新的岗位。在新工作的适应期,我的工作状态并不好。对业务不够熟悉,也不太懂得如何从商业的角度和客户谈判,每天都处在近乎崩溃的边缘。如果你也曾经历过这种工作状态不好的情况,应该很能理解我的感受。

【提问】工作占据了我们生命1/3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呢?当你工作状态不好的时候,你试图做过哪些调整呢?效果又如何?

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的工作状态都不好,每天上班如上坟,视工作为死敌。那么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对工作的正确评价,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觉得活着挺没有意思的,人生也没有价值。

【解决】在我工作状态不好的日子里,这本《心流》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学会了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如何调整自己与工作的关系,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如果你最近的工作状态也不好,推荐这本书给你,相信也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首先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心流”。心流是这本书的作者、积极心理学界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是指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而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呢,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但是,今天我的分享不是教会大家如何获得心流体验,因为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会抽取书中的2个片段,帮助大家学会自我调节,让工作状态变得更好。(2min)

<自测题>

首先,我想先请大家做个小测验,测试一下你目前工作状态的健康度。在这个测试题中,我呈现了一些日常工作场景,大家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打下分。1分代表极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

表1 日常工作状态健康度测试

问题

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

1. 我非常满意现在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

1

2

3

4

5

6

2. 对待工作,我从不会有负面情绪

1

2

3

4

5

6

3. 每天上班,我都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保持很久

1

2

3

4

5

6

4. 在工作中,我从不会感觉到无聊或者焦虑

1

2

3

4

5

6

5. 我非常清楚自己每日的高效工作时间

1

2

3

4

5

6

6. 当状态不好时,我可以快速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1

2

3

4

5

6

总分


测试结果分析:

≥30分,说明你现在的工作状态非常健康,值得鼓励;

24≤x<30分,说明你现在的工作状态欠佳,还需继续努力;

18≤x<24分,说明你现在的工作状态较差,需多关注工作状态的调整;

<18分,说明你现在的工作状态糟透了,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

(请小伙伴分享得分)


有30分以上的小伙伴吗?——没有。

有18分以上的小伙伴吗?——3位。

有低于18分的小伙伴吗?——2位(学习者雅迪和葡萄枝)。

低于18分的小伙伴,可以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近的工作状态吗?

学习者雅迪:“很长时间以来,我在工作的状态都不太好。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工作内容有一项自己特别不喜欢,每次面对都感觉很无聊,不喜欢。”

学习者葡萄枝:“就觉得经常走神分心。”(备注:葡萄枝最近正在考虑换工作)

谢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了自己现在工作状态的真实情况。下面的拆书,我将从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教会大家如何让自己的工作状态变得更好。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就像刚刚葡萄枝分享的,当你在工作中经常走神分心,说明我们的大脑开小差了,不能够掌控我们的意识了。学会掌控意识才是进入工作状态的前提。这样我们可以避免外界干扰,收心好好工作。下面给大家20s的时间阅读一下片段1,什么是意识。看完了可以示意我一下。(7min)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工作中(澄清)根据身体感受到的刺激水平调整(行为)行为,掌控意识,帮助自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界定)。

<R1>《心流》P94

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简单地说,它是某些我们能感觉到,而且有能力引导其方向的事件,诸如情绪、感觉、思想、企图等。做梦的时候虽然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由于我们无法控制,所以不算是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可能梦见一个亲戚发生了意外,使我感到非常烦恼,我或许会想:“但愿我能帮忙。”尽管我在梦中有感觉、有观察力、能思考和企图做某事,但我毫无控制力(甚至无从查证消息的可靠性),因为意识并未介入。我们在梦中完全陷入一种全然无法靠意志力做任何改变的处境。构成意识的事件——我们看见、感觉、想到、渴求的事物——就是我们所能操纵利用的资讯,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意识视为经过刻意排列组合的资讯。

<I1>

<预防异议>

关于意识,相信大家更为熟悉的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学到的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我们在不同的书籍和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大量对意识的研究,今天我们不做深入地研究和解读,而就着作者给出的概念进行解释。

<互动>

作者用两个动词框定了“意识”这个概念,大家能找到是什么吗?

现场学习者:“感觉”和“引导”。

<概念讲解/匹配例子>

也就是说,对于外界信息,我们可以在感觉到之后基于我自身进行加工利用,才算是我们有意识。

说到意识,我们还经常听到潜意识。(在现场白板画出一个冰山模型)

那么“意识”与“潜意识”又有什么区别呢?潜意识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它又分为可以被我们感觉到的“前意识”和我们根本感觉不到的“潜意识”,但与意识相比,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出引导。

举个例子,咱们分舵的活动场地在自由意志音乐空间,大家会做地铁到五道口,再从五道口走过来。

(提问一位老会员)超哥,今天你来分舵的时候,是如何过来的呢?是轻车熟路地过来的吗?

超哥:“是的。完全没想太多。”

那么如果刚刚你和另一位小伙伴一起唠着嗑过来,还能找到活动场地吗?

超哥:“能。”

好的。大家觉得超哥从五道口到自由意志,按照我们学到的意识的定义,有意识介入吗?“没有”“潜意识就走过来了。”

(提问一位第一次来分舵的小伙伴)关欣,今天是你第一次来分舵,你是怎么过来的呢?

关欣:“拿着百度地图导航过来的。”

大家觉得她这样的行为有意识介入吗?“有”

好的。通过这样的界定,咱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意识。

<行动步骤>

那么如何才算是掌控意识?需要我们能够根据身体感觉到的刺激,引导自己调整行为。

给大家画个图。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在工作场景下,我们受到刺激强弱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那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刺激是可以衡量的吗?“不好衡量”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身体感受到的反馈来判断刺激的强弱呢?

                                              刺激与工作状态的关系.jpg

图1 刺激与工作状态关系图

大家看一下,当刺激停留在哪个范围,我们的工作状态最好呢?(笑脸所在的位置)如果我们感受到的刺激很弱,你觉得会有哪些表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而如果我们感受到很强的刺激,又会有哪些表现呢?(亢奋、紧张、焦虑)

通过感觉身体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刺激是强还是弱,当我们有所判断之后,就可以引导身体做些动作,来降低或提高刺激,让自己有掌控意识的感觉,这样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了。

那么大家觉得,当我昏昏欲睡的时候,做哪些事情可以让我兴奋起来呢?(简单运动、听摇滚乐……)而当我们发现自己很兴奋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舒缓运动、冥想……)

总结一下,当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掌控意识,进入工作状态时,要怎么做呢?

第1步,当我感觉到自己无心工作时,请放下手头的工作。

第2步,让自己做出判断:我现在的状态是乏力无聊还是紧张焦虑?

第3步,如果处在乏力无聊的状态,说明我的意识不够集中,需要让自己兴奋起来,那么,我需要做一些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活动,比如做个5分钟健身操、活动活动肩颈或者听会儿摇滚音乐;而如果我正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说明我现在过度兴奋,需要自己平静下来,那么,我需要做一些舒缓释放的活动,比如坐在工位上冥想5分钟,或者听会儿轻音乐。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最近每天下午到3点半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晕晕欲睡,无心工作。当我感觉到自己的心飘忽不定时,我会暂停手头的工作,然后问自己,我现在的状态是很无聊还是很焦虑紧张,显而易见,我是很无力的状态,因为我昏昏欲睡,提不起神儿来。所以我要怎么做呢?我会去公司的会议室,做广播体操,让自己兴奋起来。只需要5分钟,我就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可以很愉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了。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问了,有时候我很紧张焦虑,但是工作效率特别高,比如赶工作进度的时候,这不是和你讲的有冲突吗?在这里我想做下说明,当你紧张焦虑却效率极高,说明你感受到的紧张焦虑尚在适度范围。那么怎样判断焦虑是适度还是超标呢?以结果做判断即可,当你焦虑到无法专注到工作中,看电脑都头疼,那就说明你需要停下来调节一下了。(14min)

<设计故事>

在拆书帮有个说法是当你用学到的方法演练一遍,相当于你在实际生活中用了一次。下面咱们一起来活动一下,你觉得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有哪些场景能让你用到刚刚学到的3步进入工作法呢?可能是你的朋友最近工作状态不好,来找你倾诉;也可能是你本人在工作中有身心不宁的情况,需要用到这个方法来帮助你正常工作。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进行剧本编写和角色扮演。注意一下,如果你是想模拟未来应用到自己身上的场景,可以把自己想象成2个小人自言自语,请另一位小伙伴和你一起,一人扮演解决问题的小人进行提问,一人扮演有烦恼的小人进行解答。5分钟后我会请2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请按照以下模板编写:

背景:(需交代的故事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对白:(需用的方法解决问题)

 

时间到了,有没有小伙伴进行分享呢?请乐乐组进行分享。

背景:乐乐最近因为领导布置的任务繁重,而觉得特别烦躁,找好朋友君君帮忙。

时间:某个周末

地点:君君家

人物:君君和乐乐

对白:

君君:乐乐你怎么啦?看起来心神不宁的。

乐乐:最近我领导给我安排了很多活儿,我觉得特别烦躁,心神不宁的。

君君:我最近学了一个3步进入工作法,或许可以帮你。

乐乐:快和我说说。

君君:首先,当你在工作中遇到状态不好,没法安心工作时,先做第1步,让自己停下来,放下手头的工作。

乐乐:嗯。

君君:然后做第2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是乏力无聊还是紧张焦虑?你现在感觉如何呢?

乐乐:我很紧张焦虑,很烦躁。

君君:如果你现在属于紧张焦虑的状态,那你可以做第3步,也就是做一些舒缓的活动,让你平静下来,比如听会儿轻音乐,做会儿舒缓运动。

乐乐:好的,谢谢你!

君君:不客气啦。如果你之后遇到乏力无聊的情况,可以做些刺激活动让自己兴奋起来哦,比如跳会操,听会摇滚。

乐乐:好哒!

 

<适用边界>

感谢分享的小伙伴。刚刚我们学到的方法,适用于短期工作状态不好的情况,如果是长期对待工作都调整不到正常频道,那么可能你就需要考虑换份工作了。(20min)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我们学会了3步快速进入工作法之后,我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它,让自己处在高效工作状态。而对于每一位职场人来说,相比于每天上班的高效投入,我们更在意的是在每一份工作的任职期间,我们与工作是旗鼓相当的关系,这才是获得更好工作状态的关键。

<激活经验>

就像开场我和大家提到的一样,新工作内容的调整让我有点hold不住,这导致我很焦躁。大家最近的工作情况如何呢?你满意现在的工作状况吗?(现场小伙伴分享,并询问是否对工作现状满意)

学习者向外分享:“我现在在工作中的感觉是很平淡。因为我感觉以自己的能力,将现有工作做合格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其实我还可以努力做得更好。总体来说就是完全hold住,有时候还有些无聊。”

那你对现在的工作满意吗?“不满意。”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位装配工人的工作案例,他对待工作有自己的门道,每时每刻都在享受工作。下面请大家阅读一下片段2,看完了示意我一下。(23min)

 

<学习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发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的不平衡(澄清),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界定),制定(行为)相应解决方案,找到对工作的掌控感,获得更佳工作状态。

<R2>《心流》P111-112

里柯·麦德林在工作时常有这样美好的感觉。他跟胡里欧是同事,在另一条装配线上工作。他每完成一个单元,规定的时间是43秒,每个工作日约需重复600次。大多数人很快就对这样的工作感到厌倦,但里柯做同样的工作已经5年多了,还是觉得很愉快,因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跟一名奥运选手差不多,常常思索如何打破记录;就像一个苦练多年、只为了刷新记录的赛跑选手,里柯也训练自己创造装配线上的新纪录。他像外科医生一样,一丝不苟地设计工具的安放顺序和每一步动作。经过5年的努力,他最好的成绩是28秒就装配完一个单元。

他力求表现得更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争取奖金和领班的赏识,但他往往并不张扬已遥遥领先的事实;另一方面知道自己行已经够了,更何况,以最高速度工作时会产生一种快感,这是要他放慢速度简直是“强人所难”。里柯说:“这比什么都好,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里柯知道,他很快就会达到不能在同样工作上求进步的极限,所以他每周固定抽两个晚上去进修电子学的课程。拿到文凭后,他打算找一份更复杂的工作。我相信他会用同样的热忱,努力做好任何一份工作。(24min)

<I2>

<互动>

我看大家都看完了,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故事主人公里柯·麦德林的工作状态算是好的工作状态吗?(算/不算)他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掌控感吗?(有/没有)好,下面咱们一起来抽丝剥茧,看一下为什么里柯可以获得对工作的掌控感呢?大家根据我的提问,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成功案例。

问题1,里柯·麦德林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问题2,此工作内容对员工的要求是什么?

问题3,里柯做这件事儿的能力如何?

问题4,里柯可以hold住此工作项目吗?(27min)

表2 里柯·麦德林工作状况分析表

2.png

<A3 微行动学习>

<激活经验>

通过刚刚小伙伴的分享,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不太满意现在的工作状况。

<明确问题>

基于我们对工作现状不满意的事实,大家在小组内,使用我们分析里柯工作状况的4个问题,分析一下自己的工作。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对于工作状况并不满意的问题本质是什么呢?

<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自己的例子。最近我被安排和人大网院进行企业合作项目。对于我的这件工作,用刚刚的4个问题进行自我剖析:

问题1,这件工作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与人大网院进行企业合作,将拆书法运用到成人继续教育中。

问题2,此工作内容对我的要求是什么?需要我熟悉项目管理、课程开发、商务谈判。

问题3,对于做这件工作,我的能力如何?我不太懂得商务谈判,也没有课程开发相关经验。

问题4,我可以hold住这件工作吗?我目前的能力是不符合这件工作的要求的。

下面大家根据我做出的示范,填一下工作状况对比表。在填完之后,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对于工作状况并不满意的问题本质是什么,6分钟后我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表3 里柯·麦德林VS学习者工作状况对比表

3.png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向外分享:就像我刚刚说的,我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不太满意。拿这个表来看,我的工作内容是做软件实施的,中间会涉及到软件实施。工作要求是懂一些项目管理啦,日常沟通啦。个人能力现在是能hold住工作需要做的,要说表现的特别好,也没有。能力是大于工作要求的。我想了一下,感觉自己不满意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我现在的能力满足了工作内容,但不太平衡,因为发展空间不够。

学习者王丽分享:我现在工作内容是在一家培训公司做建筑设计课程的开发和讲课。工作要求是需要我一个月录制20个学时的课程。而我的能力在初期是达不到的,一个月只能录制不到7个小时。我的能力是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我感觉这份工作让我不太满意,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匹配工作。

<问题本质>

问题的本质是,我们目前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平衡,导致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低于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会觉得太难了,感到焦虑,像我讲到的自己的例子;而如果能力高于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会觉得太简单了,感到无聊,像案例中里柯的例子。

                                              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关系图.png

图2 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关系图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在表2,分析里柯工作状况时,最后有个???号的一行?我们分析完里柯的工作状况,发现他的个人能力是大于工作要求的,这么来看,长期在此工作,会让他觉得无聊,但实际并没有如此。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工作体验,将工作的挑战拔高了,他会刻意追求更短的时间,当时间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会选择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让自己不断提高,下一步目标就是换一份更复杂的工作。

这样来不断平衡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可以让他可以持续与工作保持初恋般的新鲜感。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下面的时间交给大家,小组内一起讨论一下,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维持好的工作状态呢?8分钟后,请小组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

<解决方案>

1.    如果是目前的能力达不到工作的要求,需要拔高能力,具体的方法有:
1)调整心态:告诉自己现在能力达不到是正常的,保持一颗平常心;

2)分析目前自己能力与工作要求的差异,了解不足;

3)根据自己的不足项,进行针对性的提高,可以:
· 在工作中多做实践(跟项目);
· 向周围人请教(牛人/领导/同事);
· 参与行业内培训;
· 多做A1/A2训练。

2.    如果是目前的能力已经完全hold住当下的工作内容,则需要刻意提高工作的挑战,方法有:
1)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虽然现在能力高于工作,但要戒骄戒躁;
2)提高自己对工作完成的要求(制定更高的kpi);
3)主动承接,创新创造,在企业内部寻找更多机会;
4)进行跨界,做更多事情。
(55min)

<适用边界>

在大家集体作业下,我们有了如此丰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思路并不只适用于工作场景,你甚至可以用它来开发自己工作之外的乐趣,比如如何让自己爱上拆书等等。

<A2 布置作业>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在学会了平衡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之后,你能想到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你的哪项工作问题吗?有没有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王丽分享:我最近对于设计讲师的工作还是能力不太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写个行动方案。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相信其他人也能想到我该如何用今天学到的思路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请大家在这一周内,基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给自己设计一个行动方案。欢迎大家将方案分享给我,我会私下给你点评和反馈。

6月3日收到的小伙伴王丽的反馈:

微信图片_20180604120403.jpg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今晚的分享,首先我们学习了通过掌控意识来让自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方法,此为收心,之后我们学会了平衡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帮助自己有更好的工作体验,此为聚力。希望今晚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大家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状态,成为幸福的职场人。谢谢大家!(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