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Minny,又见面了。首先我们进行一下分组,胡老师和赵老师一组,我和莹雪一组。
本次RIA学习的目标是:通过拆书学习,能够在日常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上,明确中心思想,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又具体包含哪些方面,让听众能够按照你原本设定的意图去理解你的表述,从而让沟通更顺畅。
图书介绍
F(特征)
这本《金字塔原理》作者是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她传授金字塔原理几十年,广受欢迎,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A(优势)
这本书是逻辑表达方法类中很畅销的一本,强调突出重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训练表达者挖掘受众意图和需求,从而知道自己需要说什么、如何说得更清楚。是一本超实用的帮助读者提升表达逻辑性的书籍。
B(利益)
你有没有过激动地和别人分享你的感受,对方却无法和你感同身受的经历?你有没有头脑中有很多想法,讲出来却一团乱麻无法理清的经历?你有没有过说到口干舌燥,对方却不感兴趣,或者接受不了记不住的的经历?你很有可能没有形成一套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本书可以让你习得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思考更清晰,让自己的表达更有条理和影响力,那么这本书会给你一些启发。
现在请大家用2-3分钟阅读原文拆页,读完可以示意我。
原文拆页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你也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你没有提前说明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举例说明,除自上而下的顺序外,任何其他顺序都可能造成误解。
假设我和你正在酒吧喝酒,突然我对你说:
“上个星期我去了越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吃饭,你知道吗?在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
我说这番话是向你传递了一个信息,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你会主动地推测我向你传递这个信息的原因。也就是说,你会将我说的这番话看做是一组还未表达出的思想的一部分,你会假设某种可能的原因,并据此调整你的思路,准备接着听后面的话。这种种预期性的准备能够减轻大脑分析信息的负担,因为你没必要分析随后接收的每一个信息的所有特征,而只需寻找与前面信息相同的特征即可
于是,你可能会认为,“她在谈论苏黎世已经变得不再保守”,或“地备把苏黎世与其他城市作比较”,甚至“她很喜欢男人的长胡子”。无论你有什么反应,你的大脑都在等待以上话题进一步的信息,而不管后续实际的信息如何。我看到你一脸茫然,就接着说:
“而且,如果你在组约的任何一座写宇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
没有不留长胡子或长头发的人。”
现在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似乎并不是在比较城市,倒像是在比较城市中的职场白领们:而且我想表达的似乎也不只是胡子,还包括各种面部毛发。这日时你也许会认为,“也许她不喜欢男人留长胡子;也许她想比较不同职场白领留胡子的方式;也许她对正规机构如此容忍员工留胡子感到奇怪",不管怎样,你含混地嘟畩了几句,算是对我说的话的反应,于是我不得不接着说下去:
“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己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喫,”你想,“我终于明白她想说什么了。她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更开放。”于是你把你理解的意思告诉了我。你的理解在逻辑上完全合理,但根本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你知道吗?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商业界,男人留长胡子或长头发已
经这样遍,这样被广泛接受
在苏黎世…
在纽约
还有,在伦敦…
看,一旦告诉你判断每句话之间关系的框架,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用我希望你采取的方式理解我表达的这组思想。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一一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些并非你希望的逻辑关系,甚至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阅读完毕,接下来我讲解一下原文。拆页的核心信息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表达”。在文章输出或者沟通和交流时,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十分重要,受众的大脑只能一字一句理解表达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下意识以为一同出现的信息之间会有某种逻辑,如果不预先告知他们这种逻辑关系,受众便会自动进行归类总结,但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他们很难与你想表达的思想达成一致的理解。
“自上而下”如果分解成详细步骤的话,那就是:
首先,在心中归纳你要说的内容的主题。
其次,用层层论证、具体事例说明你要表达的主题,要注意的是结论后的内容要有清晰的逻辑:比如按空间结构、重要性排列、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因果关系排列等等。
最后,预先告知受众你的思想表达结构。
这样很容易让受众采用你希望他采取的方式去理解你的思想,表达效果自然会更加如意。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今天我的心情非常好,因为一连遇到好几件值得高兴的事,在和闺蜜聊天时如何让她能准确了解到我高兴的心情和原因呢?我可以这样说:“我今天真是太开心啦!发生了好几件值得高兴的事。(结论先行,给出表达结构)一早上起来,出门就看到灿烂的阳光,心情顿时好了起来,一天都有活力。去了单位,你知道吗,又发生了一件惊喜,我们之前很难拿下的那个客户居然主动找我们通过,惊不惊喜!下午的时候,老板说看我们辛苦,居然要在本月多发奖金。晚上回来称体重,我减了那么久终于掉称啦!今天真是太开心了。(按时间顺序表达)”这样是不是清晰很多了呢?
A3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刚刚学习了“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进行表达的方法,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小明和小银是一对好闺蜜,大学毕业后小银回了家乡,小明留了下来,转眼毕业三年了,上周小明又回母校逛了一圈,发现学校变化可真大啊!周末她们照例通话,小明想把这些分享给小银,为了表达更清楚,运用今天的表达方法她会怎么说呢?
请用两分钟设计一下你的表达结构(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然后分别扮演小明和小妮说给你相邻的人听。
学习者案例记录:
胡老师和赵老师分别扮演小银(A)和小明(B)。
B:小银,最近好吗?转眼毕业这么久了,前几天我回学校一看,变化可真大!餐厅、教学楼、宿舍楼、电影院、操场,哪哪都不一样了!
A:哦,是吗?
B:是呀,还记得咱们以前那操场吗?跑起来尘土飞扬,现在修了草坪,而且加了很多健身器材呢。
A:哦,听起来很不错。
B:教学楼变化也可大了,里面填了很多桌椅,而且还不是请外校老师来讲课,课程丰富多彩,咱们那时候怎么没赶上呢?
A:现在这么好了呀!
B:是呢,食堂变化也很大,都被承包了,全国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得到,而且价格还很实惠。你什么时候有空赶快回来看看吧,到时候我给你做向导啊!
A:听你这么说,学校变化可真够大的,过段时间真要回去看一看了!
结束语:谢谢两位老师的扮演,我们清楚地听到,胡老师用了今天学到的结论先行自上而下的表达办法,先告诉赵老师学校变化大,又简要说了都哪几方面,最后才展开下一级的解说。这样赵老师清楚了解到胡老师说的主题是学校变化大。我们在今后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中,也可以继续践行这个方法,让我们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让受众准确接受我们的思想,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