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拆书家滕跃,大家可以叫我Tanya。我的职业标签: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学老师、心理咨询师。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拆《正面管教》这本书。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改进(行为)处理亲子间矛盾(界定)的方法。
【图书介绍】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事件场景】孩子睡觉前总是有无数的理由拖延时间;你说了一万次不要去厕所玩水,他总会第一万零一次走进厕所;问他为什么犯错,他总是回答,我再也不这样了?【提问】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打一顿,消消气?还是靠惩罚、威胁让孩子顺从呢?【影响】不管是上述哪种做法,以长期的效果来看,孩子都不可能真正学到你想让他具备的生活技能和良好品格。【解决】那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简·尼尔森会在《正面管教》中告诉我们,利用启发式提问或者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方法,可以更好的避免亲子间冲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原文片段:
《正面管教》P113-114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举出案例,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适用边界】:
我们刚才阅读的片段说的是启发式问题的意义和原则。
我们首先要明确问启发式问题的知识点逻辑和适用边界:
1、孩子在游乐场跟其他小朋友发生了肢体冲突,先动手打了对方,你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问“你为什么打小朋友?能打人吗?你这样做对吗?我平时怎么教你的?”你指望孩子直接回答你“不能打人,这样做不对”是吗?这是启发式问题吗?不是,因为预设了答案。
2、在上面的提问中,家长气急败坏的语气,同样也不符合启发式提问的原则,情绪不对。
3、例子中家长的提问是以责备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为主,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心,更没有表达同情和接纳,因此这几个问题从表面到内里,都不符合启发式提问的要求。
那么,启发式问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1、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而是问事实:用“什么、哪里、怎样”等提问,问题越小、越具体,越有效。
2、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3、允许孩子回答“不知道”,因为这是思考的开始。
4、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how:究竟启发式提问怎么问呢?
1、问结果:你最重要的、想要的、想完成的结果是什么;
2、问感受:你对目前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问题的感受;
3、问原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情的发生;
4、问收获: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5、问运用:怎么样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将来;
6、问办法: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A2催化应用】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启发性提问的定义和要求,以及如何问启发性问题。现在我们开始来试着用一下。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或遇到过的事情,来编辑一段小故事,小故事的需要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和当时的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启发性提问”的技巧。将故事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 5分钟后,我将请一位代表来讲述他们小组编出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太阳姐姐和儿子分享了他们编写的小剧本。
主题:全家一起打扫卫生,儿子天天不愿意帮忙
时间:2018年5月
地点:太阳姐姐家
人物:太阳姐姐、太阳姐姐的老公、儿子
起因:
一周一次的家庭大扫除又开始了,太阳姐姐和老公已经各自拿起工具开始打扫,儿子天天还窝在沙发上玩游戏,这让太阳姐姐心里的小火苗蹭蹭往上窜!
经过(人物对白):
太阳姐姐(刚想发火,想起今天的拆书,太阳姐姐冷静了一下说):天天,今天我们家大扫除,爸妈都已经开始干活了,如果你总是不参与我们的劳动,你觉得会有什么结果呢?
天天:不会打扫。
太阳姐姐:是啊,而且妈妈的感受是,觉得这个家好像是我和你爸爸的,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似的,这让我很伤心。你是咱们家很重要的一员,日后还会成为我们的顶梁柱,我觉得你应该在家庭的参与感上面提升一些。那么,对于现在这个打扫的问题,我这样说,你有什么感受?或者说你有什么新的决定吗?
天天:以后大扫除我来擦灰。
太阳姐姐:一言为定,来,拉钩!
结果:
经过启发式提问,太阳姐姐在融洽的亲子关系中达成了让孩子参与打扫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理解了妈妈的心,进一步维护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回应反馈】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姐姐运用启发式提问中的,问结果,问感受,问办法,也从天天同学那得到了很好的反应,可以说知识点运用的很到位。好的,感谢太阳姐姐和天天同学的精彩分享!
【两个拆页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种提问方式,这个提问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的反叛或者戒备心理,帮助我们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那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拆页,除了启发式提问这个具体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避免亲子互动中的冲突,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呢?
这两个拆页之间属于互补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避免亲子间的冲突,促进和谐氛围的产生,以便更好的达成教育目的!
【A1】自测之后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原文片段:
给孩子提供选择p236
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当孩子们不回应要求时,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是当你在给出选择之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给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的,并且应着重于情形的需要。选择和责任直接相关。年龄小的孩子缺乏能力承担很多的责任,所以给他们的选择应该更加有限。年龄大的孩子有能力做出更多选择,因为他们能够为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孩子们对很多事情不能有选择,比如要不要做家庭作业。家庭作业需要完成;但你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诸如他们愿意什么时候做作业,比如放学以后马上做,晚饭前做,或者晚饭后做。
【互动提问】
看了原文拆页,大家想一想:
1、作者认为比起给孩子们提供选择,大人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什么?(提要求)
2、大家觉得提要求多数情况下能得到孩子的回应,或者说他们会按你的要求去做吗?
(不会!)
3、也就是说通过提要求我们根本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还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是吗?(是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提供选择,来代替提要求,以便在融洽的亲子关系中达成自己的某些目标、目的。
举例:
我讲一个发生在我家的事。
我家孩子还小,有一次她又跟我说要看动画片。
我:“不行,该吃饭了,吃完饭再看!”
她就开始哭,一直重复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看动画片。结果就是,我一直在跟她讲道理,为什么不能现在看动画片,吃饭长身体的重要性,看太多动画片对眼睛不好……然后她呢,就一直在自说自话,哭着喊着要看动画片,还说要把我扔大海,不要我了!
就这一个小小的问题,让亲子关系面临了一次不小的挑战。
【A1】自测
在阅读拆页之前,先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完成一个量表自测题。注意:量表的测试结果无关好坏,只是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情况。
你是如何看待提供选择这个方法的呢?自测题:以下6个题目,请按照1-5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我曾经给孩子/伙伴提供过选择,可最终也没达到我的目标
2、我觉得给别人提供选择,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小把戏,算不上是一个好方法
3、我觉得很多选择里选项都是为了让人选择某个固定答案而凑数的,没有半点帮助
4、如果说给别人提供选择对我有什么帮助,那仅仅是让我不得不想出更多的办法去尝试更多次
5、每次面对别人给我选择,我的第一感受总是觉得被限制了
No.1 | 1 | 2 | 3 | 4 | 5 |
No.2 | 1 | 2 | 3 | 4 | 5 |
No.3 | 1 | 2 | 3 | 4 | 5 |
No.4 | 1 | 2 | 3 | 4 | 5 |
No.5 | 1 | 2 | 3 | 4 | 5 |
合计 |
【A1】自测解释
20分以上,说明你觉得用提供选择来达到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
13-20分,你对提供选择这个方法有些抵触,但偶尔也会觉得它有点用;
5-12分,你是个很喜欢“选择”和给他人提供选择的人,你知道好的选项能帮助自己达到目的;
可以说,我们对“选择”的看法决定了我们会不会用使用这个方法去达成目的。今天这个片段叫“给孩子提供选择”,无论你之前是怎么看待这个短句的,相信今天它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A3】微行动学习,I之后
【明确问题】
那么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来避免逆反、唠叨和亲子关系的僵局呢?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首先,我们分成两组,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给孩子提供选择”这个方法,关键在于什么呢?
【明确问题本质】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关键在于“选择”两个字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选项,才能更好的达到既关系好又解决问题的目的。
【引导解决方案,每组分享】
【A1】
当你在亲子互动中,想要让孩子听你的,采纳你的意见,你通常是怎么做的?直接了当的强势去要求?还是各种奖励诱惑讨好孩子?回想这样的一个场景,时间是2分钟,一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大家的分享都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要用给孩子提供选择来解决上述的问题。大家想想,我们给出什么样的选择,既能让孩子愿意去选,又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也就是聚焦刚才我们说的给孩子提供选择里的重点——“选择”,我们究竟应该给出什么样的选项让孩子去选择呢?
请把大家的思路、想法记录在一张白纸上。5分钟后,我们请每组派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你们的成果。
小组一(高飞):
(1)尊重孩子。
(2)有限选择。
(3)在听取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给出选项。
小组二(太阳姐姐):
(1)两个人都同意。
(2)相互尊重。
(3)可以选择的部分提供选项。
【更加具体的how】
那么,以我刚才的例子为模板,我来补充总结一下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步骤:
1、 明确目的——你想让孩子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刚才的例子,我想让她吃完饭再看电视,不要看太长时间。
2、 给出选项——每个选项都是尊重他人并方便他人的;每个选项都是大人能够接受的。这些我们的小伙伴刚才都讨论出来了。然后以“你是想……还是……,你来决定。”这样的句式来给孩子提供选择。
像刚才我那个案例,我可以说,“你是想吃完饭看电视,还是睡觉前看电视呢?你来决定。”(这两个选项尊重了做饭人的劳动成果,也方便大人收拾,同时都是我作为妈妈能够接受的。)
3、处理异议——如果孩子不选你给他的选项,她想要别的什么。如果这个“别的什么”是你能接受的,那当然更好了,如果不是你能接受的,你就说“那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一遍你给出的选择,以及“你来决定。”
【A1+】
那么回到刚才我们想到的那个场景,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利用今天的给孩子提供选择去应对呢?小组讨论2分钟,一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以上就是“给孩子提供选择”的具体做法,相信大家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学习,都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
【学习者案例记录】
朱潇雨分享:
我在给小孩子上钢琴课的时候,她不想练新曲子,我就会说,“你把这首曲子好好练,老师就奖励你一个糖果!”
A1+
学了今天这个方法之后,我可以给一个选项,“你是希望先弹一首你喜欢的曲子再谈这首新曲子……”另一个选项还没有想好。
提问式反馈:
拆书家:你的意思是不是希望她通过自己熟悉的曲子增加一下自信,然后再去面对新曲子,可能就会更敢于面对一些,我的理解对吗?
朱潇雨:是的。
拆书家:那你再想想如何抓住孩子的内心,再给他一个能增加自信的选项?
朱潇雨:我可以说,“你是希望先弹一首你喜欢的曲子再谈这首新曲子,还是挑战一下自己,直接开始弹新曲子,证明自己像以前一样有能力很快就把新曲子掌握了,你来决定!”
【特定任务A2】
今天的观点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和感触?你愿意回家把它分享给家人朋友吗?最想分享给谁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高飞分享:
今天给孩子提供选择里说到的尊重自己和孩子,给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太专注于想要把眼前的这个事赶紧处理了,却忽略了尊重孩子和我们自己,让我们感觉都好。我回去要把这个分享给我妻子,以后争取在家里都能使用这种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的方法跟孩子沟通。
【强有力的结语】
不论在亲子沟通还是跟其他人的沟通中,我们有很多的“术”,也就是方法,但良好的关系决定了“术”是否能达到目的。今天我们所讲解的“启发式提问”以及“给孩子提供选择”,都是在教我们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启动方法,才能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让孩子感觉好!相信即使没有孩子的小伙伴,也能利用这个方法迁移到自己跟其他人的沟通中。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