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NO.208 拆书帮 北京紫禁之巅分舵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i要怎么说出口 学习目标: 把I怎么写精彩

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诠释-准确-清晰-致用”四条标准改进在写I便签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泛泛而谈、附会旧知等。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大家好,我是鼓,一个希望用生活小故事来帮你有所改变的拆书进阶者。

顺着anne我继续跟大家一起学习赵帮主的新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我们刚刚试着练习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练习中我们也发现,平时我们看了很多书,但是书放下了,知识也忘记了,我们无法把这些书上讲的和我们真正生活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有所提升。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每当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沮丧?有没有开始觉得书上教的是西方的理论和我们中国实际是不相符的?

【影响】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一种各种能力中的元能力:学习能力。不会学习,看再多的书背再多的原文也没有用,他终归是书本的理论知识,不能真正的有效转移成我们自己的技能。

【解决】帮主这本新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正好帮我们用ria读书法的三张便签,来教会我们提升学习能力,来学会从每本书上提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这有五道量表测试题,想邀请大家做一下。这个测试题,有1-5分,如果你觉得非常符合,就选五分,非常不符合就选1分,选完后请抬头示意我。

提醒:题目中的“书”,指的是“致用类图书。”

1、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会从书中发现作者的新观点。            1   2   3   4   5   6

2、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能把书中例子结合到自己的身上。    1   2   3   4   5   6

3、我在读完书后,总是愿意把精彩的部分讲给小伙伴听。             1   2   3   4   5   6

4、我在给小伙伴讲述的过程中,总是愿意用自己的话来重述。    1   2   3   4   5   6

5、我在给小伙伴讲完之后,小伙伴总是能接收到我的要点。         1   2   3   4   5   6

大家做好了请加总一下你的分数。

【I】

这五条是会学习的小伙伴常常表现出来的形态,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得分,如果你在25-30分,那证明你是非常会学习的好孩子,你会很容易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需的内容。如果你是15分到25分,证明你已经初步掌握学习的方法,稍加练习,就能搭建起自己的学习体系。如果低于15分,可能你的学习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再次拿起这本书,认真的读一遍,对照书中的方法,再次强化记忆。当然也非常欢迎加入到我们拆书帮的队伍,一起强化学习能力。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那小伙伴就会问了,怎么练习呢?我今天给大家带来帮主新书的另一个片段: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读完的朋友抬头示意。



image.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们接着anne的拆页,继续学习我们帮主的这本新书。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片段

我们刚才ANNE给大家讲,我们在做AI-A2的时候,要加上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那么帮主在书上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对于A1-A2来说,最有效的输出是体验与反思,对于前因后果来说,最有效的输出是写作,对于适用边界来说,最有效的输出是教会别人。

那有没有办法把体验反思-写作-教会别人放在一起来进行练习呢?那就是我们的RIA中的I部分-interpretation(重述原文)了。那怎么写i部分呢?需要注意什么呢?

对比这个不好的I和不错的I,我们能找到四条简单的方法。

1、首先第一条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出来。我高中的数学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数学题盖上答案自己做一遍这道题你才是真的会做了。我们学习也一样,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东西清晰的讲出来,这知识才能是真正自己的。

2、第二条一定是要准确的去把握原文意思。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总容易去跟以前的知识相契合,我们称之为附会旧知,这样看起来是在印证以往的学习,但是这时候请大家思考一下:你真正的学到这个作者的精髓了么?这本书上讲的和我原来看到的有什么差别么?如果你能找出这个“新知”和你的“已知”之间的细微差别,那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段位又提升了一节。那这里怎么做呢?就用anne刚刚讲的加上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的方法。(我们那天正好两位拆书家都在拆《这样读书就够了》,于是现场就做了个串联,把上一位拆书家anne教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方法,引用了过来。这里就不做重复了。)

还举anne刚刚的例子,他同事说多和客户提问就好了,这个提问是我的已知方法,我会做啊,但是如果你去加上适用边界就发现,这个提问和我自己已经知道的提问不太一样,同事说的提问,应该是针对核心客户并且需要跟着他的需求而转变,并不是我以为的简单提问。这个时候,我是不是才真的学到了同事想交给我的技能点?

3、再看第三点,清晰有重点偶逻辑,不能泛泛而谈。这里,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泛泛而谈,你的重点越突出,你对知识点的领悟和传递就会更直接,你在找寻重点的过程中才会更精准的找到书中知识的精髓。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乱七八糟泛泛而谈没有重点的讲了半小时,你愿意听么?

4、那第四点,当然是我们要学以致用,书中的方法要通过讲解转化成自己的方法。我们马上要过年了,咱们过年每天都有讲究,但是每年都要去翻黄历看看今天该干啥了,就会变得很麻烦,那大家就编了个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大肉……这样我们就非常好记下来。我们读书也一样呀,我们看到合适的段落,我们用自己简单的记忆方法,把他变成简单容易记下的方法或者口诀,是不是就更好在工作中实施了呢。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写I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呢?我也给大家总结了个口诀:

一是要用自己话,二是找出差异处,三是表达有重点,四是方法好运用。

如果符合这四条口诀,是不是我们的I就更好写了呢?

对比我今天的给大家的i,是不是首先,我是用自己话跟大家分享了一下拆页,第二我们找到了拆页的核心四个要点,第三把四个要点重点举例讲出来,第四把他编成了顺口溜。是不是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呢?当然,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我们的方法口诀只是帮我们自己更好的记忆书中精髓用的,不要随意的在没有上下文的时候去传达,这样很可能把知识缩减,变成了没有价值的信息了呢。

我们现在可以回顾一下,

【互动】有没有人发现,我们刚刚讲的内容,和我们一开始做的测试题,其实是相互对应的呢?

我们重述知识的标准,第一个用自己话,对应的是?(题4)第二个找到差异处对应的是?(题1)第三个表达有重点,对应的是?(题5)第四个方法要好用,对应的是?(题2

这样一看,我们把I做好了,是不是我们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我们的知识体系也会慢慢建立起来了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不知道刚刚讲的,大家接受到了多少。我现在又有个小测验了。

假如你是咱们下一期RIA训练营的教练,你的学员中,有一篇RIA作业中的I是这么写的,现在需要你给他提4条修改意见,运用刚刚我们的四条标准,你会怎么提这些建议呢?

R:

拆书主题:恰当应对批评本片段来自《谈话的力量》摘自5973

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无法解决,反而让矛盾日益激化。 大部分人当遇到批评时常见的三种反应都不妥当:要么完全否认;要么找借口;要么指责对方更过分。 较好的应对批评的方法是:第一步,询问具体内容。第二步,同意对方的批评,具体有四种情况。1. 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说出你将有什么新的做法。2. 如果你确实无法改变: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承认给对方带来的不便,说明自己无法改变。3. 如果你认为对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列举其他的事实。4. 如果你认为对方无理取闹:先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然后表达自己。

I

很多时候,愿意给你提意见的往往是真诚希望你更好的人,认真批评你的人更是值得重视的。所以提意见和批评的人更希望也更值得你认真的给予反馈。虽然,有些意见和批评采用的方式可能会偏激或不妥,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形式,但如果我们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我们的态度,让意见和批评真的起到改善我们的行为的作用,这样沟通就会更畅快有效,双方也会更和谐共进。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我们是否最终要接受对方的批评,但一定要先表示出对对方的肯定,这样沟通才能顺畅的进行下去。因为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认真地对待。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5分钟,等一下,我们请代表来进行分享。

好,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的案例。

【学习者分享】

1、要用自己话,I中有大段摘抄原文的地方,应该更多的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出来,诠释出原文的意思。

2、找出差异处,I中所说的我理解和原文说的不是一回事。i是有点自说自话,并不是从原文中拆解出来的。而且和我们之前的旧知没有什么区别,他并没有说出新知,没有掌握出原文的意思。

3、表达有重点,泛泛而谈,里面有“很多时候”、“往往是”、“很多时候”等词,表达不清晰。

4、方法要好用,I中没有和个人联系起来,没有找到生活中具体可以运用的场景,如果举个例子,说我们具体可以用在哪,怎么用,可能就会更好一些了。


谢谢分享。通过刚刚我们找出的这些意见,我相信我们把这些意见反馈给学员后,他一定会写出一个更加完美的I便签。

【A2】那我们今天在现场一起做了一个I便签的修改,那接下来,也请大家回去,找到一本你最近正在读的书,找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拆页,然后,用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方法,来写出你的便签,如果你写好了,欢迎在一周之内发送到咱们的拆书帮群里。或者微信给我,我是鼓。

【学习者反馈作业】

拆解片段来自《学会提问》

【R】

采取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又会怎么做呢?像采用海绵式思维的读者一样,他也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但两者间的相同之处仅此而已。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他在书本的页边写批注,提醒自已注意作者推理和论述中存在的问题。他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的阅读材料互动,目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脑海里存一份淘金式思维的清单:

1.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2.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3.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4.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I】【用自己话重述】我们从小就开始大量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同样的学习,不同人学习的结果却差别很大,【找出差异点】原因就是两者的思维不同,即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适用边界】虽然都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但两者的在不同场合,会出现不同结果。前者遇到新的知识不管好坏,都会不经思考的全盘吸收;而后者会经过思考以自己看法提出问题,不断求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前者适合浅尝辄止的兴趣阅读,后者更适用于深度学习。

【表达有重点】这个拆页讲了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可以使用淘金式思维的学习方法,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将作者的观点,经过提问、质疑、批判后,客观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淘金式思维具体清单:

【方法好运用】1.对观点提问为什么

2.对观点的质疑点

3.客观评价对方观点

4.得出自己的结论


[结语]谢谢大家今晚的陪伴。我的拆书到此结束。希望大家一定记好,因为你的作业对我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