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龙城79次活动-孩子独立是大事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用选择和代替说“不”的方法来鼓励孩子的独立 学习目标: 让家长学会带领孩子独立的好方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丁丹,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叫丹丁先生——这还是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三个标签:管理顾问是我目前的职业和创业方向、人力资源服务是我的专业领域、富有情怀是我的处事态度。有时做事不为权和利,就为了那点情怀,拆书帮也正是需要这种情怀的组织。今天很高兴给大家进行TF2-4的拆书分享。
分组:为了让大家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智慧连接,根据现场情况我们两两分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我拆析的书名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F: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美国妈妈——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也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家庭教育畅销书的作者。书中通过六个最常见场景,指导读者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A:本书被誉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销售300多万册,美国家教类图书销量居首,被译成30多种语言。书中摘录了大量的案例并配合了场景漫画,让读者秒读懂,易做到。

B1: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是否会常常觉得和孩子之间难以沟通,批评表扬似乎都不得法,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在书中你都可以一一找到答案,并获得“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

B2: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下如何在对话中鼓励孩子独立,同时还能帮助家长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不招致对抗。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学习后,学习者在沟通遇到对抗时,能运用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技巧鼓励孩子独立。请用2分钟时间阅读我用荧光笔标注上下箭头的拆页部分,请完成的伙伴举手向我示意。

拆页原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59-160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问孩子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面包烤的时间长点还是短点,这些问题看似不合理,但对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她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孩子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沮丧和执拗。

“你必须吃药。”

“别敲桌子。”

“赶快上床睡觉。”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个“怎么去做”的选择,那么这些选择就足以减少孩子的沮丧心情。

“看得出来你不想吃药。你是愿意用苹果汁喂药还是姜汁?”

“这声音让我不舒服。要么别敲,要么回你房间敲,你选吧。”

“现在是爸爸妈妈谈事,你睡觉的时间,你是愿意现在就睡,还是先在床上玩一会,睡的时候叫我们过去?”

有的家长运用这个技巧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他们认为一个强制的选择根本不算选择,只不过是用另外的方法限制孩子,把拒绝变得“合理化”。也有家长认为,通过孩子的参与,他能想出让大家都能接受的选择。下面是一个爸爸的讲述:

“我和妻子正要带托尼过马路,他今年3岁。托尼不愿意我们拉着他的手过马路,他老想挣脱,有时候在马路中间也这样。这次过马路以前,我问他:‘托尼,你有两个选择:你要么牵妈妈的手,要么牵我的手,或者你再想出其他保证安全的办法。’”

“托尼想了一会,说:‘我抓着推车。’他的想法真不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通过拆页说明,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屈从我们的价值观,但孩子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价值观,唯一的区别只是认知事物的程度不同。我们希望通过掌控孩子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用语言和行为的暴力迫使孩子屈从,但这一切却可能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夺走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人格。

【WHY】因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也在面对自己的生活,也希望获得掌控。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孩子独立自主的认知能力,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其屈从。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这么做,要么你会发现孩子随着年龄的上长逆反心理会愈加严重,孩子不愿意跟我们说心里话,心理叛逆。“与父母一言不合就跳楼”。要么就是被我们的暴力所屈服,依赖父母而无法独立。“什么大事小情都要问我妈”。这都是不健全的人格。

【举个反面例子】讲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上周末中午,吃饭时间到了,孩子还在自己书房。我喊了一声:“儿子,饭好了,赶紧吃饭吧。”迟迟没有回应,“赶紧吃饭了”,没有回应,“快来吃饭了”,还是没有回应。我怒走到儿子的房间:“你要我喊多少遍,吃饭!”儿子说:“烦死了,一直叫。”很多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最后的结果大家争吵不休,吃饭的心情都没了。在最佳的时间进餐和孩子手上正忙的事情孰轻孰重我们自有分辨,而父母会看到孩子读书时就迁就孩子而玩游戏时就要求孩子立刻停止。因为父母认为重要性读书>吃饭>游戏,这就是家长的价值观。古人也训导我们废寝忘食,只会读书不会生活的学霸们的独立能力就是这样被夺走了。

【HOW】因此当你沟通遇到对抗时,你可以用让孩子自己作选择的技巧鼓励孩子独立。让我融合在刚才的例子中分步给你讲述:

1.     描述事实,这么做是帮助孩子提升认知度,让孩子了解面临的情境。“按时吃饭对身体有益也是对爸爸劳动成果的尊重,而且今天还有你喜欢的胡萝卜。”

2.     获得共情,孩子需要你的理解,而不是你的告知。“你做事情真的很投入,不过我猜我们一定都饿了吧。”

3.     提供方案选择,可以提供孩子可行的方案选择或者让孩子自己出主意。“你可以选择停下手上的事和爸爸一起愉快地地用餐,或者过会你一个人孤独地吃冷菜,要不你还有其他什么好主意?”

4.     促成决定,促使孩子做出选择并给予充分肯定。“我先去吃饭了,相信你一定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适用范围】其实这种沟通技巧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和孩子沟通,同样适用于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比如伴侣、朋友或者同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好,接下来先请你回顾一下过去一个月内,你与孩子或者其他人之间发生的一次沟通对抗的场景。比如晚上你让孩子不要玩手机早点休息,或者早上让孩子赶紧起床不要懒床,或者要求丈夫在家不要把脏衣服随手扔,你希望他们按照你的要求行事,但他们却不那么做。在小组内分享下你的场景,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又如何?2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我让女儿不要把脏衣服乱扔在房间地上,我说:“你又把脏衣服扔的到处都是,捡到洗衣机里去”女儿说:“烦死了,没事别进来。”

学习者B:希望孩子上学不要赖床,放假却很早起床。孩子一直不改这个毛病。

学习者C:希望小组成员每周二晚集中学习产品知识。但是收到反对。


【A1+】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好,时间到。那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技巧后,如果再次回到过去,你遇到刚才类似的情形时,会如何进行沟通呢?这四个步骤:1、描述事实;2、获得共情;3、提供方案选择;4、促成决定。2分钟时间,可以写在便签上,然后我请一位伙伴用1分钟时间简述一下他学习后的改进。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

妈妈:“哎呀,地上的脏衣服到处都是,好乱哦”。然后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喜欢干净的女孩,那你是喜欢你房间有干净的地板还是脏的地板呢?”

女儿:“当然是干净的地板。”

妈妈:“那你是现在把它们扔到洗衣机还是饭后呢?”

女儿:“那我饭后吧,吃完饭才有劲。”

【反馈-号召鼓掌】好,大家掌声感谢这位伙伴的分享。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在你使用刚才的技能后,可能孩子没有回应你的选择或者又提出了其他的请求,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在跟随我学习完成第二个片段后,学习者能学会当对方提出你不能接受的请求时,运用五种代替说“不”的技能给予拒绝,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招致对抗。


接下来就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我用荧光笔标注上下箭头的第二个拆页部分,请完成的伙伴举手向我示意。

拆页原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64-166

谨防说太多的不

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讨厌......我恨你!”

即使最耐心的父母这时候都会生气。我们该怎么做?投降?还是凡事都说“可以”?很明显,凡事顺从是当然不行的,会让孩子变成专横霸道。还好我们有方法帮助家长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招致对抗。

代替说“不”的方法,

A.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他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去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一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受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时候)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C.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盖瑞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更有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HOW】通过阅读这个片段,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体会这五种方式和直接说“不”之间的差异了。这五种方式分别是

1、     提示,将即将发生或可以预知的状况进行提示性说明。

2、     接纳感受,说出孩子当时可能的心里感受,以此代替否定感受,实现共情。

3、     描述问题,与孩子统一立场,把面临的处境描述成问题。

4、     用“是”代替“不”,用肯定的方法来坚定自己的立场。

5、     给自己时间想想,让孩子体会到他的请求被认真考虑而不是草率的处理。

【WHY】这五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目的就是为了在对话过程中给予对方拒绝,既坚定自己的立场,而又不招致对抗。

【预防异议】有些伙伴会说,这似乎太繁琐了,直接说“不”难道不是更加直接有效么?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心里自然知道问题最合适的处理方式,他们需要的不是告诉他如何做,而是希望父母理解和体会他们此时的感受。也许我们每个技巧都用上了,孩子也不一定立刻配合,但是至少不会与我们产生强烈的对抗。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尝试。

【举个例子】男孩子都喜欢打游戏,之前每到周末儿子都会玩上半天。随着学业的紧张,我们和孩子都认为应该减少游戏的时间,过多沉迷游戏不利于学习。可是毕竟是孩子,一到周末就开始念叨要打游戏。然后我直接回复他:“不行,你不是说上课了就不再玩了吗?”他立马就很生气,“就玩一会怎么啦?”然后开始发脾气大吵大闹。我也非常生气,大声指责他,大家的情绪就越发失控了。现在我运用这个代替说“不”方式,上周末当儿子又喊着玩游戏时,我用上了这几种技能。第一种提示,我说:“游戏日还没有到,我们的约定时间窗口还没有打开。”第二种接纳感受,我说:“我看出来你很想玩游戏,其实我小时候也有过这种难以克制的感觉。最后我能够经受住这种诱惑,成绩好玩着也比较舒心,你希望这样是吗?”第三种描述问题,“其实我很也很想跟你一起玩,问题是妈妈知道后会如何看待我们呢?一点克制力都没有。”第四第五种用“是”代替“不”和想一想,“我答应你,我们一到游戏日就好好的玩上一天,今天我们去打球放松一下,或者让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儿子想了下欣然接受了我下楼打球的建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好了,接下来我们用代替说“不”的技巧给予拒绝进行一次演练。请听好我们演练的场景。

两周前,原本计划明天和孩子一同去恐龙园玩,但春雨季节变幻无常,突如其来了一场阴雨天。你看了下天气预报,雨还得接连下好几天。这时孩子跑过来问你明天去恐龙园游玩的行程。你需要拒绝他。

好,先在小组内讨论,编写好剧本并演练,一位伙伴扮演父母,先后分别用直接说“不”和刚学习的五种代替说“不”的技巧两种方式进行拒绝。另一位伙伴扮演孩子,在对话过程中体会一下不同回应给你的感受。时间10分钟。完成后我们请一组伙伴进行现场表演,我们一起体会下两种拒绝效果的不同之处。现在开始!

好,时间到,先做一个现场采访。

【反馈-组织讨论】在第一组对话中,父母直接用“不”的方式进行拒绝,孩子的感受是什么?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在第二组对话中,孩子的感受又是什么?父母的感受是什么?2分钟

好,采访结束,我们现在请一组伙伴将刚才的场景分别用直接说“不”和代替说“不”的技巧进行展现。

学习者案例记录:

直接说“不”

孩子:“妈妈,我们明天什么时候去恐龙园玩啊?”

父母:“不去了,外面下这么大雨,又冷。不去了。”

孩子:“啊?我们两周前说好的,我等啊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时间到了,我要去。”

父母:“现在天气不好也没办法,不去了,就这样。”

代替说“不”

孩子:“妈妈,我们明天什么时候去恐龙园玩啊?”

父母:“我也很想去,但是外面在下雨,而且连续下了几天雨,温度也很低。”

孩子:“那我们能去别的地方玩?”

父母:“你想去哪里?”

孩子:“那我觉得还是呆在家里打游戏吧。”

父母:“那好吧,可以。”

【反馈-摘要点评】在第一组演练中,运用了直接说“不”,孩子的情感受到的打击会比较大一些,产生的反馈会比较激烈。在第二段演练中,这组伙伴分别运用了两种方式代替说“不”,的方法,一是描述感受“我也很想去”二是提示“外面在下雨,接连好几天了,温度很低。”当然还可以用上其他几种方式,比如说描述问题,“我也很想去,问题是明天恐龙园可能没有人去,你一个人玩多没有意思”,用“是”代替“不”,“当下周天好我一定带你去。”有时所有的方法用上不一定就有很快的配合,但是我们对话中的对抗减少了,仅此而已就足够了。这两位伙伴做的非常好,大家掌声感谢这两位伙伴。


【A2】催化应用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来下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内,你有可能遇到的一件需要向对方说“NO”的事情。比方孩子逛商场非要你买个玩具,或者孩子希望周末外出游玩而你却想在家休息,或者由于工作或学习原因不能参加同学聚会等等。将你准备应用的具体事情,大致发生的时间写在便签上,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3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好,时间到,我们请伙伴们分享下他的应用的场景。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孩子逛商场要买芭比娃娃。

学习者B:孩子希望我帮他完成课外也做。

学习者C:孩子希望问我要手机玩。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大家来到刚才设想的场景里,对方用渴求的目光注视着你,希望可以满足他的请求,而你需要运用今天学习的代替说“不”的技巧拒绝他,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能招致对抗。这五种方法你可以融会贯通使用。3分钟时间思考并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我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他学以致用的时刻。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

妈妈:“我看出来你很喜欢这套娃娃,那你告诉我与家里的一套相比你喜欢这套娃娃什么地方?”

女儿:“颜色好看。”

妈妈:“那让妈妈想一想。”

女儿:“好的。”

妈妈思考后说:“娃娃是一样的,衣服颜色不一样,你对颜色很有感觉,家里正好有一些碎布,我们帮娃娃重新做一套衣服。”

【反馈-号召鼓掌】大家掌声感谢这位伙伴的分享。


结束语


回顾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技能:

1.鼓励孩子独立的沟通技能。通过描述事实;获得共情;提供方案选择;促成决定四步。

2.代替说“不”的拒绝技能,1提示,2接纳感受,3描述问题,4“是”代替“不”,5让自己想一想。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你可以直接复印出来张贴在明显处提示自己不断练习,我相信你一定能掌握更多“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以上就是我的TF2-4的分享。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