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影响力》 所属活动: 520分舵第四期定级训练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演讲中如何让听众产生兴趣 学习目标: RIA便签拆书法

开场:

【介绍自己】

 大家好,我是蘑菇蘑菇。我也用拆书帮的标签法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给自己的三个标签分别是,学习者,培训师,教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个标签,正好也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嗯,可能大家已经可以从这三个标签里面猜出我是什么职业了,我在企业里从事培训管理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我会一直是一个学习者;那么同时呢,我又是一名培训师,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别人;教练,是我希望未来可以成为的角色。教练和培训师的区别在于,培训师,会更接近于老师,传道授业,而教练是学员的伙伴,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过程,最大限度的激发个人的天赋潜能和职业潜力。这是我未来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

来到拆书帮,并选择通过定级成为拆书家,就是我这个长期目标中的一个小目标。首先我准备的是TF1-1的定级内容。


【介绍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便签法;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在拆书学习活动中,拆书家不是权威,权威是拆书家所选的图书,拆书家扮演的是引导者、促动师、催化师的角色,启发、引导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促进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践行“知行合一”。在拆书帮内部有一本人人必读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现在已经升级第二版,并且已经有在国外出版。

  “拆书帮”是一个全国性的成人学习社群,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城市都建有拆书帮的学习者俱乐部(也叫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一种公益性的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结果:带着目标去演讲—

你想要什么结果?如果不明确这一点的话,你的演讲仅仅是在传递信息,或者更槽糕的是,你正试图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抛向你的听众。

在对话或者演讲结束时,你想要一些事情发生。那么,在你开始谈话或演讲之前,你就需要知道这些事情是什么。如果你不知道,那么肯定得不到它。

一次有效的对话可能会产生三种积极的结果:

1-你的听众熟悉了你的观点并转变了自己的心态。他体悟到之前未曾体悟到的一些东西。

2-你的听众因为这次对话有了新的决定。决定可能是当场作出,也可能是在对话之后作出。

3-你的听众采取了行动。他当着你的面确实做了一些事情:签署表格,在支票上签字,说了声“好”。

你想要什么呢?回答得具体点,然后把它写下来。答案越明确,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用眼睛看着它,用耳朵倾听它,用指标量化它。

记住,检验成功的标准取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总要以听众的行为来判断你的成果:“这次讲话结束时,我的听众(们)将会理解/决定/实施。。…”

例如,“谈话结束时,丽莎将同意加入我们的团队。”“演示结束时,董事会将通过我们的项目。”

理想的结果是很具体的。“让利益相关者更多地投入”,这样的表述太笼统。“谈话结束时,董事会将同意向我们的一期项目提供资金”,这样的表述才是具体的。“跟我的孩子谈谈有关毒品的事情”,也是笼统的。具体的表述应当是:“谈话结束时,我儿子会如实地告诉我,他是否吸食毒品了。”

陈述你的结果时,尽量避免类似以下的开头:“他们将更理解……”“我将告诉他们……”“他们将知道……”“他们将考虑……”这样的开头会让你的表述含糊不清。

你的结果应当是可以实现的。它们是在你发言的时候就可以实际做的一些事情。一次对话不可能让一个公司转型,但是对一个幻想破灭的团队来说,一次演讲可以重塑其精神风貌。你要找到一方法,让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以被验证。你要能够检查自己取得的进步,并且知道是否已经实现了目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沟通的目标的是让他人/听众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表现

沟通的目标的是让他人/听众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表现。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我需要听众听完我的演讲,有什么样具体的表现?这是我想要的结果

第二,我怎么做,才能让听众有这样具体的行为表现?这是,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成这个结果?

即,先明确沟通的目的,再考虑沟通的策略与方式。当我准备一场培训时,如果我的目标是要让大家记住某一个概念型的知识点,那么我要思考的是怎么让大家更好的记忆,我可能会借助一些顺口溜;如果我的目标是要大家在培训中学会使用一个技能型知识点,比如非暴力沟通,那么我就需要在课程当中设置练习、反馈的环节,而且为了保证效果,可能还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可见沟通目标不一样,选择的策略与方式就会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听众听完我们的演讲就能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行动,就需要先明确目标。如何制定一个明确的沟通目的呢?

用语言描述它并记录下来,描述需要符合SMART原则:

必须是切实与听众相关的、具体的、可量化的,可实现的,而不是笼统的不切实际的。

比如,当我要找下属做绩效面谈时,我的目标应该“谈话结束,她能自愿在绩效反馈表上签字,并感觉备受鼓舞”而不是“我将告诉她,这个月的绩效是多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5月份,培训部需要举办一场以“微课设计与开发”为主题的培训,负责这个培训项目的老师,在设置培训目标的时候,第一次是这么写的:通过学习,学员能够掌握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工具与方法。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很笼统的目标描述,对于培训的主办方来说,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意义的目标设定,因为完全没有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学员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方法。我就问培训的负责人,你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她告诉我就上课啊;我又问,那你怎么确定你实现了这个目标呢?她就有点懵了说学了就会了呗。这里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目标不明确,这导致了她的沟通,仅仅是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员,并不关注学员行为的改变与否。后来,我应用这个方法,指导这个老师去修改了这个目标,首先明确,我想要的结果是,来参训的学员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两两合作产生一门课程,也就是说20个人来参训的话,培训结束以后我要看到10门课程,这样设定以后,需要怎么做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思路是不是就清晰很多了呢?


【A2】

接下来的一周,每天记录一个失败的沟通情境,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沟通的目标是什么,当时是如何设定的

2-沟通失败是否与结果设定不合理有关,如果有关,则按照片段中的方法重新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