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拆书学习。我是吴小玲。为了便于现场学习,我将现场分为两个组,左边和右边各为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通过改变提问方式,识别自己是评判者还是学习者心态,并以学习者心态去处理解决问题。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今天带来的这本书叫《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作者梅若李 亚当斯。
【事件场景】
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我们的情绪和心态一般会有本能反应。比如,上楼时,你迎面遇到领导,你主动跟她打招呼,她却一言不发,板着脸点了点头匆匆走开了。其实领导未必对你有看法,可当时你心里很不爽“我近来工作表现她不满意吗,明天周例会肯定要批评我了?”然后一天都心神不安,工作真的出了错,第二天开会真的挨了批评。
【提问】这类事情、这种状态,在你身上发生过吗?你之前是怎样处理的呢?是不是没想到挨批评是可以避免的?
【影响】影响我们心态的10%是事情本身,90%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遇事陷入负面情绪,比方担心、焦虑、烦躁,这种状态在本书中被称为评判者心态,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与幸福指数。
【解决】《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中提出一种观点“我们只需要改变提问,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聚焦点,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比如在刚刚那个场景下,我们改成问自己“既然不知道领导生气原因,心神不宁有必要吗?”那么你的情绪稳定、安心工作了,挨批事件就不太可能发生了。
【技能点观察五: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I拆书家讲解引导:强化讲解概念的能力,通过举例对比让学习者明确适用边界与关键点。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
【对比概念】刚才的片断中有两个概念: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不同心态下提出的问题也不同。评判者的心态是负面消极的,要么怀疑自己、要么责怪他人,主导情绪是“自我保护”,随之提出的问题是“该责怪谁?”,而学习者的心态是阳光积极的,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主导情绪是“好奇心强”,随之提出的问题是“我有什么责任”。
【正面案例】举个我身边的例子。小D因为工作失误,今年平调到我所在的新支行任副职。小D对此情绪低落,准备辞职,为了把她留下来,我帮助她提出三个基本的转换问题:
第一个问题帮助她识别当前状态:“我现在是评判者状态吗?找一份新工作能让我重拾信心吗?”
第二个问题帮助她关注自己:“我希望自己是什么状态,别人的看法对我而言有意义吗”,
第三个问题帮助她转换到学习者状态:“我将重新振作,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
结果显而易见。小D留下后全身投入工作,再次得到领导认可。
【反面案例】反观另外一个例子:去年我的同事M,也发生了类似的工作失误,因为他不能及时从评判者心态中转变出来,想不开愤而辞职,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因此,当面临问题或者棘手的事情时,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来转变思维,行动和结果,我归纳出三个步骤:
第一、深呼吸,保持冷静、情绪稳定。
第二、空杯心态,对自己发问。如“我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我希望自己是什么状态”“我希望自己应该怎么做”。
第三、回答问题后,再做出选择。
【适用边界】
三步法对于有意愿去判断自己的状态,想主动解决问题的伙伴,是有效的。
【哪些情况下无效或者不适合】
但于对于不能保持冷静,对事物失去判断能力的人,这个办法难以执行。
【技能点观察七: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技能点观察八: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明确边界等】
【A2催化应用】:
好,拆页讲解就到这里,下面到了我们的应用环节。请每个小组各自编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小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和双方对话、动作等。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注意情节中设计使用三步法提问,判断主人公是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如何帮助他用学习者状态去达成目标。
讨论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两位小伙伴来表演他们本组的小剧本,注意这是未来发生的故事,要有人物、情节变化(也就是起因、经过、结果)。
【结语】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故事的演绎,我们尝试了换一种提问方式,来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处理问题。相信大家积极实践,生活会有所不同。今天拆书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