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早上好,我叫张霁,是一名口腔医生,也是一名瑜伽爱好者,中医爱好者。去年在混社群的时候知道了赵周老师,然后接着知道了有拆书帮这样一个帮助大家提升读书技能的线下社群,就欣欣然加入了,也就是在去年的时候,我买入了很多致用类书籍,看过之后就忘记了,所以,在这里,希望跟大家一起学习拆书技能,把那些书都拆为己用,也希望自己能获得“三级拆书家”这个闪耀的称号。 【拆书帮简介】: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拆书帮的口号,拆书就是把致用类的书籍中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方法分解消化成为为自己所用的技能,这项技能是将拆书者本人的经验和书中的知识相关联,规划其具体的运用。拆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个人拆书,就是拆书家自己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通过RIA便签法来拆书,将知识引为己用;一种是通过拆书家组织带领一群人一起现场拆解一本书,提炼出书中经典的主题内容引导大家写便签,带领大家讨论主题,帮助大家把知识消化吸收,其价值相当于参加一场价值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同类课程的培训。而拆书帮就是基于推广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属于公益性组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舵,而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的壮大中
R 内心对话:改变坏习惯的根本是改变思维
人类一直在思考,这就是我们的宝贵天赋,也是我们背负的诅咒我们有时候对自身的处境的想法是正确的,但通常情况下都是错误的。我们很少有意识的去思考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文字念头和词语,只是在我们脑子里乱转就想疯狂体育评论员一样,我们一直在对自己的人生发表评论,根本停不下来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怎么评论用什么词来评论。
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脑子里都有几万个起来乱转,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内心对话”。
大多数人都需要知道一个事实,其实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
这其实是很显然的,但人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如果你生活在战争、恐惧、危险之下,那你很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是安全的地方你基本可以决定自己想要什么。
这其实很有趣,因为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练习控制自己的思维,你就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情绪能决定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就意味着你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工作中你会不加思索地把轻松愉快,不怎么费力的工作安排在前面,而把比较艰难的任务排在后面,其实,你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来扭转这个习惯。因为如果你对工作很感兴趣,动力十足、激情四射,你就会自觉地去做比原定计划更多的工作。
作为心智训练师,我把“内心对话”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你的用词。
第二类是你问自己的问题。
第三类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力宣言。
不用负面的词语,多用积极的词语
你的用词会影响情绪,情绪会影响你的行为,反过来这又会决定你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经常引用已故二战老兵贡纳尔·索斯比的例子。我和他见过几次面他告诉我他做过很多演讲。
“你不觉得累吗?”我问他。
“累?”,他微微皱起了眉头,“我不用这个词”。
后来他对我解释说,一旦说“累”,他就会觉得更累,很多人,经常会有这个词结束一天的工作好他们回到家人身边,会说自己“很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会因为这个时候联想到某些东西就像你会因为图片和声音联想到某些东西一样,然后你整个人都会松懈下来。没错,词语能对我们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情绪来的很快,负面的情绪会迅速带来消极的感觉。如果你对孩子说“别把水弄洒了”,孩子的大脑就会屏蔽“不”,只听到“弄洒”,如果你关注的是“弄洒”,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应该关注“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当有人问你“最近怎么样”的时候,你可能会回答“还行”,别人也希望你这么说,毕竟这是一个出于礼貌的提问没有人会抱怨,最近事情还有多糟糕。但是如果你用“非常好”或者“棒极了”代替“还行”,你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对方很可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了,问你:“哇,有多棒,到底怎么了,快来告诉我!”你会回答说:“我最近过得很好,因为……”接下来你就会解释,为什么事情这么棒?
你说最近过得很好,为了支撑这两个论点你会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趣事,你肯定能找到的!每个人都能想出一两件事来证明自己过得很不错,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态调整工具。
改变思维的坏习惯,重新认识那个更强大的自己。
改变坏习惯,我们从下面两点来入手:
一、观察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我们做每件事都少不了跟自己的内心对话,跟内心的对话有三类:
第一类是你的用词。比如说你的常用口头禅之类的。
第二类是你问自己的问题。比如说我会做好这件事吗;或者,我一会儿要记得拿上那本书。
第三类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力宣言。比如说自己的座右铭,或者经常在脑海里告诉自己的事情,“我一定可以的”。
这使我想起两本书,一本书是《零极限》,对于喜欢这本书的的人们来说,会让自己的脑海里又一个单曲循环的背景音乐,“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另一本是《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喜欢这本书的人们常常会告诉自己“我是无限丰盛,无限力量,无限智慧的”。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内心对话。
二、多用积极的词语,不用负面的词语。
尽量在你要用负面词汇表达是,觉察出来,并努力转换成积极的词语来表达。
比如,当你说“我好累”时,你会觉得你确实很累,而且会联想出自己这么辛苦的工作,却挣不了多少钱,或者自己离开家一个人在外面多么不容易等等如此云云,不禁陷入了人负面情绪的境地。以至于你本来该继续完成的事情因此只能消极应付,效率极低。
当上司安排大家工作时,比如你不想做PPT,你就悄悄的向上帝祈祷:不要让我做PPT,不要让我做PPT……而上帝只能接受到你的关注点PPT,而接受不到你说的“不要”二字,最终还是通过你的上司给你安排的做PPT这项任务。如果你能把不要让我干什么的话改成你想干什么的话,比如你这样说,“我想写文案”那么你就会带着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抵触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即使你最终还是收到了PPT的任务,你依然会比怀着之前的心态完成效率高。
所以说从吸引力法则来看,你要关注的是“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刚刚说到的第二类内心对话是对自己提问。你是不是总是在早上闹钟响了之后还想再赖床一会儿,是为什么呢,是你按掉闹钟后问自己“我还能多睡一会儿吗”,答案通常都是当然可以,然后继续睡去。然后前一天计划好早起来做的事情又一次搁浅了。你们或者你们周围的人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此时该怎么办呢。其实是你对自己的提问除了问题不对。你应该问自己,我要养成好习惯,今天准备做些什么呢。如果你能坚持14天每天闹钟响后都这么做,那你就会习惯这样跟自己提问,大脑会给你答案的,因为你的问题需要积极的回应。如果你还能想想自己的目标,全面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那么你肯定能自信满满,立刻起床。
所以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来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我自己的小经验:看这本书之前,我就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生活小窍门,改变自己的思维,会让事情变得不一样,只是自己的想法还不够成体系,没有书中的全面。前几天,工作的时候,老师让我去处理一个病人,我看到我们的实习生在处理这一个病人,就没有其他病人了,我问实习生说这个你弄完之后是要做某项诊疗项目吗,她说没有,我只好去跟老师确认,在去的过程中,我想到像我以前那样一本正经的问老师,老师肯定会一脸嫌弃的跟我说话,于是我就换了撒娇的语气笑呵呵的跟老师确认看到底是不是就是要诊治那位患者,结果老师也是笑呵呵的开心的跟我确认了这个事情呢。以前我一本正经跟她说话的时候,说多了她就不想理我,或者我会感觉到气氛比较尴尬。。。所以只要能及时察觉,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结合书中的系统观点,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I环节分享结束】
好,现在请大家就我们刚讨论的内容写出自己的A1和A2便签吧。
接下来,我们两人为一组来讨论一下
我们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座右铭或者自己最受鼓舞的一句激励人心的话语。就像师父之前在群里跟我们分享的一样。
小组代表甲: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小组代表乙: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A1通过这个片段,大家看看能够为自己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代表的案例】:A1 :自己昨晚因为孩子洗手的事情跟孩子说话太凶了,没有注意方式,导致他一晚上闷闷不乐,躲在角落谁也不理,再有类似的事情我努力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带到跟孩子的交流中。
A2 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两周左右的时间内,规划一下怎么样应用拆页方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
【小组代表案例】A2:关于早起这件事,我做的并不理想,总想再多睡会儿,尽管自己不困了,五点多也不想起,偶尔起来做点自己的事情,看看书,写写手帐之类的,但是不能坚持每天做。因为自己跟自己内心的对话时,我今天能偷懒么,我可以再放空自己一会么,于是本来可以早点起来让自己精神充实的,结果却因为自己偷懒和消极应对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大好时光。从明天早上开始,我就启动积极的自我对话模式,我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今天上班之余的时间我能做些什么呢。想想自己买来没有来得及看的书,自己没有学习完的网络课程,都需要时间去完成,想到这里就会积极的行动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