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深圳会员长老大坤,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1、程序员,是我的职业。
2、拆书家,目前在学习拆书&也是会员长老。
3、90后,不是80后。
图书介绍:
F:《沟通的艺术》——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沟通类书籍,本书主要从沟通对象、沟通介质、沟通关系,三个部分来讲解沟通的艺术。
A: 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书中有大量的插图和美剧电影的分析。本书已经畅销40年,再版14次,是沟通领域的“圣经”。
B1: 通过读这本书,你将会理解影响沟通的因素,掌握沟通的技巧,包括自我袒露、使用非言语表达、学会倾听、改善沟通气氛等方法。
B2: 通过今天的这个片段学习,你将学会使用知觉检核避免误解。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的关上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么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案例A1: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他让弟子颜回煮饭,在煮饭的过程中,孔子竟然发现颜回在偷吃米饭,于是之后,孔子就当着众弟子面,质疑颜回的行为:“未敬天地及恩师,为何自行偷吃米饭?”,最后颜回告之实情,因为房顶的泥土掉进米饭里,他不忍丢弃,于是自己吃掉了。孔子听后,十分惭愧,自己错怪了颜回。
孔子作为一个圣人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孔子妄下结论,产生误解。
有没有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有, 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知觉检核。
【what】
知觉检核:就是对自己大脑中的认知进一步检查核实。
【why】
知觉检核的作用和好处:
可以更好地、正确地了解别人、避免自己妄下结论造成误解、避免对方产生防卫心理
【how】那么我们该怎么样使用知觉检核呢?片段中提供了三个步骤:
1、描述行为。描述对方的具体行为,不带主观评论。
2、列出多种解释。列出你对此行为的多种解释。
3、请求澄清。请求对方作出明确的、真正的答案或者解释。
案例A1+:
回到刚才孔子的故事,孔子应该如何更好地表达呢?
“我刚才看你在吃米饭,”,
“我不知道你是在偷吃呢,”
“或者是我老眼昏花看错了,”
“到底怎么回事?”
预防异议:
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列出多种解释,列出一种解释不行吗?比如说:“我看你最近都是很晚才回来,是不是工作忙在加班?”对,这种表达也是有效果的,没有问题。那是因为这个场景简单,由回家晚推断到加班,非常自然,对方容易接受。
但是如果遇到复杂场景,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存在负面的判断,我们最好还是使用多种解释。
分步催化1:
请各位伙伴想一想,你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一些容易引起误会的场景:
比如说,你的好朋友突然不让你看TA的朋友圈了,你以为TA故意疏远你;(或者一直不回复你的微信)
比如说,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某一天突然对你发脾气,你以为你做错了什么事;
比如说,你给某人打招呼,TA没有理你,你以为TA故意无视你;
请大家结合自身经验,写一个你遇到的类似的场景(一句话就可以总结),然后写在便签上,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小林分享:有一位同事经常问我问题,突然不问了,是不是她对我生气了?
分步催化2:
刚才,我们每位伙伴都在便签上写下了一个场景,那么假如说,未来3个月内,你又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那么利用今天学到方法,你如何与TA沟通来确认实际原因呢?请大家把沟通的步骤写在便签上,给大家3分钟时间,之后请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小林分享:我看你最近都不找我问问题了,你是真的没有问题呢,还是对我生气了不想找我问问题了,到底怎么回事?
今天所讲的知觉检核,是正确地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希望能帮助你改善沟通关系 。我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