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启我的阅读之旅,更有效地读书
原文片段:《亲密关系》p.137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任务。其一是准确地理解伴侣的意思,其二是将关注和理解表达给伴侣,使他们能够知道我们对他们的话是在意的。
这两个任务可以通过将信息进行意译(paraphrasing)来完成。用自己的话重复一次,给机会让发出信息的人来肯定那就是他想要说的。人们在使用意译的方法时,他们不会再假设自己理解了对方而急于马上做出一个回复。相反,他们停顿一下,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该信息,并向对方重复一次,从而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听起来别扭,但它确实是一个可以避免争执和冲突的好方法,否则会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什么时候谈话开始变得过热,意译的方法可以使其仍在掌控之中。看看下面的对话哪里不妥:
威尔玛:(叹气)我很高兴你妈妈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弗雷德:(发怒)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儿,你真是薄情寡义。
也许在弗雷德生气之前,他做一些意译可能会有所帮助。
威尔玛:(叹气)我很高兴你妈妈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弗雷德:(发怒)你是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
威尔玛:(惊奇)不,她总是受欢迎的。只是我关系课的论文要交了,下周我没有什么时间。
弗雷德:(平静下来)哦。
在亲密关系沟通中,确认信息是否被准确的接收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不会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按自己的想法去评判或理解,听自己想听和喜欢听的。在我们与别人的对话中,最好采用陈述的方式,将对方的意思进行复述并确认我们所接收的信息是准确的。
A1:因为没有听别人讲完后而发生误会的事情也不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分公司部门讨论会议上,一个部门主任对我们的考核意见提出了质疑,而我就条件反射认为他是不认同我们的方案,于是和他争辩起来,结果最后我听完他说的话后,我也认同他的看法。
A2:9月1日,我家小孩就正式上一年级了,在与他的沟通中,我更是要注意准确把握我和他交流的信息,因此在8月10-15日之间和他一起制定一年级入学计划,听听珂珂自己的想法,通过头脑风暴完成这个计划。
原文片段:《亲密关系》p.126
当见到因失去挚爱亲人而痛苦的人时,很少有人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希望表达同情和支持,但我们的话语经常词不达意。研究人员研究了悲伤和他们对这种情况的反应,对这种重要的交流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应提及失去了这个人。亲人死亡是一个重大损失,是终生难忘的。……谈及失去的伴侣就是认可了那人所面对的痛苦,表达了关爱和关心。
你应该说些什么呢?很简单。试试“很遗憾”或“为你感到难过”,然后停顿一下。不要试着用乐观的前景安慰那人。不要暗示这一损失不是最悲惨、最可怕的事情。也不要就此人的生活重回轨道提供建议。这些努力可能出自好意,但是最终会贬低那人正在遭受的痛苦。只要提供衷心的同情就可以了。只是点头倾听,不要妄下判断。
向别人提供受欢迎的安慰比你想到的要更为直接,只要你别说太多。将这一点记在心里,你能看出以下几个愚蠢的回答错在哪里吗?每一句都是那些试图好心但却没能做到的人说的。
“越早放手,越好。”:
“你会度过去的。”
“他要系上安全带就好了。”
“她与上帝同在。”
“你还年轻,你还可以有其他的孩子。”
“你还有许多年的好时光。
I:语言的力量无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使用适合的语言,对于增进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对方经历了重大打击的时候,任何语言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好的就是选择默默的陪伴。
A1:有员工辞职,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个人说了很多话,都是外面的工作不好找,工作很累之类的话,谈下来的结果还是辞职了。
A2:员工已经提出辞职,这个时候谈话本身已经没有太多挽回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应该提前。根据这一条,我制定计划是在员有新岗位晋升的时候在一个月之内要开展一次谈话。
原文片段:《亲密关系》p.137
另一个有价值的倾听技巧是知觉检验(perception checking)。这是读心术的对立面。在进行知觉检验的时候,人们通过要求伴侣进一步表明态度来评估他们关于伴侣感情的推断。这表达了自己的关注和兴趣,也鼓励了伴侣更加开放:“你对我说的感到不安,对吗?”
听者通过意译和检查自己的知觉来积极地努力理解自己的伴侣,这种关心和周到通常得到欣赏和认可。积极的倾听也可能有助于缓解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确实,比起那些简单地自认为理解伴侣意思的人来,使用这些技巧的人们通常有更幸福的婚姻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感情粘合剂,也是打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倾听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亲密伴侣真实的想法,以免造成自我为中心,“用我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世界”会带来非常不好的结果。
A1:最近爱人辞职了,我心里很是烦燥,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待在家里,除了玩手机什么也没有做,我是想着给他一点时间,但是内心并不能真正平静下来接受这个事实。总感觉他不上进,我们之间的谈话也不愉快,很想找到一个让自己平衡的方法,但是到现在没有找到一个出口。
A2:小孩马上要上小学了,房子还没有装修好,她老妈也发微信问我房子的事情,我不知道如何回她。今天中午约了爱人到新房子的地方,商量关于房子后续装修的事情。知道他最近也为工作的事情发愁,但沟通总能想出一些办法来解决紧急问题。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 P55-57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显然,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我常听人这样谈论亲密关系“我真的害怕与人亲近。每次看到伴侣处于痛苦之中,我就极为沮丧,感到窒息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囚犯。于是,我就想尽快摆脱这段关系许多人认为爱情就是牺牲自己来满足爱人的需要。刚谈恋爱时,他们对恋人的关心是自发的。那时,彼此的相处是那么地惬意、融洽和美好。然而随着关系变得“严肃”,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情人过得开心。于是,爱情开始沉重起来。
一旦面临这样的情形,我就会承认“在恋爱中,我无法忍受丧失独立性。如果恋人过得很糟糕,我就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我可能会由于不堪重负而提出分手。"然而,如果意识不到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可能就会指责恋人:"你太依赖我了,我能力有限,我们分手吧此时,如果我的朋友能够倾听我的痛苦,她也许会说“你认为你必须照顾好我。这让你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是吗?"如果她反过来指责我:我的要求过分了吗?"那么,我们的关系很可能就会陷入僵局,甚至难以为继。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有一次,一位女士在研讨班的休息时间兴奋地说,她很高兴认识自己也曾是“情感的奴隶。研讨班重新开始后,我建议大家做·个活动。这位女士坚决地说:“我想做点别的”我意识到,她在捍卫她选择的自由—即使她的选择会与其他人的需要相冲突。
于是,我就问她:“你想做点别的,即使那会与我的需要相冲突?"她想了想,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是……嗯……不是。”她的困惑反映了表达自己的需要只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阶段。
这里,我想讲讲我女儿玛拉的经历。她以前是个“有礼貌的小女孩,对别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习惯于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我想鼓励她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当我告诉她我的看法,她哭了。她很无奈地说“但是,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回答说,真诚待人是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不久以后,我就发现玛拉有了变化。有一次,她学校的校长打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他在学校和玛拉说“校内不能穿牛仔裤”,玛拉没好气地回答“见鬼去吧,你”。我很高兴,玛拉终于能够说出心里话。当然,她还要学着尊重他人的需要——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在成长路上我们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困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要么就是太过于强硬,要么就是过于迎合讨好,总之是没有能够正确的认识的自己。听过这样几句话:“你不会对一条鱼说你怎么不爬上岸来?你不怕淹死吗?你也不会对着一只小鸟说你天天飞那么高,你不怕摔死吗”我们不会这样说,因为我们知道鱼就是鱼,小鸟就是小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沟通的前提都在于接纳,明白所处的位置,接纳是沟通的开始,也是幸福的开始,试着接纳事物本来的样子。
A1:印象最深的事情是,珂珂奶奶照顾孙子的用心是无话可说,但是两代人的人差异也是不可逾越的。在珂珂一岁多对吃饭最有欲望的时候,因为急性子和爱干净的奶奶怕弄脏珂珂的衣服和地板,以及不能忍受孙子慢节奏的吃饭速度,所以包办了珂珂自己吃饭的这件事情,到现在吃饭成为了我和孩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的事件。
A2:本周三外婆从重庆来贵阳,我请珂珂帮忙照顾好外婆,让他参与做饭的过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在他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改变吃饭太慢的习惯。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非暴力沟通 P94-95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能就会伸出援手。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到,“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觉察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别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一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一方死了一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一点吗,我在外面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指责孩子。我大声地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不过,如果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他也可能无法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I:再能干的人都有不及的时候,所以请允许自己有不能达成事项的时候,不要苛责自己。当自己确实无法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有缓冲的机会,为了能更好地激起斗志。关照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
A1:在工作中, 我部门的一个同事刚从其他分公司调过来的时候,-,手上接了一些工作,有段时间她岗位的工作刚好比较集中,后来突然增加进一件重要的事情,当我安排给她的时候,她说了一句:“我手上还有很多其它的工作,这个工作我先接下,但完成的时间会延后”。我第一反映是有点不爽,觉得我安排的事情她不重视,或者说是对我个人有看法。但我马上觉察,平复自己的情绪,后来又通过其它方式,传递了这件工作的重要性,后来她也是开心的完成。这件事情让我挺佩服她,能有拒绝的勇气。
A2: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我爱人之间有些小不愉快,家里的房子装修也未完成,而孩子马上又要开学了,我非常着急。我想等他回来后,在本周四或周五的一天,我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就这件事情和他进行沟通,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