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拆书家滕跃,大家可以叫我Tanya。我的职业标签: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学老师、心理咨询师。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拆《正面管教》这本书。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重述“花时间训练”的具体行动步骤。与此同时,学习者还能够通过“关注解决问题”来改进处理生活中麻烦的方法,更快、更不受情绪影响的解决问题。
【FAB法介绍图书】
F:这本《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她同时还是7个孩子的母亲。在这本书里,她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养育工具。
A:这本书可以说在全球都掀起了一场关于养育的变革,那么它的优势在哪呢?它不同于一般的育儿书籍,跟你大讲特讲理论,然后当你放下书的时候依旧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开始去做。这本书利用了大量的生活例子,激发我们的经验,同时又给出了非常实际可行的方法供我们执行。可以说,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你可能都等不及看完,就忍不住去试验它里面的方法了。
B:在工作里,你是不是常被工作和孩子折磨的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看着孩子为做作业苦恼,自己却无能为力?是不是常与孩子陷入是按他的要求执行还是按你的安排进行的权利之争里?若你不想错过孩子提升生活技能和内在力量的任何一个机会,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方向。
【两个拆页间的逻辑联系】
今天这两个拆页主旨都是教我们如何让孩子更好的习得生活技能,让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又有效又愉快。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前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训练孩子,举例说明了训练孩子应该注意什么,而后者强调了当训练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秉承怎样的原则去处理、具体怎么做,孩子才更容易有所收获。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第一个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原文片段:p135
这似乎不像听上去那么显而易见。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这种情形在家里比在学校里更为普遍。父母们可能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但从来不教孩子怎样收拾。孩子们回到自己乱糟糟的房间后,会感到不知所措。如果一个家长说: “把干净衣服放进抽屉里,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然后我再告诉你下一步。”就会很有帮助。下一步,他们可以把玩具放到架子上或玩具箱里。为了使收拾起来更好玩儿,可以建议孩子先收有轮子的玩具,然后收小人儿玩具,再收动物玩具。
史蒂芬·格伦在他的讲演中指出,父母们往往只告诉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愿意费事准确地说明这些期盼如何才能达到,于是双方乏间在在出现一个很大的误区。花时间训练孩子能消除这些误区。
花时间训练,意味着你的用词和期望要非常明确。有一位妈妈花了几年的时间教孩子收拾床铺。她会给孩子们说的很明白,例如:“如果你拉这里,会怎么样?" (会把褶子拉平。)她买的床单都是带格子或线条的,以便孩子们学会怎样顺着床沿把床单铺得横平竖直。到孩子们6岁的时候,他们的床铺已经整齐得能通过军队的检查了。
【Why】
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成人思维绑架孩子,想当然以为孩子能听懂我们的话。可真的是这样吗?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属于他们那个阶段的特点,他们的过往经验、知识储备、能力等等都还在增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已有经验并不能帮助他们很好的理解我们的要求。而花时间训练孩子,这首先是让我们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来跟他们交流。其次,这也是在给孩子一个全新的体验,为他们最终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添砖加瓦。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去训练孩子,那么除非你的孩子天生丽质、天赋异禀,不然恐怕他很难学会某一个具体的技能,比如上完厕所如何擦屁股,假期计划究竟怎么做。而且,你也将常常让自己陷入焦虑:为什么别人孩子都会……,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笨/发育晚/理解力差!拜托,这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举例说明】
昨晚上上完作文课,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妈妈留下来对我说:“老师,你说怎么办啊,我家这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你看看他刚才听课的时候,别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你,他在那自己玩自己的,平时在学校他也是这样!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我:“平时他最爱做什么呢?”
孩子妈:“玩啊,只要不学习,啥都爱做!”
我:“孩子没有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自然会不爱学习。人都是什么令他感觉好,他才会喜欢去做什么!”
孩子妈:“老师,那你说我家孩子这可咋办啊,一直这么下去,高年级了估计更完蛋了!”
我:“平时孩子放学之后,你跟他一起认真的看老师的要求,然后一点点去完成作业,可以跟老师商量,根据孩子的能力,先降低作业难度,等他的能力慢慢提高了,再逐渐加大难度。这样他一点点获得自信,觉得学习其实也不难,就不会再这么不愿意去学习了!”
孩子妈:“谢谢老师,我也想陪他好好学啊,可是确实没有时间啊……,看这样行不,把他送到您那去,您帮我看着吧!”
其实,在对话中,我已经给了她相对细致的行动建议,可是她怎么说的?像这种不想花时间去训练孩子,只要最终那个好结果的家长,她估计百分之99的可能不会如愿。那百分之一我们也不能排除孩子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学习那根筋通了,或者这孩子本身就智商130以上。
那么如果家长愿意付出时间,她又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花时间训练孩子”呢?仅仅是肯花时间就够了吗?
【How细化行动步骤】
1.一定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你的要求,用词要非常具体且清晰。例如:宝贝,你能帮妈妈把碗筷捡到厨房水池里并擦干净桌子吗?而不是,宝贝,麻烦帮我收拾下桌子。
2.一次一个小目标,给孩子制定适合他年龄特点的具体实施步骤。必要的话,手把手带着他做几遍。例如:教孩子叠衣服,先把衣服铺平,然后折袖子,最后拉着衣服最下面,对折。
3.通过问孩子或者让他演示一遍来检查一下目标是否达成。例如,宝贝,你觉得收拾好餐桌,都需要做哪些事呢?
4.当你改变你的决定、标准的时候,要提前告诉孩子,以便他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收拾桌子需要哪几个步骤了,可你突然心血来潮给桌子上铺了餐垫,然后当孩子再次收拾桌子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对这个餐垫。
【A1+】
回到刚才那个案例,假如孩子妈妈特别的着急,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积极配合老师的方法,她该怎么做呢?
1、告诉孩子,别担心,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只要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相信你一定会发现其实学习也不难的。(明确要求)
2、每天拿到作业,先带孩子大致捋一下都有什么要完成的,然后按多少、需要的时间依次完成。遇到有难度的地方,一定要带着孩子回头去看书上的知识点,哪怕是重新教一遍,要让孩子觉得我是有能力解决难题的。如果老师的作业难度对孩子来说确实偏难,跟老师商量降低难度,等他有自信,能力提升了之后再跟大家一样。
3、当家长觉得孩子已经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之后,放手几天,让他自己完成,你在一边观察,直到确认他确实掌握了课后学习的方法,就可以彻底放手了。
4、一旦老师对作业的要求的改变了,例如增加了新的作业项目,一定要及时跟孩子沟通,以便制定出新的学习计划。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做的某件事,怎么教孩子啊!比如,我就从来没当过学霸,可我就想让我孩子成为学霸,我该怎么训练他?
针对这种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1、先想一想,你的这个目标,究竟是孩子的需求,还是你自己的需求。是孩子需要成为学霸,不成为学霸他就过不好这一生了吗?还是你的学霸情结需要孩子来帮你完成?想明白这个问题了,我觉得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2、育儿先育己。你都说了,你作为一个活了三四十年的成人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让才几岁的孩子一定要学会呢!如果这个技能对孩子的确有益,他也愿意学,那我的建议就是你跟他一起学。这样你自然能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哪了,也不会想当然的埋怨孩子笨了!说不定最后被打击的是你哦!
3、那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多来参加拆书帮的活动,不仅仅是跟我一起学习正面管教,其他任何一位小伙伴的分享,都将给我们注入新的能量!
【适用边界】
其实如果善于举一反三的小伙伴,一定能发现,今天的知识点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你想获得什么技能、知识,都要花时间去训练,那么制定一个具体、详细可行的计划将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也就是说,首先描述目标的时候,用词要准确。其次,把大目标精细化,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个去实现。再次,要去检验目标是否达成。最后如果情况有变,及时调整方案。希望这个方法,无论是在育儿还是育己上都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A1】激活经验
【指令清晰,设定场景】
在生活中,无论是孩子,还是你自己,都可能面临学习新知的情况。过去的某一个学习的情境中,你/孩子是否面临过教授知识的人想当然的觉得这个知识点真没啥好讲的,完全不给予你详细的指导,而你/孩子却完全一脸懵。也就是说这个过去发生过的情境,主角可以是你和你的老师,可以是你和你的孩子。另外,我提示一下,这里提到的老师,是指广义的老师哦,也就是任何能教会你某样东西的人都可以称为老师。下面我们来分一下组,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2分钟。
【A1+】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花时间训练孩子”这个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无论想要学习什么,都要花时间去训练”,假如让你回到刚才分享的那个情境里,你会怎么运用今天所学让自己或者孩子更好的去学习呢?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苗分享:
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在教孩子做简单的个位数加法的时候,我就觉得完全没必要去讲,个位数加个位数而已嘛,简单地不能再简单了。现在想想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可能真的让他很头疼。作为妈妈,我没能意识到任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需要花时间去训练孩子,完全没有用过上面讲的那些方法,所以常常是以吼孩子来应对的。效果不好不说,还影响了亲子关系。
A1+
今天学习了这个花时间训练的方法,我觉得如果回到当时那个场景,首先会详细的再跟孩子讲解一遍知识点。然后把老师讲解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一个个带孩子完成。如果觉得孩子已经掌握了,就出一些习题给他让他来做,检验下,或者也可以让孩子来给我讲课,来验证孩子是否真的会了。最后,一旦老师增加了新的知识点,一定要带孩子及时的调整练习方案。
相信这样去做,孩子掌握这个知识点不再是件难事了。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学习者在日常训练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跟孩子沟通。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原文片段:
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某种思考方式时,即使是小的转变也可能很困难,但是,一旦转变之后,你可能会惊奇:“我怎么就没早点儿想到呢?”然后,事情就很简单了。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在五年级一个班的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做头脑风暴,对两名因为没听见课间上课铃声而迟到的同学讨论逻辑后果。
下面是学生们列出来的后果清单:
1.让他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让他俩放学后留下,他们上课迟到了几分钟就留几分钟。
3.扣除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迟到了几分钟就扣几分钟。
4.取消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
5.向他们吼叫。
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忘掉逻辑后果,为有助于迟到的同学准时回到教室的解决方案做一次头脑风暴。
下面是他们列出来的解决方案清单:
1.大家可以一起大喊:“打铃啦!”
2.迟到的同学可以在靠近电铃的地方玩。
3.迟到的同学可以注意别人什么时候回教室。
4.把电铃调得更响一些。
5.迟到的学生可以选一个好朋友,提醒他们该回教室了。
6.打铃的时候,大家可以拍拍那两个迟到同学的肩膀。
两个清单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前一个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惩罚。它关注的是过去,以及让两个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第二个清单则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关注的是帮助这两个学生在将来做得更好。其焦点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个清单是用来伤人的,第二个是用来帮人的。
【What】
刚才我们知道了花时间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要点,那么我们现在所要讲的关注于解决问题,就是教大家,当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态度和用怎样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才能最终让训练既有效孩子的感觉又好!
【Why】
面对孩子的错误或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先去责备,然后说教,最后我们发现,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这简直是个恶性循环。但如果我们能关注于解决问题,我们实际上是在教孩子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教他们生活的技能,教他们放眼于未来,而不是当下。同时,孩子们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面对下一个困难的时候可以怎么去做。另外,关注于解决问题会让孩子们的感觉更好,因为他们不再感觉我们是揪着他的错误不放,而是感受到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他们,这难道不是同时改善了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吗?
【How】
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次为了学会某种技能而犯错或者制造了麻烦的时候,试试这么来跟他沟通吧!
1、 头脑风暴你们通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处理的方法,或者说是第一反应想要怎么做。
2、 再次头脑风暴,只想那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3、 去掉那些让自己和对方感觉不够被尊重的方法。
4、 去掉那些不可行的方法。
5、 从剩下的方法中选择孩子愿意执行的方法继续练习。
【意译原文案例】
我也常常会用“关注解决问题”来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上周因为周末又要上课和拆书,我老公对我表示了不理解,觉得我总是在不停的上课,上来上去他也不清楚我到底都学了什么?是真的在学习,还是搞传销呢?(拆书帮拜师,他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以为我加入了什么奇怪组织呢,哈哈!)针对这一问题,我列出了自己常规的处理方式:
1、 去他的,爱理解不理解,反正老娘要去上课。
2、 吵一架,呵斥他不关注自我提升,才反对我学习。
3、 冷战,他啥时候先主动来找我好好说话,我才跟他解释。
4、 算了,暂时不去学习了,避开他也忙的风口浪尖时期。
然后,我又让自己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如何能得到老公的支持,让我的学习无后顾之忧,毕竟我去学习的时候,需要他带两小只。以此为导向,我又头脑风暴了以下方式:
1、 把周末要上的课的具体内容发送老公,同时挑重点讲解。
2、 向他介绍我的主讲老师,平时她的课两天至少值2千块啊,而我现在可以免费去上。
3、 向他介绍拆书帮,以及我未来应用拆书法可能的获益。
4、 邀请他跟我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消除异议。
5、 赞美他带娃带得好,甜言蜜语轰炸上!
可以看到两个清单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第一个清单无论怎么看都像是惩罚了对方也惩罚了自己。第二个清单就更专注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我和老公更好的沟通。换句话说,第一个方案不仅没帮到我,反而还火上浇油了,第二个方案才真正促使了问题的解决,同时又让大家感觉好!
【A3促动参与】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注于解决问题”来更好的处理日常中的小麻烦,以帮助孩子和自己更好的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来具体演练一下。
【指令清晰,设定场景】
假如你是一位妈妈,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磨蹭好久,导致要么饭没吃去上学了,要么饭吃了然而上学迟到了,还经常不是忘带作业,就是忘穿校服了……请你跟孩子一起,关注于让早上时光更从容的度过,利用上面讲到的四步,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案吧!
请大家两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技巧来具体演练吧。在拆书帮的理念里面,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希望大家能在演练中尽量运用今天所学的技巧。现在给大家15分钟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杨阳和王苗进行角色扮演,杨阳扮演爸爸,王苗扮演女儿:
爸爸:乖乖,你最近经常迟到,老师也批评你了吧?你肯定也不想继续这样了吧?
女儿:是的。
爸爸:爸爸今天跟一个老师新学了一个方法,咱俩看看能不能解决早上总是忙乱,而且还经常迟到的这个问题吧!
女儿:好啊,爸爸!
爸爸:你看,平时导致你迟到的原因主要就是早上赖床,然后起来之后磨蹭,对不对。
女儿:是的。
爸爸:那咱俩先来想一想,平时你赖床和磨蹭的时候咱俩通常都是怎么做的?
女儿:掀我被子!吼我!
爸爸:还有唠叨你,批评你!
女儿:对!
爸爸:那咱们现在再想想如果想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咱们可以有什么好方法吗?你看,针对你赖床,还有磨蹭,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
女儿:头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这样早上就不用为了穿什么而纠结浪费时间了。
爸爸:这个办法真不错。我也有个办法,早上定好闹钟,叫你起床。然后洗漱、穿衣服、吃饭要在7点半之前完成。你还有其它想法吗?
女儿:没有了。
爸爸:好的,那加上之前咱们通常使用的方法,现在有7个方法,去掉不尊重咱们双方的,剩下提前准备衣服,设定闹钟和设置完成早上所需做的事情的最后完成时间。你觉得哪个方法不可行,你想选哪个方法试一试?
女儿:定闹钟不可行,因为我真的想赖床的话,闹钟根本没用,剩下那两个可以试试。
爸爸:好的,那咱们就用那两个方法,提前准备衣服,7点半之前完成洗漱、穿衣服、吃饭这两个办法先试运行一周,看看效果好吗?
女儿:好的。
新技能【回馈与反应】
【反馈.摘要点评】
我们两位小伙伴利用头脑风暴不仅想出了通常的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想出了一些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利用了今天的知识点。最后父女俩也去掉了那些不尊重对方的,不可行的,最终确认了执行方案,很完整的演示了“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感谢两位的精彩表演!
【A2分步催化应用】
设想一下,周五晚上,你已经跟小伙伴商量好了明天要去踏青,可是突然你接到一个电话,你的一个工作伙伴请你明天去给他帮个忙,对他来说是个十万火急救命的事!似乎你非帮他不可……
未来,你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计划被打乱,心情受影响……这个时候你想起今天的拆书,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的第一反应对解决当下的问题有帮助吗?如果专注于解决问题,我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呢?
下面给大家8分钟时间,请写下自己的A2,并在小组内分享。大家的分享中要包括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具体行动步骤哦。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苗分享:
我妈妈经常在我已经计划好自己的日常安排时临时让我去替她办事,我就心情很不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我决定利用所学,重新来面对这个问题。
一般我的做法就是要么妥协了,打乱自己的安排先去满足她的要求,要么就是请别人帮忙,搭上一次人情。
今天学了这个之后,我头脑风暴了一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我可以跟她好好沟通,把自己的安排告诉她,请她谅解。也可以跟她一起商量,我现在的工作和她要求我做的事,看怎么安排对双方都有利。
再用第三步,去掉前面两个通常的对我自己不尊重也不可行的方法,最后选后面两个下次试一试,看看结果如何。
【回馈与反应】
我们这位小伙伴可以说迁移应用的能力非常强,立刻就想到了未来可以使用今天知识点的地方,完全符合以上我讲的四步,对自己以前的处理问题方法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还有了新的灵感。最重要的是,通过今天这一次的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拆书的节奏,感谢你的积极参与!
新技能【强有力的结语】
通过今天的拆书,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实现某一目标,都需要去刻意的练习以及明白在处理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只要我们把有效解决问题当成目标,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达到目的,才能让孩子学习到技能的同时感觉更好。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在为什么要花时间训练和如何关注于解决问题这两个议题中,都能有所收获!
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