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
大家上午好,我叫曹琳婧,可以叫我小曹。
今天是我TF1-1过级训练。首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大学毕业后光荣的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三年的教学经历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另一个身份是准研究生,9月去山东大学读研。我平时的爱好是阅读和写字。现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我提升方面。
在此,非常感谢我们太原黄河分舵及在场的小伙伴们创造的美好学习环境,非常庆幸自己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结识大家。2018年让我们一起拆书,一起成长,一起成为三级拆书家。
二、拆书帮介绍
讲解拆书法和拆书帮
今天大家来参加拆书帮活动,新的伙伴就会问什么是拆书呢?是把书拆开、撕掉吗?当然不是。拆书是一种能帮你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高效学习方法。这个“拆”,是拆解知识,我们使用的工具是ria便签读书法。
首先用I便签,尝试用自己的话把片段内容复述一遍,重述的过程实际一个加工整理和理解的过程。然后我们用A1便签描述自己曾经有过的相关经历,回顾过去,去印证这个片段。最后我们用A2便签来展望未来,根据书中学到的知识写下A2便签,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计划。这样一来,这个片段就成为了我们的实际行动指南,这样就是把书中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拆书法的奇妙之处。
拆书书帮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一群志同道合想提升自己的小伙伴,聚集起来成立的一个青年自组织,2018年4月的运营数据显示,全国正式分舵有40家,筹备分舵27家。拆书帮是非营利性组织,他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
三、R阅读原书拆页
了解了拆书法和拆书帮,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阅读今天的片段,来自美国的两位教育家的著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刚才我已经把拆页发给大家了,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读完后示意我。
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R-阅读原文】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问孩子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面包烤的时间长点还是短点,这些问题看似不合理,但对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她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孩子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沮丧和执拗。
“你必须吃药。”
“别敲桌子。”
“赶快上床睡觉。”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个“怎么去做”的选择,那么这些选择就足以减少孩子的沮丧心情。
“看得出来你不想吃药。你是愿意用苹果汁喂药还是姜汁?”
“这声音让我不舒服。要么别敲,要么回你房间敲,你选吧。”
“现在是爸爸妈妈谈事,你睡觉的时间,你是愿意现在就睡,还是先在床上玩一会,睡的时候叫我们过去?”
有的家长运用这个技巧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他们认为一个强制的选择根本不算选择,只不过是用另外的方法限制孩子,把拒绝变得“合理化”。也有家长认为,通过孩子的参与,他能想出让大家都能接受的选择。下面是一个爸爸的讲述:
“我和妻子正要带托尼过马路,他今年3岁。托尼不愿意我们拉着他的手过马路,他老想挣脱,有时候在马路中间也这样。这次过马路以前,我问他:‘托尼,你有两个选择:你要么牵妈妈的手,要么牵我的手,或者你再想出其他保证安全的办法。’”
“托尼想了一会,说:‘我抓着推车。’他的想法真不错”
四、分享I便签
好,看到大家基本读完,下面分享一下我对原文的理解。
(Why)当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他们必须完成,但是不情愿的事情:完成学业,正常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这些事情虽然好处多多,但孩子不一定能意识到重要性。家长老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命令孩子:XXX你今天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睡觉。XXX如果你再迟到,明天不用来上学了。XXX你期末考试一定要拿全班第一,要不然别进家门。这些带有一定控制性、强迫性的话语,在悄悄的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正如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处理这个问题:
(What) 当我们与孩子沟通时,将命令式的、孩子厌恶的语句,转换成孩子愿意听的、温和的、有说服力的预设问题。给孩子一个选择权,让他由被动做我们想做的事,变成他主动同意去做。
(How)当我们想表达,希望孩子如何做的时候可以分成以下三步:
分析当前的情景,描述客观现象给孩子。让他明白接下来行为选择的重要性。
将我们心中的想法,通过表达成预设问题,在可控范围内让孩子选择。或者让孩子想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对孩子的选择做出表扬或者继续沟通,行为做出肯定。
(小场景)学校里,每当下课的时候,总有孩子先大闹先玩耍,等打上课铃声才着着急急的去厕所。我会上课时和孩子们讲:小课间10分钟,可以先去厕所回来之后把下节课的课本拿出来,再和小伙伴玩耍。或者先拿出来第二节上课的课本再去厕所,回来之后喝水和同桌聊天。假如你用下课时间大闹,而没有去上厕所,上课老师正在讲课,你着急上厕所,虽然老师会同意你去,但是你会错过老师课堂精彩的瞬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这样给孩子们讲明下课后正确的步骤,上课上厕所的现象明显减少。(小学生尤其低段的孩子,如果一个人上课要去厕所,那么全班都会想去。)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如同《说话心理学》一书中所讲,沟通时可以进行预设问题,悄悄植入要求,而不被回答者察觉。
不仅可以在与孩子沟通时使用,也可以用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
五、分享A1便签
A1
4月份我姐出差,3岁多的外甥交给我和我妈照看。
早上小外甥经常不想去上幼儿园,磨磨蹭蹭。我说:赶紧,再不走就要迟到了啦!这里我应用的就是纯命令,结果就是,小外甥左耳听右耳出,完全不理我。
如果运用作者的方法,可以尝试给他一个选择权,“宝贝,现在是7点,你是想咱们7点5分上学,还是7点10分再去上学呢?”或者,“宝贝,你今天早上是想姥姥跟你一起去上幼儿园,还是小姨跟你去上幼儿园呢?”,又或者,“宝贝,你今天是带小熊熊一起去上幼儿园,还是带小兔兔去上幼儿园呢?”等等。
这样,既给了孩子选择权,也达到我们想要他做的事情的目的。
六、分享A2便签
A2
小外甥总有挑食的习惯,另全家头疼。
我计划5月利用这四周晚上吃饭的机会帮助他认识到挑食的坏处,并帮助尽可能的改掉这一习惯。
1. 利用放学的机会问他,想不想像打篮球的大哥哥一样长的高呢,还是想做一个小矮人?
2. 导入好好吃饭的重要性。每种蔬菜水果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小朋友一样也不能缺少。
3. 提前准备好每天的食谱,至少两种蔬菜两种水果让小外甥选择,周内食谱尽量做到不重复。比如问:今天我们吃这个红红的西红柿还是吃绿绿的菠菜?
4. 当小外甥没有挑食,顺利吃完预设的饭菜后,给他一个词作为赞赏。
请妈妈监督,如果5月这一个月时间小外甥在我的帮助下挑食问题得到改善 6六一儿童节全家去青龙镇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