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所属活动: 第22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激发内驱力 学习目标: 用5步骤挖掘需要,激发内驱力

开场: 大家好,我是姚莉,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的三个标签是学习、写作、亲子教育。
【场景】“二胎政策”实施已有两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比2016年的出生人口减少了63万人。有人觉得奇怪吗?父母们都很清楚原因,除了经济压力外,阻止我们生二胎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焦虑。每天,从睁开眼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无时无刻的在焦躁,因为:孩子起床穿衣服就要花十几分钟、或者吃饭的时候左挑右嫌、或者放学后一定要先玩后做作业……等等。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种困境:不停的催促,不停的提醒,却仍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不断的为孩子收拾残局?
【影响】如果我们找不到脱离困境的方法,孩子的行为一直是被动的,孩子会逐步失去独立能力,同时,我们的精力、情绪也极大被孩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失去自己的生活,变成“因为检查作业而住院的”父母。
【解决】我也是被家里熊孩子折腾得怀疑人生的父母之一,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我突然就豁然开朗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帮助把父母的期望转换成孩子的目标,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快乐的、自愿的达到目标。而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激发内驱力”,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习目标】今天,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使用【行为】“发现需要、尊重感受、关联目标、选择自主、体验愉悦”5个步骤【澄清】,制定出行动计划,让他人感受到愉悦【界定】,激发他人的内驱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能力组合,有的长,有的短,家长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因为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短板决定的的(木桶理论)所以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关键是正视孩子的短板一一扬长固然重要,补短更重要。

例如,豆豆小时候运动协调能力比较弱,也不爱运动,显得有些胖。小学时他的体育课常常只是达标。我用了家长们常用的各种方法,提醒、催促、讲道理、威逼利诱等,不仅无效,而且常常导致母子冲突。在我学习了父母效能系统培训以后,我开始关注豆豆的身心特点,发现他的经济法则,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

豆豆喜欢玩游戏,而我不愿意他玩,我想让他跑步、运动,而他不愿意我将这两个方面相结合,我说:豆豆,你只要连续跑多长时间就能玩多长时间游戏,怎么样?豆豆很高兴,因为玩游戏的时间由他掌控(自己决定跑多久),不再受制于妈妈了。而我也清楚地知道,儿子不可能连续跑超过30分钟,也就是每次的游戏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这是我可以接受的。

结果他第一次跑了5分钟,就累得气喘吁吁地跑不动了,回家后痛快地玩了5分钟游戏这可是他自己挣来的,不必求得妈妈的同意,那种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又去跑了10分钟,回家玩10分钟…他很高兴一路跑下来,初中体育常常得“良”,中考体育满分,高一短跑破学校纪录足球场上的“铁卫”(钢铁一般的后卫)。

豆豆对篮球、网球、羽毛球、滑板等也非常喜欢,他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运动,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早已不必为了玩游戏而运动。外驱力悄悄悄地转化为内驱力——为了运动而运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开始学习之前,请大家先用2分钟的时间做一下量表自测题,利用自己的第一印象圈出对应的得分,“1”代表很不符合实际情况,“5”代表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然后把自己的分数做个统计。

做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量表自测题

1.我认为,任何一种感受都是合理的、应该被理解和接纳的。

1

2

3

4

5

2.我能够把感受、与因为感受而引起的行为,一分为二的区别对待。

1

2

3

4

5

3.我有能力发掘他人没有满足的需要。

1

2

3

4

5

4.我能够通过沟通让他人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理解。

1

2

3

4

5

5.我善于接受意见和建议,不独断专行。

1

2

3

4

5

6. 我能够营造赞扬、激励的氛围,让对方感到愉悦

1

2

3

4

5

总分:


好了,大家的结果都出来了。那我现在讲解一下:

24分以上,说明你很善于激发内驱力。

12-24分,说明你有能力激发内驱力。

12分以下,说明你激发内驱力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论测试的结果如何,分数高的伙伴,我们再接再厉,分数不高的伙伴也不用担心,我们今天的拆段学习,就是帮助大家提升的。


通过刚才的自测题,大家对自己已经有初步了解了,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请大家先看看手中的段子,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给我一个提示


大部分伙伴已经看完了。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

和学习者互动

现在,这个时间点,本来是我们的休息时间,可是我们放弃了舒适,来啡信学习,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这么做的呢?

学习者牟瑜:因为我想提高自己。

拆书家反馈:好的,回答很真实、准确啊,咱们的赵周帮主曾经说过,成人学习的动力,就是内驱力。比如,我们想得到更自由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主动学习。再比如说,段子中的小孩子豆豆,他受到可以打游戏的鼓励,开始跑步,在跑步中得到的愉悦感,让他爱上了跑步。在整个过程中,打游戏,就是外驱力,愉悦感,就是内驱力。

【what】那么,什么是内驱力?什么是外驱力呢?通俗的说法是,外驱力是因为外界因素鞭策、刺激、鼓励,所以我才去做。内驱力是我、自己想要做。所以,内驱力才是根本的源动力。而外驱力,一定是为内驱力服务的,

【why】因为孩子总有许多事是不愿意去做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靠外驱力去推动他,当孩子开始愿意做的时候,就必须及时转为激发内驱力,否则孩子将依赖外驱力,而事情最后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偏离我们最初设计的方向。例如:打游戏的奖励消失了,豆豆很有可能就停止跑步了;或者为了得到奖励,而挖空心思的去偷梁换柱……等等。

【how】既然激发内驱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呢?根据我的经验,结合相关书籍,我提炼了5个关键的步骤:

1.发现需要。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在较长的时间内,比如半年,希望得到的、或者努力做一些行为来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

2.尊重感受。用语言或者行动接纳孩子的感受,向孩子传递他们被重视、被理解。例如,全神贯注的倾听、回应孩子的倾述,说出孩子的感受,和孩子温柔的身体接触等。

3.关联目标。把孩子的需要与激发内驱力的目标关联起来,例如制定奖励措施。

4.选择自主。预设一个许可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让孩子完全自由的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5.体验愉悦。及时给孩子正反馈,让孩子体验到愉悦。例如,按时兑换奖励、多说赞赏性的语言、在集体中营造荣誉感等。

 

举例

【观点】:我曾经用这5个步骤,成功促使儿子养成了健康的吃零食的习惯。

【方法】:

首先,儿子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时间”。我发现了他的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接着,我认真倾听孩子述说他“自由时间”的向往,并回应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时间真棒,连妈妈都很喜欢呢”。

然后,我把“健康的吃零食”与“自由时间”关联起来:如果当天只吃了一个零食,那么奖励10分钟“自由时间”;如果每天一个零食,坚持了5天,周末的时候奖励一个小时“自由时间”。

同时,我预设了一个许可范围:每天只吃一个零食。在这个范围内,儿子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实施过程中,我每天及时兑现“自由时间”,经常和他一起讨论成功的原因,还不断给他贴“自控力强”的标签。

 

通过这5个步骤,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终于让孩子养成了“健康的吃零食”的习惯。

 

【注意事项】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激发出的内驱力有多大,决定于孩子能够体验到多强烈的愉悦感。也就是说:愉悦感有多强烈,就能够激发多强烈的内驱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OK,我的讲解部分就到此为止,下面我们来做一次模拟练习,练习激发内驱力的这5个步骤。请大家仔细听听要模拟的场景:

【场景设计】小A是大二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学校各门功课的学习压力又小,所以,小A没有了努力的目标,开始沉迷于打游戏,并且要求父母为他配置电脑、网络、iPad等等。小A的父母很着急,想激发他参与社会实践的内驱力,尽早适应未来的就业压力,

【小组讨论】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首先要确认小A有哪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然后运用这5个步骤,制定出激发内驱力的行动计划,让小A感受到愉悦感。时间7分钟,然后,我将邀请一组伙伴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明白?OK,那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将行动计划写在拆页背面右边的这个表格里。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魏小米:

发现需要:小A的需要是想让父母给他配置打游戏的硬件。

尊重感受:小A的父母要表达对“打游戏”这种感受的尊重,可以说:“打游戏的确很刺激,能够让人体验到成就感,我们很理解你想打游戏的渴望”

关联目标:小A的父母和小A一起,制定了奖励措施,小A参与社会实践得到的报酬(包括经验值、现金等),父母按照比例,补贴小A,小A可以用于购买游戏硬件。

选择自主:在遵纪守法的范围内,小A可以选择或者更改他的实践方式,可以是社团、打工、志愿者等等。

体验愉悦:小A的父母学习相关鼓励的话术,定期和小A沟通,倾听他参与社会实践的感受,强化小A话语中的成就感,弱化挫败感,让小A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小米的分享,制定的行动计划都运用了这5个步骤,非常棒。同时,在刚才的小组讨论中,我听到各组的讨论也是很符合要求的,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了,建议大家给自己一次热烈的掌声吧。


A2 催化应用

【特定任务】刚才的模拟练习,只是让我们掌握了这5个步骤,因为这5个步骤比较复杂,所以我们还需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实际练习,才能够更灵活的使用这方法。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为你身边的某个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家人、同事、下级等等,发掘他的需要,制定行动计划,激发他的内驱力,并将行动计划分享到分舵的微信群或者朋友圈里面,我们大家一起复盘。

【学习者案例】

马坤:我激发我的女儿做家务的内驱力。

发现需要:我3岁的女儿很渴望得到点赞,因为点赞数量可以换玩具。

尊重感受:我对女儿传达:想累积点赞数量,爸爸非常支持她。

关联目标:我和女儿商量:不同的家务,兑换不同的点赞数。例如:餐前发筷子,换1个点赞,或者擦桌子,换2个点赞等等。

选择自由:我和女儿一起设计了一个家务清单,女儿可以选择清单中的任何家务。

体验愉悦:我用沟通的话术和女儿讨论成功的原因,例如:今天你第一次完成了摆碗筷的家务,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就这样每次我都及时夸奖他,并按时兑换玩具,让女儿体验到成功到感觉。


结束语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激发内驱力的5个步骤——“发现需要、尊重感受、关联目标、选择自主、体验愉悦”。非常有实用价值,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实践和运用这个方法。

感谢各位的参与,我的3-2晋级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