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NO:27】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线下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怎样沟通 学习目标: TF2-3

开场: 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到拆书现场,参加我们的拆书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张力珩。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职场礼仪讲师、户外运动爱好者、体验培训倡导者。为了接下来我们更好的学习互动呢,我将今天到场的6位伙伴分为两组。就以我左手边三位学习伙伴为一组,我右手边三个学习伙伴为一小组,大家在讨论时也可以加深彼此的认识。
【F】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关键对话》。它由四位作者合力而成,凯瑞•派特森组织行为方面的博士研究工作;约瑟夫•格雷尼是一位知名主题演讲师; 罗恩•麦克米兰是柯维领导力研究中心创立者之一;艾尔.史威茨勒主要从事培训和管理指导工作。【A】如今,能够同时影响人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图书可谓少之又少。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改变了我在家庭和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沟通方式。我认为,它之所以能对我的人生发挥重要影响,是因为书中介绍的技巧是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结论。【B】你是否总感到越是重要的时刻,越急于澄清一些事情反而适得其反?那你就需要阅读这本书,它能够改变你的人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下,不被尊重你会不会发怒?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当你给谈话的对方带来不被尊重的感觉时,他也一定不会执行你传递的目标。那么通过今晚沟通对比法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沟通出现信任感危机时通过使用对比法重构安全沟通环境,保证沟通顺利进行并完成沟通目标。对比法就是先消除对方的误解,再进行沟通目的的阐述。


     

【原文片段】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于共同目的来说也许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先来想一想,哪些情况下会让对方产生对我们的误解?

1、 我们自己情绪不好时,会带出不友善的语气;

2、 无心的发发牢骚却被对方曲解为对他们的指责;

3、 我们本来以为自己在谈论事情,但对方感受到的却是谈论他们。。。

于是他们开始回击,或开始陷入沉默。因为这些进攻性的举动让你很难冷静面对,很难做出正确的思考。通常这种情况都不会把对方的威胁视为对话陷入了信任危机,而是头脑简单的决定和他们对着干,决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谈话不欢而散,更甚者可能激化为暴力沟通。

那么,我们如何在产生误解后,观察到对话陷入了信任危机而第一时间将对方情绪化解重新建立安全的谈话氛围?

 

【可观察到的行为】

首先:停止指责和抱怨;(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其次;讲明不希望对方出现的理解;(这里并不是道歉,而是需要进一步说清楚不希望对方按照哪种想法去想)

最后:阐述自己真正希望达成的目的(更加详细清晰的描述自己的需求)

 

【预防异议】大家看过这三步,是不是还是不很清楚什么情况算是陷入了信任危机需要用这三步来化解?但,其实这样的情况总是不经意发生在我们身边,学会对比沟通对我们每一天都有用。我先来举个例子【举例子】今年年初带孩子去三亚,在换取登机牌时,我告诉服务员婴儿车我们是带上飞机的,但她执意要在婴儿车上挂上托运标识。可能由于我语气着急,音调升高使得她对我产生误解。摆出不让贴就不给换登机牌的架势,我们之间的矛盾升级了。反思这件事的处理,当我发现对方产生误解后,并没有及时化解她的情绪,而只是在不停的重复我们婴儿车必须要登机的这个事,使得很简单的事情最终恶化。【例子有效性】如果那天在我意识到她误解了我的意思,使她陷入信任了感危机,我会先停止与她的争论;然后心平气和的告诉她我没有指责她故意刁难,当她不再剑拔弩张时我再提出我沟通的目的是,由于婴儿车没带防尘罩,而且我们的车可以折叠成随身行李标准内尺寸,所以希望可以不贴托运标签。【适用边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如果对方显然是恶意攻击那我还需要这样来做么?当然是不用。我们今天讲到的对比法是适用于双方的沟通目的一致,只是在沟通过程中出现误解的情况下。比如,刚刚的案例里,我与服务员的沟通目的是一致的,   我希望尽快登机保证飞机起飞,她也同时希望保证飞行安全,飞机按时起飞。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在大家看到拆页上的片段,我们请一位新同学帮我们读一下。

给出具体场景】愤怒的室友。你对室友说,让她把冰箱里属于自己的东西从你那格拿走,放到她那一格里。对你来说这只是件小事,只是想和对方平等共享使用空间而已,完全没有其他目的。实际上,你还挺喜欢对方的。没想到,她反驳道:“看你又来了,总是对我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就连换个垃圾袋你也总是絮叨个不停!

    好,现在我们各个小组内选出两名同学,一人扮演室友小A(提出意见的),另一人扮演室友小C(愤怒的)。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参照我们刚刚讲过的三步对比法看看如何进行有效沟通,重新构建安全对话环境。

【给出清晰指令】你该如何用对比法消除误解呢?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我不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而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方案:角色扮演】

学习者孙颖: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乱放东西?你看看所有格子都被你占用了。

学习者张文军:用就用了呗,你要有东西我再给你腾呗,总是叨叨个不停,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的。

学习者孙颖:(深呼吸,停止争论)我不是指责你,我不希望你认为我是不喜欢你而故意找茬,其实,我只是希望咱的空间可以更有效利用起来,这样我们拿取东西能更方便。

学习者张文军:哦,那我下次买东西也注意,有时买着买着多了没地方放就堆在一起了。明天正好周末,我重新收拾一下。


【结束语】嗯,感谢两位同学的现场演绎,很精彩。大家能感觉到使用对比法可以有效快速消除误会了对吧?首先,我们要先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其次再进行沟通不希望对方出现那种理解,最后,将自己谈话目的进一步澄清。为重构安全对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