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西安古城分舵第83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亲密关系的法宝——特殊时光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学为自己和家人安排具体的特别时光,以此增加爱的能量。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拆书家滕跃,大家可以叫我Tanya。我的职业标签: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学老师、心理咨询师。今天我继续带大家拆《正面管教》这本书。
我先来给大家分一下组,方便一会我们讨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新技能: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为自己和家人安排具体的特别时光,以此增加爱的能量

新技能:FAB法介绍图书

F:这本《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她同时还是7个孩子的母亲。在这本书里,她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养育工具。

A:这本书可以说在全球都掀起了一场关于养育的变革,那么它的优势在哪呢?它不同于一般的育儿书籍,跟你大讲特讲理论,然后当你放下书的时候依旧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开始去做。这本书利用了大量的生活例子,激发我们的经验,同时又给出了非常实际可行的方法供我们执行。可以说,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你可能都等不及看完,就忍不住去试验它里面的方法了。

B:在工作里,你是不是常被工作和孩子折磨的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看着孩子为做作业苦恼,自己却无能为力?是不是常与孩子陷入是按他的要求执行还是按你的安排进行的权利之争里?若你不想错过孩子提升生活技能和内在力量的任何一个机会,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方向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原文片段:p128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孩子享受特别时光。你可能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时间。然而,“计划好的特别时间”,与“不得已的时间”、“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他们还没到能够理解“特别时光”的年龄。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和他们在一起的乐趣,就没必要安排特别时光。在2~6岁之间,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有10分钟的特别时光。尽管时间越多越好,但是哪怕你每天只能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10分钟来,你都会惊讶地发现其效果有多么神奇。

    在6-12岁期间,孩子们可能不需要每天都有特别时光(由你判断),但他们仍希望至少能保障每周半小时。不同家庭的特别时光的时段和时间长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特别时光可以是在孩子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些小点心和牛奶,也可以是每星期六的一个小时。重要的是,孩子们要确切地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

    要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用头脑风暴法把你们想在特别时光做的事情列个清单。在第一次为列清单做头脑风暴时,不要对清单中的事项做评估或剔除。稍后,你们可以一起审核并作出分类、如果某些事情太费钱,就把它列到等攒够了钱再做的事情的清单上。如果某些内容需要的时间超过了你们计划的10-30分钟时间,就把它列入可以有更长娱乐时间的家庭娱乐日历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前因why】

我们与孩子需要共同制定关于特别时光的具体方式,这是因为:

1、当你们有了这样的一个约定,孩子就会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会觉得自己对你来说很重要。

2、这同时也是在提醒你,当初为什么要孩子——是为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3、当你太忙而孩子需要你的时候,让他们期待接下来的特别时光,会让他们接受你当下没有时间陪他们这个事实容易一些。

【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能够给孩子们一个特别的时光,而仅仅是凭心情或者看情况的陪伴他们,当然孩子也会感觉到你的爱。但他们可能会时常陷入一种混乱和不安全感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安全感的由来,很大一部分来自“已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因为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会发生什么,让孩子们觉得他对自己的生活有把控的力量, 而不是需要别人做什么才能不让自己的节奏混乱。特别时光同样也有这样的一个功能。

【反面案例】

   在没有生老二之前,我与女儿的无论是感情还是关系都基本上没有面临

过什么挑战。但是自从弟弟出生之后,女儿出现了很多退行的表现,比如半夜起来哭,找我。本来能自己吃饭了,但还是要喂。平时都几乎不需要我的场景里,会变得非常粘等等。我反思了一下原因,虽然我在弟弟出生后尽可能多的陪伴她,但是因为弟弟毕竟太小,吃奶睡觉的时间都不定,这就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规律,让她一下子陷入了危机里。以前对她来说雷打不动的睡前故事时间也被迫因为弟弟而变得不稳定起来,其实这个睡前故事时间可以称为我俩的特别时光,当时还并不知道它的作用。结果打破了这个规律之后,她经常半夜起来嚎还不算完,还非得要求我讲故事才能不哭了。这是我的关于特别时光的一个反面案例,其实也可以说是没有认识到特别时光有多么重要的一个例子。

【行动步骤how】

      1、头脑风暴你和孩子想在特别时光里做的事。

      2、和孩子一起对这些事进行审核和分类。

      3、为这些你俩最终都认可的事安排具体时间,最好列一张表贴起来。

      4、认真执行。       

A1+】

   其实当时我虽然找到了女儿退行的原因,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去改变。因为弟弟的时间的确影响到了我对时间的整体规划,时间都变成了碎片,我当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陪女儿,可是效果远不如我的期待。如果当时知道特别时光这个方法,我可能会把每天洗澡的时间作为我俩的特别时光,跟她聊聊天,玩玩游戏,最重要的是,我会告诉她,以后洗澡的时间就是只属于我们俩的特别时光,没有弟弟,没有爸爸,只有我们俩,是我专门为你准备的!

【适用边界】

   其实特别时光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同样适合夫妻之间,甚至是给自己!夫妻关系在所有亲密关系中,是排在首位的,处理好夫妻关系,可以说不仅利于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给自己一个特别时光的意义又在哪呢?其实很简单,好比拆书活动,你放下家务事、孩子、工作,一切待解决的事,每个星期六来参加一次拆书活动,你觉得这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新技能:显像提问法

    那么现在大家可以想一下,你经历过的某个下班回到家的疲惫傍晚,你的孩子跑过来抱住你大腿,兴高采烈地对你说,爸爸,你看我刚摆了个什么,快来看看,快来看!你一方面想去陪孩子玩,一方面疲倦全面袭击你的大脑和身体,这个时候你怎么做的?又或者,一个限制级话题哈,你的老公/媳妇曾经有一天特别兴致高昂的对你说,亲爱的,一会你赶紧洗白白,我在床上等你呦!可是你呢,下班前才被领导分配了新任务,完全没有头绪。要么才刚面对完各种理由不睡觉的孩子,这会只想葛忧摊。你怎么对你的另一半说的呢?小组内分享一下,你面对以上情况处理的失败的案例,时间2分钟。

大家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来交流: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感受:

,时间到,现在用1min时间,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自己过往经验

学习者案例记录:

高飞分享:

时间:周内某一个孩子做完作业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爸爸和女儿

事件:女儿做完作业想让爸爸陪着玩,爸爸觉得要考试了,女儿应该再多复习一点。结果两个人发生了冲突,既没复习,也没有玩成。如果有特殊时光的的话,两个完全可以在规定的特殊时光里去好好玩,然后再讨论是否需要针对考试加点练习,说不定经过特殊时光的滋养,孩子就愿意配合你的加点练习的提议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特殊时光来充盈亲子关系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失败案例。


A1+:加工反思经验

技能点:请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各位小伙伴在上一个环节中都回想起了一些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未能处理好的当下情景的经历。如果上天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怎么利用特别时光这个工具,既满足自己当下的需求,也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呢,或者说让对方能够欣然接受你当下需要休息的决定呢?请想一想,时间为5分钟,大家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杨阳分享:

时间:周末

地点:家里

人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孩子

事件:家里之前的周末度过模式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结果大家既累又没有自己休息的缓冲时间。现在利用特殊时光的方法,每周末跟双方父母协商,每天安排固定的人陪孩子,而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都陪孩子,另一天是夫妻的特殊时光,以便大家都从疲惫的陪孩子生活里有喘口气的时间。

具体行动:周六全天里的一个半天是夫妻之间用来学习的特殊时光,另一个半天是夫妻出去娱乐的特殊时光。周六则由家里的其他长辈分工合作来带孩子。周天全天是夫妻二人陪孩子的特殊时光,安排了有出游、购物、在家互动等等。这样分工明确,能让每一个人在周末既陪了孩子,也满足了自己需要休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