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青岛筹备分舵年后第四次线下拆书活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和善而坚定 学习目标: 掌握什么是真正的和善,学会用和善的方法面对一个生气的小孩。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胡海默,习惯教育传播人
首先我们分组,坐在我左侧分为一组,其余人为一组。
今天我要第二次进行我的TF3-3的现场拆书,今天我领拆内容是来自于《正面管教》这本书。

今天我们进行两个片段的学习。

第一个片段学习目标:通过这次拆书,学习者今后亲子关系中学会采用正面管教的3个步骤的方法(澄清),引导和激发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形成自我概念(行动),发展出独立的生活能力(边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如果你是孩子家长或者老师,那么你一定领教过孩子的厉害。

对于下面的场景你肯定不陌生:

早上妈妈早早起床做饭,做好饭端上桌子,然后叫孩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可是,孩子就是赖在床上不动,看着时间分分秒秒的过,眼看就要上学迟到,上班迟到,于是急急忙忙把孩子从床上拉起来,孩子一转身又赖赖唧唧的躺回去,妈妈实在忍无可忍,大声吼到,你还吃不吃饭,上不上学,不去的话,就在家待着吧,以后都不用去了。在妈妈的高压之下,孩子慢悠悠的爬起来,然后就是这件衣服不合适,那件衣服不好穿,这个饭不爱吃,那个鸡蛋不想吃,妈妈实在没有耐心和孩子磨叽了,厉声说,爱吃不吃,不吃你就饿着,没人惯你臭毛病。好不容易都搞好了,也快迟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突然说,妈妈我要上厕所。

然后彻底迟到,妈妈几乎崩溃。

(提问)

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孩子生活中到处都是。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妈妈,你会怎么办?

你的方法是最佳选择吗?

《正面管教》中教给我们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哪?

 (影响)

教育孩子这件事儿,实在是太重要了。往大处说那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往小处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美满。不管父母多优秀,如果教育出一个败家子的孩子,这种失败是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的。

(解决)

《正面管教》这本书出版已经39年之久,而且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世界育儿经典。正是为了帮助家长和老师管教孩子的好帮手,学会正面管教、让你的孩子越来越变得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和自强自立。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原文。

原文P11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这种方式与其他管教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其中一个不同是,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当大人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孩子们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

 

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个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以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

 

那么,当大人不在场时又会怎样呢?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趣的是,那些控制型的家长常常责怪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而没有认识到正是他们自己在训练孩子不负责任。同样,娇纵也是在教导孩子不负责,因为无论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一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当孩子们学着做一名对家庭班级和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就会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重要的长期效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理清概念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互动提问 

那么问题来了,有这样一个家庭,家长非常严厉,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到家长的责备甚至打骂,目的也只是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最后孩子也不负众望考取了重点大学。这也成为了家长的骄傲。

那么,这样家长的教育方式,算是正面管教吗?

请各位同学回答一下。

同学们都回答说:不算。

对,显然不能算。 

因为正面管教的原则是不用严厉或娇惯的方法,而是和善而坚定的去教育孩子。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内生出力量,能够在自我控制的前提下,获得成长所需的能力。

易混淆的情况

孩子天性温和顺从,家长给孩子非常多的规则,孩子虽然感到压迫,但是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从不细心的观察者角度来看,貌似家长温和而坚定的施行了正面管教。但是,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并未真正生出内在驱动力,自主的去在规则内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能力。这样的管教也绝对不是正面管教,是一种潜伏的比较深的错误的教育方法,未来孩子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反弹的概率非常高。

【匹配的案例】

上面的案例里,那个被家长责备打骂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一旦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的监管,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不会把学习当成第一重要的事情,这样一来不旦不能因为进了重点而获得更多教育机会,反而会变本加厉的走向平庸。

想想你们大学的同学中,有没有这样叛逆的前学霸?

Why

无论是严厉还是娇惯,家长都在充当裁判,实际控制了孩子,而剥夺了孩子自己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能培养出这样的能力。

可悲的是绝大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无知行为,导致孩子没有能力负责任,而家长却还要责备孩子不负责,长不大。

How(拆书家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步来实施正面管教

1. 建立最基本的家庭规则,比如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环境。

2. 在规则的执行中,难免会遇到孩子的抗拒或违反,那么要采取和善的沟通方法,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孩子天生会寻找最有利于他的缝隙,所以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坚定”的原则,同时又要做到保持适度的弹性,坚定而不是僵化。

这样让孩子即获得对规则的敬畏,又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

【适用边界】

正面管教适用于那些能够放眼孩子整个成长周期的家长,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孩子某一次考试,或者考大学这样的阶段性任务。

从孩子成长的长远发展角度来俯视才能真正的做到胸有成竹,淡定自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经过上面对正面管教的分析,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感悟。下面需要大家各自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通过这个故事来检验自己能否熟练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背景: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摘要写在纸上,是5分钟,5分钟后请大家分享自己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李老师分享剧本

 

背景:孩子小升初,假期的作业不多,孩子就比较贪玩一些。

起因:孩子整天的玩儿手机,打游戏,看小视频。

经过:告诉他不能玩儿太多,制定了一个规则是每天玩儿一个小时的游戏,否则就收回手机5天,第二次犯错就收回更长时间。两天后发现孩子又在玩儿手机,被看见以后,孩子就把手机藏起来。问他是不是玩儿手机,说没有,在用手机做作业。有时候直接就说没玩,但是检查手机在发热,孩子就说在充电。还有一种情况,就说孩子说看别人玩儿游戏。

告诉孩子坚定的执行规则,于是把手机收上来。5天后,发还。看表现。

起初孩子还是挺抗拒的,闹意见,找个孩子没情绪的时间和他沟通。

李老师:儿子,关于手机的事情爸爸想要和你聊聊

儿子:手机都被你收走了,还有什么可聊的?

李老师:爸爸之所以现在找你聊,是因为看到你现在已经能心平气和的说话了,爸爸不想在你脾气很大的时候的时候和你沟通,那样的话,沟通效果不好,同时也会导致彼此的不尊重。

儿子:那你说吧

李老师:手机还是要还给你的。爸爸只是想告诉你,手机游戏是最容易上瘾的东西,如果自己不能克服,借助外力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儿子:哦,我就是一玩儿就忘了时间

李老师:恩,这样我们商量下,看如果每次玩儿之前给手机定个提醒,到1小时就提醒,这样怎么样?

儿子:这个办法好,我可以试试。

李老师:嗯,等5天到了,我们就用这个办法试试看。

结果

通过这样的沟通以后,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得到化解,并且也了解到孩子的问题,商量了解决办法。因为倾听了孩子的心声,自己也没那么焦虑了。这个事情,后来得到了解决,孩子拿到手机后,因为知道我会坚定的执行规则,所以,认真的执行起规则来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拆页。第一段拆页我们学习了正面管教是要激发孩子自发发展生活能力,避免陷入到严厉和娇惯的陷阱中。正面管教重要的两个技能就是和善和坚定,

这段拆页的学习目标是:教会家长怎样在实施正面管教时,正确使用“和善”这个技能(澄清),达到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氛围(行为),助力达成正面管教的效果(边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完成下面测试表,时间1分钟,请大家先阅读项目然后对照自己的有效就状况,请在1-6之间做出判断,得分越高说明你越接近项目描述的状态。现在开始。

 

QQ截图20180808082901.png


这是有效教育的标准,而其中和善并坚定则是所有教育结果的基石。

大家通过自测以后,对自己现在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应该有了清楚的认识。

得分在32分以上说明做的非常好

得分24-32之间说明还有提高空间

得分在24-18之间说明差距很大

低于18分说明还没有进行正面管教,急需学习提高。

接下来,我们就先从怎样打造一个有效教育的基础开始,学习怎样才是和善


P13

请大家利用3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原文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和善”抱有错误的观念。他们在决定采用正面管教方法时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由于他们不想再惩罚孩子而变得对孩子过于娇纵。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该怎样尊重自己。允许孩子对你(或者别人)不尊重,并不是“和善”。这正是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的地方。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或者他人),并不意味着你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形。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那你该怎么办呢?


我们假设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哈,我都能听见反驳我的声音:“那不就等于放过他啦?”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而且,这样做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你总可以在稍后再找孩子谈,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情绪平静下来。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稍后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当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最好让孩子预先知道你接下来会做什么值得强调的是,太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接通的是“原始脑”一一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会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有时候,“决定你要做什么”(这是你将在第5章里学到的一个好工具)要比试图让孩子去做什么好得多至少在孩子愿意合作而不再和你较劲之前是如此。所以,要记住:和善等于尊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和善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通常人们会把和善与骄纵想混淆,错误的认为和善就是取悦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

 举例

比如,奶奶带孙子去公园玩儿,出门前妈妈特意嘱咐,不要再吃零食,不要再买玩具了,零食吃的多,就不好好吃饭,家里的玩具已经好几大箱子了,从来都是玩一会儿,就再也不碰了。一进公园,小孙子就要棉花糖,奶奶说妈妈不让,小孙子坚持要,奶奶就买了,没吃几口小孙子就不要了,奶奶就给吃完了。又看见卖风车的,小孙子还是要买,奶奶又说妈妈不让,最后还是买给了孙子。

与学习者互动提问】

请问,奶奶这样带孙子,算是和善的吗?请大家回答。

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不算。

 

是的,显然这不能算是和善,这是典型的娇惯。虽然没有让孩子失望,但却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也导致了孩子对家庭规条的漠视。

 

那么,是不是奶奶就应该拒绝孙子,孙子要是哭闹就惩罚他哪?

显然,这也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和善要求尊重孩子,也要求孩子尊重自己。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尊重的时候就要惩罚孩子。

Why

和善的关键在于尊重。在于建立起规则,而规则及其遵守者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价值感,归属感。

真正的和善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How

那么面对一个生气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和善哪?

我们通过作者给出的场景总结出以下几个步骤:

1. 暂时离开那个场景,到另外一个房间去。

听到这个做法,你一定会认为这不就是认输了吗?那怎么能行呀!

我们先继续后面的步骤,稍后我们来解释。

2. 过一会儿,孩子的情绪平复了,再找孩子沟通。

3. 沟通要点如下:

3.1 刚才你很生气,我感受到了。

3.2 我尊重理解你的感受,但不同意你的做法。

3.3 今后,每当你生气的时候我都会暂时离开。

3.4 我爱你,也愿意和你在一起。

3.5 前提是你能够尊重我的时候,我愿意和你一起想办法化解你的怒气。

3.6 在你情绪平稳以后,我们集中精力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才是用和善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孩子的大脑正在被原始脑所掌控,在孩子的原始脑中只有战斗或逃跑两个选项。而,只有当孩子的情绪平稳了,才有可能调用高等级大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我们回到上面的例子,如何用和善的方法来解决哪?

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奶奶要强调出门前大家的约定。当然,孩子一般都不会接受,进而采取哭闹的方式传递信息,这个时候,奶奶可以抱抱孩子,告诉他,你现在很难受,奶奶能感受到。难受就哭一会儿,不哭的时候,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奶奶要能顶住内心的煎熬。直到孩子不哭了,然后可以跟孙子讲,我们可以每周买一次零食,一次买2样,每月买一次玩具,每次买一样等等,这样的规则。然后,让孩子期待那个可以行使权力的日子。

【适用边界】

当规则非常清晰,且经过实践证明是合理的,如果孩子想要突破这个规则,那么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则应该采用和善的技能。在采用和善技能的时候,注意底线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伤害性时,要及时出手制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微行动与学习】

【李老师举手示意发言】

胡老师,请问如果大人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离开到另外的房间里面去了,那么会不会给孩子一个印象,大人怕他,以后遇到问题会继续用生气哭闹的方式来解决哪?毕竟怎么看,大人的选择都像是临阵脱逃。

 

我:非常好的一个问题,我在重述一下问题,就是当孩子拒绝执行规则而出现哭闹的时候,大人离开一会儿,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导致孩子觉得大人怕他,以后会变本加厉,每次都用哭闹的方式来解决?

【请每一个老师确认问题】

大家说:是的。

 

我: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来尝试找到问题的本质,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按照我们的分组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首先在小组内部我们用3分钟时间做一下讨论。然后我们请各小组成员分享的结论。

我们的讨论分成两步,第一步,请大家确认一下我们解决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老师:为避免剧烈争执,离开,等孩子情绪平复在,按照老师提供的步骤去解决问题。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暂时离开,我非常爱孩子。我并不是怕你的,我是想等你情绪平复了在解决。

家长情绪起来了,和对着孩子发脾气比较而言,离开是最好的选择,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然后再进行理性沟通,建立规则。

 

 

【回应与反馈】

:你的意思是不是离开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各种想法,但是和留下来对着孩子发脾气想比较,离开是最好的选择,我的理解对吗?

 

老师:是的。


我:通过大家的讨论,更加深了我们对于和善的理解。老师刚才的疑问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老师:是的。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拉人陪练】

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虽然大家学习了用和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家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运用才能做到内化。而且,这个方法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大人的自我克制,所以就更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了。未来的一个月内,请大家每当遇到孩子生气的情况,就先要提示自己一定要用和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依照沟通的步骤,尝试着使用,然后把自己的实践反馈给我。看看这个方法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我们学习了正面管教,掌握了激发孩子自觉发展生活能力是核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规避过于严厉和娇惯两个陷阱,正面管教最有效的技能就是和善而坚定。

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好的,谢谢大家,我今天的领拆到此结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姗姗老师反馈:

以前女儿把她的房间搞得很乱,我总是很生气,常常会唠叨女儿,唠叨多了,就会发生言语上的冲突。自从学习了和善的教育方法,我再遇到女儿把方面搞的乱七八糟的时候,就用和善的方法和她沟通。

我先故意不去看她的房间,找个地方自己先平复情绪。感觉情绪稳定了,在和女儿心平气和的商量。

然后对女儿说,每次咱们为这事情争吵,彼此都受伤,损害了相互的尊重,以后如果你生气发脾气,妈妈就会暂时离开,等我们都恢复理智了,能够相互尊重了,在一起想办法找解决方案。

 

妈妈觉得家里应该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应该井井有条,这是家风,这是主人的生活品味。相信你也不喜欢生活在乱糟糟的环境里,妈妈觉得那是对自己,对家庭的不尊重。

 

然后,女儿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达成一致的是,女儿在家的时候,她的房间未经允许,家长不去打扰,房间里的情况也不做干预。

女儿上学前,负责把房间收拾整齐,打扫干净。不影响全家的整齐度。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沟通。和善的,彼此尊重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