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叫师帅,师是老师的那个师,由于我名字的两个字很像,有人我这是帅到封顶了。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创业者,做内衣行业。第二个标签是音乐爱好者,喜欢听音乐,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音乐,也喜欢唱歌。第三个标签是甜点爱好者。不仅喜欢吃甜点,我自己还做甜点。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私下可以一起交流。
在正式开始拆书之前我想先为各位小伙伴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看到一本书或者参加一个培训,我们会觉得书的作者或者是培训的讲师讲得特别对。然而当我们放下了书本或者离开培训教室之后,这些内容却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拆书』就是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成人学习的方法论。『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核心,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为目的,提倡学习者联系自身过往经验,把书中知识运用到今后实际生活中。
『拆书』有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两种学习方法。其中个人的学习法的应用是便签读书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拆书帮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分舵。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组织,拆书帮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成为拆书家。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们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接下来我先说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这个方法不止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和有着不良情绪的人交流十分困难,不管对方在抱怨,哭诉、痛苦、气愤,你好像怎么劝他都难让他平复心情。跟他们分析事件、讲大道理、提供建议都很难排解他们的情绪。但如果只是安静的做个倾听者,对方又觉得你不够重视他,你根本没有认真在听。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该如何应对呢?文中提供应对他们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要尽量专心听他们说,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专心。
2.时不时用“嗯”“哦”“这样啊”等词来简要回应他们的感受(表示你听到了,听懂了他们的话),这样他们会感觉被重视。
3.以自己的话说明他们现在的感受。(他们会觉得你已经了解我的感受了)
4.如果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A1:
我有一个自己的经历在这可以讲给大家听一听,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启发,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之前有一天和朋友聊天,他是做销售的,所以要经常外出。他说最近对上司的积怨有很多,于是和我抱怨起来。
他:最近我领导不知道怎么了,我一外出就老监视我。没事就问我在哪啊?干什么呢?真是够了!
我:你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管他呢。
他:这就是不信任我呀!
我:嗨,别生气啦,他也不是什么好人,没有管理能力才天天监视下属。
他:烦死我了都,本来就讨厌让人看着,我工作全凭自觉。
我:可你老板不知道啊。
之后他还是和我抱怨了半天,我听着他的抱怨,一方面很烦,一方面又不知说什么来安慰她,只能附和着,很难受的感觉。
如果用片段中的方法给他以合理的回应。比如我肯定要先要认真的听他诉说他想说的事情,并以类似“嗯,这确实挺让人反感的”、“哦,这样呀”等来做回应。让他能感觉到我在认真听他说话。接下来我会试着理解并说出他的感受,比如“你觉得这样是不是感觉不被信任?”。然后我就可以用幻想加引导的方式使得他往好处想,比如“要是原来那个领导还在就绝对不会这样的”。当对方情绪舒缓下来后,我们可以开启另一个话题,进入新的交流阶段。
A2:
我们今天看了这个片段,那么我就可以今天活动之后回到家里在手机里做一个便签,里面写下与这种有负面情绪人顺利沟通的四步法。第一、真正认真的听对方说话,第二、对话过程用要时常已“嗯,哦,这样呀”等类似的话加以回应,第三、尝试着理解并说出他的感受,然他感觉你是懂他的。第四,如果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引导他实现愿望。如果下次我这个朋友再和我抱怨他老板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可以利用手机里面的这个便签提醒我应对这种状态的方法。我想虽然这样的沟通不足以真正解决他的实际问题,但是可以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这样就达到了目的。
沟通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倾听好友的抱怨实在是个尴尬的状态。一遍接受着负能量的摧残,一边又绞尽脑汁想让对方心情好一点。所谓知难行易,试试今天的方法,回到家就可以在手机里记录今天的知识,真正的做到把知识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