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厦门鹭见欢喜分舵第二期拆书家定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方玉TF1-1定级 学习目标: 完成定级

开场: 大家好,首先我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姓方名玉,也希望自己能活出名字的状态,为人处事,方圆有度,有原则;同时,像宝玉一样温润通透,有品质!
通过三张便签,介绍自己的身份:一是,项目主管,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二是,学习自我探索者,跟随内心,发现职业之外的更加丰富饱满的自我价值,涉猎范围包括,个人精进,亲子,心理学,优势课程等,希望有机会与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相教相长。三是,80后宝妈,有个7岁的儿子,育儿理念是“育儿先育己”,这也是我的一大学习动力。归结而言,就是80后在职宝妈,白天拎工作,晚上拎娃,周末拎自己,充实而快乐!
下面,分享下我对拆书帮的理解。“拆书”是一种学习法,“帮”既代表着拆书爱好者的组织,也代表着这个组织“相互帮扶,教学相长”的组织文化。“拆书”学习法,从形式上,分为个人学习法和组织学习法。个人拆书学习法,是指运用RIA读书法,拆为己用,学以致用。组织学习法,是在拆书家的指导带领下,催化赋能一群人拆书学习,其效果不亚与参加一场同主题的培训课程。
今天的拆页,选自《结构思考力》第二章节,介绍了目标设定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1,确定目标前先设定好场景

    我们需要提前设定好未来这一次表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你是谁,对方是谁,才能组织好你的内容,而且这个场景y越具体越好,因为即使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场景下的目标可能都不相同。

    前端时间我在深圳一天做了三场以结构思考力为主题的演讲,上午是给客户经理做产品培训,下午是给一家知名医药公司做400人的大讲堂分享,晚上是给深圳的HR分享,这三场演讲都是结构思考力这一内容,但是由于场景不同,我的目标也不同,演讲时的结构也完全不同。比如,上午做产品培训,我的目标是希望大家听完之后都愿意销售“结构思考力”课程;下午的大讲堂,我的目标是希望他们听完之后掌握结构思考力的理念和基本方法;而晚上为HR做分享,我的目标是希望他们听完以后觉得我的课程特别好,能够马上引进到企业中去。所以,一定要特别明确这个场景是社么,而且越具体越好,因为未来的目标、主题和结构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一个场景的明确,就可以为目标和结构甚至是未来的内容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一天在某通讯公司上课,一个小组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做好新春终端营销”,大件的结构如图2-1所示,一级目录包括“员工”,“渠道”,“客户”,等呈现环节的时候我就问他们设定的场景是什么呢?是跟谁说呢?上司、客户经理、还是渠道商?他们才发现这事压根没想,只想了这事到底该怎么干,而且发现无论跟谁说,这里也仅仅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而跟不同的对象说对方关心的“怎么样”的答案也不一样。

2-1.png

    经过重新设定场景,我们确定这件事情是给渠道商做动员。有了明确的场景,未来在设定目标和构建结构就简单多了。通过后面的步骤确定的目标是:1)希望他们全力在春节促销中完成终端销售任务;2)知道使用什么方法去卖这些商品。之后根据渠道商重点会关心的三个问题“有什么卖”、“为什么卖”(或者叫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和“怎么卖”搭建的机构图如图2-2所示,更加清晰且有说服力。

2-2.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章节,通过两个案例,论述“设定目标前先设定好场景”。

   案例一,是作者在一天内先后做了三场同主题培训,因为对象和场景不同,讲演的目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完全不同。

   案例二,是针对一个研讨主题,先后做了两个方案,后者因为有考虑清楚具体的场景和对象,目标明确,分解任务清晰好执行。

   这两个案例,在生活和工作中,很有代表性,尤其案例二,通过结构图对比的形式,很有说服力,充分体现了“设定目标前设定好场景”的必要性和价值。

   这不经让我想到自身的一个案例,之前受邀为新入职员工做公司介绍时,前面的几期,虽然有花大量精力准备PPT,从公司架构,产品,市场到运营,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很一般,也就是“台上卖力讲,台下安静听”,不温不火,反应平平。后来,受本拆页的启发,开始关注场景和受训对象,每期开始前,会从HR那里拿来当期培训名单和部门情况,针对场景展开:研发人员多的时候,就重点讲产品;营销人员多的时候,就重点讲市场和品牌;后勤人员多的时候,就重点讲运营……讲的是他们关心和熟悉的东西,现场互动明显热烈不少,我自己也从互动中获益匪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运用“设定目标前先设定场景”,去准备4月底的第一季度的业务汇报:

参会场景和对象:业务领导/同级/下属,工厂领导/研发/品质/生管等后勤部门

分别针对对象做汇报:

针对业务领导:分析业绩现状,增长/降低原因,新的机会

针对业务下属:部门成绩及不足汇总,提出下季度目标

针对工厂领导/同事:强调业务机会,提出需要支持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