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五分钟就能改变拖延症?
拖延症要多久才能改变,如果我说答案是五分钟,你会相信吗?
怎么可能?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样的,我书桌上有堆积如山的文件,我衣橱有完全烂七八糟的衣服,我拖延了三个月还没开始的论文,我两年前就想做的画画计划。其实立即改变很简单拿起闹钟或者手机,然后告诉自己说,我就从现在开始,为这件事贡献五分钟。
为什么五分钟这么有效呢?主要是因为有些拖延症是因为心里上的恐惧造成的,我们的大脑是个神奇的机器,他可以预先演习所有的情绪,并且可以把这些情绪放大。在你考虑是否要整理房间时,你的大脑是这样工作的:要整理房间啊?那个房间有超过三个星期的臭袜子,有很多乱放的书积满了灰尘,还有那些文件,天晓得是什么时候留下的……这样整理下去,总要得七八个小时吧?我今天计划要出门看电影呢!算了,还是不要整理了。
大脑预演了你面对整理房间这件事的种种畏难情绪控制住了你,你只好缴械投降。
那么再来看在“五分钟拯救房间”的方法下大脑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呢?要整理房间啊!不过还好,反正只要整理5分钟就可以了,5分钟,小菜一碟。可是5分钟整理不完啊,没关系,反正我也整理过了,嘿,加油干啊!看到没有,因为 有一个5分钟的止损,你的大脑被激励了,再难也只有5分钟嘛,于是你就行动起来了。
五分钟后,房间虽然没有完全整理干净,但也变得不一样了,这种变化或者说胜利完全激发你的情绪,你的大脑立即想:哇,干净了很多了,才5分钟,看样子根本不需要七八个小时就能整理完房间了,不如再接再厉,好好整理一下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和拖延症这个烦人的小怪兽相遇。作者给出了十分简便又有效的一个办法:“5分钟拯救法”。他的秘诀就在于设置非常低的的目标。因为有些拖延症这是因为心理上的恐惧造成的,大脑预演了你面对整理房间这件事的种种畏难情绪,并把它放大。所以当我们做某件事情拖延的时候,立即拿起闹钟或者手机,然后告诉自己说,我就从现在开始,为这件事贡献五分钟。
虽然五分钟不能做完一件事情,但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为你增加了自信和勇气,那就加油干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2min)
我自己其实就是一个重度的拖延症患者。工作生活都是如此。比如我工作中有一次需要做一个线下活动策划方案,开始心里想怎么写啊,从哪里开始写起啊。做什么活动呢,抽奖、转发什么的都做烂了,没新意,上网找找吧,看看别人怎么做的。突然发现这个微信公众号做的活动不错,在浏览一下,突然发现他发了一篇文章叫做京城最适合读书的十大文艺去处。点开看一下,发现有个地方不错,百度地图查一下,在哪里啊这是?收不收费啊,附近还有啥玩的,吃的,然后一上午就差不多了。等到意识到时懊恼的不行。
A2:(1min)
学习了这个片段,我决定再做活动策划方案时开始尝试“五分钟拯救拖延症”这种方法。五分钟可以干什么呢。先从最重要的开始。可以简单的写个提纲。提纲写明白本次的活动目的、活动前期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可能需要的资源等。提纲写完思路就会清晰很多。也会为接下来查找资料提供方向和指导。
那现在给自己一分钟,想想有没有一直拖延的事情,写出一个小的行动计划,尝试写一下,给自己一个开始。分享到我们的群里。
大家可以想一下生活中的你在哪些事情上有拖延症,用这种方法去应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