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拆书活动后,能够运用今天学到的“对比法”的三个步骤来消除日常对话中别人对自己产生的误解,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让对话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1.消除误解。可用“我不希望你认为……、我不想让你觉得……”等句式来表达。
2.给对方营造安全感。表明你对对方的尊重和肯定,
3.澄清自己的真正目的。
大家好,我是梅子,感谢大家参加我的2-3定级活动,现在我先给大家分个组,我右手边的乔阳、周文兴、兵哥一组、琴棋、Jason、和翁豆一组、席岳、瞿青青和刘锐一组,棒妈、吴迪和富云龙一组。
【F】大家好,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源于《关键对话》这本书,作者有四个人,他们是(美)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和艾尔·史威茨勒。这是一本沟通类的书籍。
【A】这本书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得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推荐。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用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来帮助读者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B】《关键对话》这本书将帮助你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各种沟通技巧,解决生活中难以应对的各种难题。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不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
有时在关键对话中,即使我们没有做出任何不敬的举动,别人也会感到没有受到尊重。当然,尊重有时会因为我们明显带有伤害性的行为而受到破坏,但是有时伤害是完全无意的。
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共同目标上。你可能仅仅是想说出你的观点,但其他人却认为你的目的是打击他,或者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显然,道歉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你没有错的时候承认你的错误是不诚实的。那你应该怎样重建共同目标或相互信任,使对话能够安全地进行呢?
当别人误解了你的目的或用意时,从争论中走出来,用一种叫作对比的技巧来重建安全的形势。
对比法主要陈述你的意思“不是什么”以及“是什么”,目的在于:
· 强调一下别人所担心的内容,即他们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你的用意是恶毒的(说明“不是什么”的作用)。
· 明确你是尊重他们的,并且澄清你的真正目的(说明“是什么”的作用)。
例如:
你正在与一组小时工谈话,他们为了准备一次公司内部的参观工作了一个晚上。你原计划带着这个部门的副总裁一起来,然后由这些工人向副总裁展示针对流程进行改进的部分。他们对于自己最近提出的这个改造非常自豪,因此他们愿意通宵工作来完成这个改造的最后一个细节。
不幸的是,正当你们要参观这个工地时,这位副总扔出了一颗“炸弹”。他提出了一份计划,而你认为这将会损害产品质量,甚至有可能赶走你最大的客户。因为你和这位副总裁只有一个小时的会面时间,因此你选择了来谈论这件事,而不是去参观。你的未来就全靠这次谈话了。幸运的是,你可以阻止这个计划的进行;但不幸的是,你忘记通知那些辛苦工作了一晚上的员工。当你陪同这位副总裁上了车之后,你在回办公室的路上遇到了这群人。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失望,6个人都显然非常生气没有副总裁参观,没有电话通知参观取消,而从你现在急着跑回办公室的样子看,你也没打算要停下来给他们一个简单的解释。
哎哟!真糟糕!
就在此时,事情开始变得糟糕了。“我们整夜工作,而你甚至不屑于来一下!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为你卖力工作了!”
时间仿佛停滞了,谈话开始变得关键。这些曾经辛苦工作的员工非常沮丧,他们感到没有得到尊重。
现在你急需做的就是先跳脱谈话的内容,建立安全的形式!
·说明“不是”的部分: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说我不珍惜你们的工作,或者我不想让副总裁看到这项工作。
·说明“是”的部分:我认为你们的工作太棒了。
说完这两部分之后,就可以紧接着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公司承受损失。
在对比法的两个部分中,“不是”的部分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说出了导致不安全形势的误解。那些辛勤工作的员工认为你不珍惜他们的劳动,甚至在不能去参观的时候,都不记得通知他们;而事实恰恰相反。因此,你必须解释你“没有”什么意思,以化解误会。一旦你这样做了之后,谈话就会重新变得安全起来,这时你就可以解释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了。切记,安全第一!
在日常对话中,当别人对你观点做出错误理解或者对你的说法产生抵触情绪时,如果我们据理力争,反驳对方,为自己争辩,很有可能让原本就紧张的对话氛围陷入一触即发的境地,这个时候我们急需做的就是暂时跳脱谈话的内容,先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氛围,消除对方的误解,然后再重新回到对话中,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只是一个营造安全对话氛围的方法,只有双方都感到对话安全了,才有继续沟通的可能。
使用边界:你在乎对方的关系、和对方由利益相关,或者你希望和对方深入交流,这种情况下遇到对方误解你,可以应用这些思路。对公交上、地铁上那些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就不需要用这种方法了。
原书片段建议我们用“对比法”的三个步骤来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
1.消除误解。用“我不希望你认为……、我不想让你觉得……”等句式来打消对方认为自己图谋不轨的误解。
2.给对方营造安全感。用“我相信你、我看到了你们的努力,我觉得你很棒。”等句式来表明你对对方的尊重和肯定,
3.澄清自己的真正目的。可以用“我这样做是为了……、我这样做目的在于……”等句式来表达。
大部分人在消除误解过程中,往往忽略打消对方对自己的误解,认为多此一举。想当然的认为只需要告诉对方自己真正目的,对方的误解自然能消除。事实上,打消对方对自己的误解非常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能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没有这一步,就很难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没有安全感的对话氛围中,对方就很难听进去你的解释。
另外,很多小伙伴在消除误解过程中,认为表达肯定和尊重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没有表达肯定和尊重,对话就不会有安全感氛围。虽然很难做到,但是为了消除误解,我们需要努力去做到。
如果不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应对或者争执愤怒,那么不仅不能消除误解,而且还会让别人和自己都不爽,甚至可能会造成关系破裂。
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我现在在我们学院实习,给一个班的留学生上汉语课,班上的学生来自十几个国家,背景各异,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有好有差,因为他们六月份必须要通过两门考试,一门是汉语水平考试,一门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考试,如果不能通过这两门语言考试,他们就九月份就不能去自己的大学学习。时间紧迫,所以为了帮助班上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多地提问他们。但是有一天课后,我们班一个成绩很好的印尼的小女生过来跟我说:“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因为你上课的时候总是问别人问题,不问我。” 当时我跟她说我很喜欢他,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这样做事希望班上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六月份的考试。但是我感觉我当时的说法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没有说到她心坎里,因为她一上午的课都有点闷闷不乐,蔫蔫的。
学习了今天的片段中的“对比法”,我觉得如果我用以下这三个步骤,能够更好地消除我们之间的误解。
1. 告诉她:我不希望你认为我总是提问别的同学是不喜欢你,给你造成了误解。
2. 肯定他:你平时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很好,学习也很自觉,而且经常帮助其他的同学,不仅是我,班上的同学也都很喜欢你。(给对方营造安全感。)
3. 澄清目的:我这样做是为了帮助班上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够顺利通过六月份的语言考试,进入到你们的大学学习。
这3步的适用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误解,也同样适用于职场生活、家庭生活中。
亲爱的小伙伴们,通过I环节的分享,相信大家对于用“对比法”来消除误解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给出一个场景:
你是汉语班的班主任,有一天下课后,你们班大卫跑过来告诉你,他头一天晚上放在教室里的包和课本不见了,问你怎么办。这时候有学生告诉你,头一天晚上他看到你们班的詹姆斯和他的朋友一起在教室里上了自习。你就问詹姆斯有没有看到过大卫的课本,他当时很激动,以为你怀疑他拿了,这两个学生因为宗教问题素来不和,私底下也有一些过节,这个学生平时也比较敏感,所以他就误会了你的意思,认为你怀疑他,所以就一直很生气地说:“我没拿他东西!我没拿他东西!”
但其实你只是想问他头一天晚上有没有看到过大卫的包,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同学进来过,并没有怀疑他,因为这个学生平时乐于助人,为人很热情,有一次班上同学生病还是他陪着去的医院,所以说人品还是靠得住的。
现在你们的对话氛围紧张起来,你要怎么做才能消除他的误解,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氛围呢?
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组,用“对比法”的三个步骤来消除对话中产生的误解,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氛围,请大家花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假如你是这个班主任老师,你会怎样用三步法来说,并且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形成你们的解决方案,待会我会请两个小组代表来发表一下你们的观点。
好啦,大家刚才演练的非常热烈,首先我们邀请兵哥来代表你们小组发言。
@兵哥:我第一步会告诉詹姆斯,我不是怀疑你拿了大卫的东西,我不希望你这样认为;第二步我会肯定他,你平时非常乐于助人,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很可靠的人,我只是希望你能够帮助我们一起把大卫的东西找回来。
好的,感谢兵哥的分享,下面我们再请刘锐来发表一下你的观点。
@刘锐:首先我会告诉詹姆斯,我不是不信任你,你平时是一个很靠谱的人,而且上次班上同学生病了还是你送他去的医院,我们大家都很相信你,我这样做是希望你能够帮助我也帮助大卫一起把东西找回来!
好的,感谢大家的参与。通过“对比法”的讲解和演练,相信大家对如何消除别人在对话中对我们产生的误解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可以用今天学习到的三步法来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氛围,达到自己想要的沟通目的。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