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叫李悦,木子李,喜悦的悦,我的名字带有高兴喜悦的含义,我本人性格也是外向开朗型的。我是生活在厦门的贵州人,目前定居在厦门。我用几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是“HR”,我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和专业相关的HR的工作,到现在是第7年了,目前负责公司的培训管理工作。第二个标签是“旅游爱好者”,我自己非常喜欢旅游,喜欢在旅行过程中的认识新鲜的人事物,每年我都会策划一次自己和家人的旅游计划。第三个标签就是“新手妈妈”,我在去年底刚晋升为妈妈,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自己特别喜欢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过的的一句话,这个也是我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格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翻译过来就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意思,也把这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
好的,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阅读完这个片段了,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要做到要事第一,必须学会高效利用时间,时间管理矩阵就是我们在学习工作高效利用时间的有利工具。
时间管理矩阵通过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分为四个象限,第一类是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很迫切,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第二类是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情,如建立关系,制定新的计划等;第三类是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例如接待,接电话等;第四类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如休闲游戏,一些琐碎的事情等。
在工作生活中,如果我们不重视对事情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就很容易导致时间利用低效。如果你一直在处理第一类事务,你的工作情况就会一直处于“救火“的状态,疲于奔命,事情处理的结果也会常常不如意,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如果你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第三、四类事务,常常会导致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一直被搁置,不负责任。那么高效能的人士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会使用预防式的思维,总避免陷入第三第四类不重要的任务中,并且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面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管理矩阵将自己的事情进行象限划分,并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第二类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务,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A1:
在我个人的工作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大学刚毕业初入职场的时候,主管交代给了我很多事情,收发邮件、会议通知、活动策划、对外接待等等。我那个时候一接到任务就立刻去执行了,完全没有做过将事情进行时间管理划分,结果可想而知。现在还记得我当时忙碌的样子,活动策划比较重要,这一边我刚开始写了个活动标题,电话响了,领导说有个会议,要我去参加一下,结果一个上午过去了。吃完饭回到位置上,准备继续写,旁边的同事又来请我帮忙做个面试接待……就这样直到下班,回到位置上,看着我的活动策划,还是那个标题。这个就是时间管理比较失败的例子。如果那个时候我有学习了时间管理四象限,那我想我的工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A2:
在学习过时间管理矩阵之后,我用它来规划了自己的工作。一个月后,公司这边有一个校招新员工的集训任务,我需要在一周内完成该项工作的方案策划。我把这项工作列入了我的时间管理矩阵的第二项象限,然后梳理了一下目前手头上的工作,如表格所示:
紧急 | 不紧急 | |
重要 | 领导临时要求的资料 | 新员工集训项目方案 |
不重要 | 会议、接待 | 聚餐、游戏 |
接下来的时间,我计划先和各协作部门沟通协调集训的事宜,在框架确定后开始撰写集训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和直属上级保持项目进度沟通,争取领导支持,在面临紧急不重要的会议和接待时请领导安排部门人员处理。如果有紧急又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可以请人代劳就请他人帮忙,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用最快的时间处理。未来一周内,婉拒朋友的聚餐邀请,在完成项目后再参加。
通过时间管理矩阵这个工具,我发现自己的时间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在工作中也更能专心处理事情,我个人的电脑办公桌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时间管理矩阵,
每天把当天的工作按照象限区分,工作更高效,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各位一点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