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筹备分舵第7次团队线下拆书训练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学会一种可以替代惩罚的方法,让沟通的双发变得友爱、互助

开场: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的拆书家鲁丽芳。今天也是我TF2-4的升级训练,首先感谢各位今天能陪伴我一起来闯这关。
今天我选了两个片段,通过今天的训练,大家不仅能了解到暴力或强制力带来的弊端,更能掌握和熟练应用一种能够替代暴力或惩罚的有效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运用强制力是出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例如,我们抱住年幼的孩子不让他跑到公路上,那是为了他的安全。如果我们打孩子的屁股或骂他“你怎么这么笨”,那么,我们就是在惩罚他。
在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时,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我们不会去指责一个要跑到公路上的孩子;我们只是想保护他。非暴力沟通认为,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为此,他需要得到帮助。如果我们不够成熟,我们可能会有以下的表现(1)我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2)我们认识不到,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3)我们相信,我们有“权利"去惩罚或伤害他人,因为他们是罪有应得;(4)我们产生了幻觉,例如,听到“某种声音”叫我们去杀人。
相反,在使用惩罚性的强制力时,我们认为某些人是邪恶的,为了 让他们悔改,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此时,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1)意识到自己的过错。2)感到懊悔。(3)改变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中提到的强制力呢?
除了体罚外,还有语言攻击、否定、不给对方某些好处。比如,如果你不怎么样今天就不带你去逛公园。
在实际生活中,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哈,那我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他太皮了,惩罚他我都是为了他好啊。
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确定不是因为你在情绪里,只是借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满?除了惩罚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在亲子关系中,使用暴力,同时也意味着在鼓励孩子也用暴力解决问题。
可能还有人会问:体罚确实有效果啊,有时候你跟他好好说,他以为你跟他玩呢。
确实惩罚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别人改变行为是因为害怕还是发自内心?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别人会怎么做?看看你在不在,你不在,好我可以偷偷做。你在,好,为了不让你惩罚我,那我装装样子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想一下,在大家的生活经历中,都受到过什么样的惩罚?肢体的语言的都算在内。举个例子,我小时候偷拿大人的钱,我妈知道以后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巴掌。

学习者案例记录:
鱼小刺:惩罚倒没有,但是爸妈对我有那种冷暴力,特别是恶狠狠的剜你一眼,很难受。

大家遭受到惩罚的时候是怎么样想的呢?下面我给出三个选项,大家想想属于哪种?
选项1、厌烦、茫然、困惑;选项2、伺机报复;选项3、我觉得得到鼓励
学习者案例记录:
鱼小刺:选第一个,很厌烦。确实孩子会故意对着干,就是报复嘛。
安静:观察小孩,有时候会有那种报复。
撸啦啦:比如,工作中,老板给你个任务,结果临了你还没弄完,那老板很直接说:扣你工资!那你是什么感受?为什么老板没有想搞清楚背后什么原因呢?是任务太重?需要支援?如果老板从背后的原因来思考一下,或者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如果冲突的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得到对方的理解,那么双方的需要通常可以同时得到满足,至少他们可以求同存异。
有—次,我去一位朋友的单位拜访他。他是—所学校的校长。在谈话时,他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看到有个学生在操场打人。他和我说了一句 对不起,然后就冲了出去。他抓住了那个学生,重重地推了他一下训斥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打比你小的同学"校长回来后’我和他说“我不认为你达到了目的。在我看来,他学到的是,在打比他弱小的人时,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比他强壮的人,例如校长。而且,我认为,你的做法甚至还会强化他通过打架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上述的情形下,我主张先倾听那个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例如,如果那个孩子动手打了叫他外号的同学,我可能会和他说“看起来,你很生气,因为你希望得到尊重"如果他肯定了这一点,我会接着表达我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而不带有任何的指责“我很伤心,因为我希望我们既能得到尊重,又不树敌。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探讨,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得到尊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果我们不惩罚别人,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我们用书中的例子来学习一下。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1、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2、表达我的感受、需要
3、表达我的请求
4、不带有任何的指责的共同和对方探讨更有效地方式。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要始终表示尊重,并且不带有任何的职责。
举个例子:
我家孩子三岁时候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于是特别喜欢动手。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的路上偶遇到孩子爷爷带着孩子玩,正好看到他动手打人。爷爷一把拉过来开始打他的手,一边打一边说:让你打人让你打人!
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样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暴力一边在教着他暴力。
我走过去,拉过来正在哭泣的孩子。我问他:刚我看到你打小朋友了,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吗?
孩子:他抢我玩具,我不要他玩,坏蛋坏蛋!
我:你觉得很生气,因为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你想自己支配玩具是吗?
孩子边哭边点头。
我:宝贝,我觉得你想的是对的,你的东西你说了算。可是你可以跟小朋友说,告诉她现在你不想给他玩。妈妈个那个看到你动手,我也像爷爷一样生气,因为我的孩子明明可以说出来的。
如果下次小朋友又抢你的玩具怎么办?
他小声说:用嘴巴说。
我:嗯,宝贝说的特别对。但是如果说了不管用就找打人帮忙好吗?
他点点头。
这次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可能以后他还会动手,不过没关系,如果你坚持用这种方法,那么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等他长大了这种方式已经变成了他的内在语言,而不要像我们一样还得学习和练习了。
可能大家听到这里觉得每次都把这些步骤进行一次也太麻烦了吧?
其实这些步骤并不是必须的,有时候你倾听了孩子的感受可能事情就已经解决了。大家需要更熟练的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有时候跟孩子说话,他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然后跟你说“对不起”,下次还是照样犯错。
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一劳永逸的,但记住永远不要回到老路上。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回应,比如:道歉意味着需要做出改变。我很高兴听到你的道歉,道歉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商量一下如何补救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角色扮演)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是鸡飞狗跳、鸡毛蒜皮。在5岁的小飞家里,妈妈一直要求孩子饭前洗手,因为小飞妈妈担心卫生问题会让他生病。但有一天,小飞就是不洗手,但小飞妈妈坚持要他先洗手再吃饭,小飞大哭并且开始大喊:我就要不洗手就吃饭,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决定!那么接下来,如果你是小飞妈妈,你要怎么做呢?
我们分两组讨论,一会找小伙伴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妈妈(鱼小刺):小飞快去洗手,开饭了
小飞(安静):我不想洗手。
妈妈(鱼小刺):快去洗手,不然会生病。快去洗。
小飞(安静):我今天就不想洗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
妈妈(鱼小刺):妈妈一直坚持让你洗手你很不开心是吗?
小飞(安静):是
妈妈(鱼小刺):妈妈一直坚持让你洗手,是因为妈妈很担心你健康问题。如果以后妈妈以后不提醒你去洗手,以后你能自己主动去洗手吗?
小飞(安静):能
妈妈(鱼小刺):好,如果下次妈妈发现你没有去洗手的话,你觉得妈妈用什么方式提醒会比较好呢?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假如,有一天你和你爱人打算一起度过520,但大家知道多数的男人都缺少浪漫细胞,刚好你爱人也是这样,他根本不知道今天还是什么节日。那么你打算给你爱人一个惊喜,于是亲自买菜、下厨要给爱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结果爱人上班一天,在公司受老板的气,结果回家没看见热乎饭,而你还在忙活,还说:等等啊,我还没做好饭呢。他问了一句:咋还没好?做这么多干啥? 然后没好气的扭头出去吃了。过了一会,他回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按以往经验你会怎么回应爱人。

学习者案例记录:
鱼小刺:如果不解决问题的话问题会一直都在。我现在跟我老公沟通的方式已经有所改变了,以前基本上都是冷暴力。
在这个场景中应该这样:先关心他,等他回来先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啦?我感觉到你怒气冲冲的。你那样说话让我很不开心,其实今天是网络情人节,我打算给你做一顿好吃的。你知道当时我正辛苦的准备晚餐,你那样说话让我太难过了。如果你真的在外面不开心,还是希望你不要把怒气带回家里。你可以告诉我你需要安静还是需要跟我聊聊。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我还是希望,你能开口告诉我你发生了什么,然后你再提出来我有什么事让你不开心,要不然咱俩都甩手离开,咱俩的问题肯定还是解决不了。
其实怨气都就是积累的,如果时间就久了可能就会打架啊离婚啊什么的,所以问题还是当时解决了的好。
安静:要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发生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让我特别愤怒。但是他这种行为是不正常的,所以还是要了解一下他今天这样的反应是为什么。我还会告诉他我非常的失望,说清楚以后呢,毕竟我们还是有个更好的状态,所以可以跟他一块探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或者面对这种情况。
其实双方的处境都没有搞清楚,如果有一方主动了解对方的状态,那么其实两个人都会有更能够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