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段来自《100种梦的解析》P128
学习梦的方法的第—阶段就是记忆方法。有些人 说从来记不住做过的梦,有些人甚至否认自己做过梦。但是.经过练习之后.只要用正确的方法.每天早上你都能己住不止一个梦?
首先—定要有正面的态度。
对梦的记忆是—种可以培养的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在白天不断告诉自己,你一定会记住今天晚上做的梦,然后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在床上静躺—会儿,把意识中在记忆里的梦,任何意象、想法、情感都可以。顺着这些线索继续冥想,也许慧就能想起来整个梦。写梦的日记也是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梦生活有详尽而持续的了解写下来(或画下来)你记得的梦里的切无论是主题还是细节―并且记下过梦里产生的任何情感或联想。在白天回想出前一晚的梦,即使具体细节已经淡忘了也可以试着重温梦里产生的感情重读你的日记,耐心培养自己的记忆:你可能需要几周或数月才能习惯性地记住梦,但是只要坚持迟早都会成功。为了加速这个过程,你可以偶尔设置一个闹钟,在入睡后就两个小时把你叫醒:这是一个马上醒来的好时机,因为你刚刚经历过第一个充满梦的快速眼动睡眠期。
梦是人潜意识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潜在情绪、心理和历史创伤,梦也是很多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利用梦境的反映来达到了解自我、疗愈心理或者创作等,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把梦的内容记录下来:
1、白天时不断告诫自己一定可以记住今晚做的梦,第二天醒来时,在床上静静躺着,把意识中的在记忆里的梦,随着梦境冥想,就会慢慢回忆起整个梦。
2、写梦的日记,可以通过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梦境里任何细节以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
3、通过反复回忆和重温自己的梦和日记,来培养自己的记忆。
4、偶尔可以设置一个闹钟,在入睡后两小时把你叫醒,此时,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记得你做的梦。
A1、从前,自己做的梦非常奇怪,充满神秘和空灵的色彩,特别是梦里有些画面特别唯美,自己醒来后非常想把它画下来,但也只是当时的想法,时间一长,画面感就不是很强烈了,也依稀记得梦里的感觉。
A2、梦见自己想记录的梦境时,我会在第二天立刻把它记录在我的空间里,坚持记录,不管是一个场景或者当时的感觉,梦境细节的地方,我也要多次慢慢回忆,直到把它记住。
自控力p94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阿耶莱特和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拉维多尔已经证明了,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在一项研究中,他们告诉成功的节食者,他们已经减了多少体重,然后他们向节食者提供庆祝其成功的礼物,一个苹果或一块巧克力,85%得到鼓励的节食者选择了巧克力,而不是苹果。而那些没有被研究人员提醒,已经获得了进步的节食者中,只有58%的人选择了巧克力,另一个研究发现,完成学术目标的情况也一样,如果学生们觉得自己已经为复习考试花了很多时间,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他们就更可能花整晚时间和朋友比赛喝酒。
进步可能让我们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东西,只是因为两个自我相互竞争会进一步打破二者之间的平衡,一个你想的是自己的长远利益,比如减肥,另一个你只想及时行乐,比如吃巧克力,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你要让理智的自己说话,战胜放纵自我的念头。你曾努力克制的目标会变得更加强大,诱惑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抵抗,心理学家称之为目标释放。
这两种态度会带来非常不同的结果,如果人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做了积极的事情,比如锻炼、学习或存钱,有人问他们,“你觉得你取得多大的进步”,人们就会做出一些和自己目标冲突的事情,比如明天不去锻炼,和朋友出去玩而不是学习,或是买一些贵重的物品。相反,那些被问到,“你的目标有多么坚定“的人,则不会受到诱惑,改变一下关注焦点,就能对他们的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你不应该想到“我做到了,好了,现在我可以做点我真正想做的事了”,而应该想着”我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想要…”
I:研究表明:人们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进步后就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此时,人们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仍然坚持自己的长远利益,另一个自己便会因为进步而想寻乐。人们也会因为关注的焦点不同,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人们不应该想到着:我做到了,我可以犒劳一下自己了,而是要想着:我做了这件事是为了或者想要...
A1:最近,我通过下午少吃或者不吃东西的方式,瘦了四斤,开心得不得了,心里告诉自己:真不容易啊,像我这样的吃货可以做到少吃或者不吃,真是何等不易,既然已经瘦了四斤,今天就犒劳犒劳自己,好好吃一顿去,吃回来一称体重,又打回原形,顿时无语。
A2:明天下午饭点时,我要自我暗示:你已经努力坚持一周了,表现不错哦~~不可以随便放弃自己想变成瘦子的梦想。
自控力p100
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决定,还会影响我们究竟会不会按自己说的去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我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空闲时间两位市场营销教授——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罗宾坦纳和杜克大学的库尔特卡尔森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大脑这种自欺欺人的手段。他们对消费者犯的错误很感兴趣,因为消费者总是在预测运动器材的使用率上是作出过高的估计,事实上90%的运动器材最终只能在地下室的灰尘中度过余生,他们很好奇,人们在想象未来要用这些杠铃和收腹机做什么时,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想象的未来是和现在一样充满了忙碌的工作和临时发生的状况,每天都让人疲惫不堪。还是另外一个模样。
为了找到答案,他们让很多人出于预估“你下个月,每周平均会锻炼几次?”然后他们问另一组被试者同样的问题,但加上一个重要的前提,在理想状态下,你下个月每周会锻炼几次,两组被试者在做估计时候没有什么差别,大家默认的答案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即便研究人员要求他们按实际的而非理想状态作答。
我们总会憧憬着未来,却没能看到今天的挑战,这让我们确信未来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今天想做的事,我们觉得推迟到以后再做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相信未来不仅能弥补今天没做的事,还能做到更多。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让人很难理解,如果我们预料到自己无法完成设定的目标,那么还不如在开始之前就认输,如果我们现在表现糟糕,却用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来掩盖它,那么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这个目标。
I:对未来盲目乐观的态度,影响了我们当下的判断,人们总是把当下无法完成或者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计划,留在未来的某一天,总认为自己在未来是时间充裕的,这些都是人们对未来的理想看法,专家建议:如果当下无法做到的事情,就当下认输吧,不要用盲目乐观去掩盖它,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这个目标。
A1:五月份,我在家附近的健身房办了一张健身卡,我当时想得很美好,每周二、四、六去健身房锻炼,现在已经是七月底,我一次也没用去过,甚至心里还在不断安慰自己:等把这阵子忙过了一定去,如此反复安慰。
A2:本周末,我想找个人把健身卡转让了,最近假期集中学习驾照和带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健身,我也不想再自欺欺人,盲目乐观主义,健身计划拖这么几个月都没有实现,索性把这个健身目标给终止了。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P13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该怎样尊重自己。允许孩子对你(或者别人)不尊重,并不是“和善”。这正是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的地方。不允许孩子 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或者他人)并不意味着你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 理这种情形。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那你该怎么办呢?
我们假设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哈,我都能听见反驳我的声音:“那不就等于放过他啦”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而且,这样做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你总可以在稍后再找孩子谈,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情绪平静下来。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稍后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
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当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最好让孩子预先知道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值得强调的是,太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一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会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 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有时候,“决定你要做什么”这是你将在第5章里学到的一个好工具要比试图让孩子去做什么好得多—至少在孩子愿意合作而不再和你较劲之前是如此。所以要记住:和善等于尊重。
I:片段告诉我们:当大脑盖子打开时,我们不要马上解决问题,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方,留一个冷静的空间,让大家恢复理性思考后,再面对面解决问题,这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了别人。
A1:和老公闹矛盾时,非常不喜欢他保持沉默准备逃避的态度,我总是试图拉住他把问题说清楚了才罢休,可是总是没有好的结果,要不是两人吵得更厉害,要么直接屏蔽对方一切联系。
A2:下周末的二人时光,我要和老公谈谈闹矛盾时大家可以选择的方式,我应该尊重他想暂时回避的态度,我也该尊重自己,让自己在一个独立空间冷静冷静,等着双方觉得可以谈谈问题时,再坐下来好好交流。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P 104
关注于解决问题与关注于惩罚,甚至关注于逻辑后果相比,会营造出—种非常不同的家庭氛围和教室氛围。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会因此而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如此。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告诉我,当他们关注于解决问题时,权力之争大大减少了。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 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的方案来。
I: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的关注点决定了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比起采用惩罚和自然后果的形式,陪伴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可以大大减少权力之争,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且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创意点子。
A1:两岁的女儿有很强烈的自我维权意识,拿出去的玩具,会告诉别的小朋友:是我的!也不愿意分享,我每次都耐心告诉她:别的小朋友玩玩你的玩具就会还给你的,他们只是想摸摸和看看它,不会要你的,但是这样反复说教的后果也不是很理想。
A2:周二亲子时间,我和女儿讨论了不玩手机还可以做什么的事情,我引导她说:宝贝,妈妈的手机今天没电了,我们就不玩手机了,你看看我们还可以玩点儿什么呢?她马上说:可以画画、看书、跳舞、捉迷藏。她一下子说了四种,对于一个才满两岁不久的孩子,我感到很惊喜。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P 186
单亲家庭
认为没有双亲就是孩子的缺憾,这是—种没有根据的说多取得非凡业绩的人都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单亲家庭只是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在我们的《单亲家庭的正面管教》教》—书中,我们呼吁人们不要再把单亲家庭看作“破碎的家庭”。单亲家庭破碎的家庭,只是不同的家庭。
单亲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你是家长而感到内疚,孩子们就会你因为你的孩子们只有—位全感觉到悲剧正在发生,并且会作出以此相应的行为。如果你接受现实,认为你在这种环境下正在尽自 己的最大努力,并 且正在走向成功而不是失败,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一点,并相应地表现出来。
I:书中告诉我们: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并不是有缺憾的,这主要是取决于单亲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满是愧疚,孩子会感应到自己的身世可怜从而影响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单亲家长面对现实,且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努力活得积极乐观,从而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孩子会受到你的感染。
A1:老公工作很忙,一周就见女儿两三次,时间一长,我颇有些不开心,总认为孩子的陪伴,除了妈妈,还需要父亲的参与,我和他这样的状态和单亲家庭有什么区别,为此事,和老公产生多次矛盾。
A2:明天,宝宝如果又说到想爸爸,我先给她一个拥抱,平静地告诉她:爸爸也想你(以前我从来不会为他在女儿面前说什么,总有种赌气的心态),等爸爸忙完工作后,叫他陪你玩儿,好不好?或者爸爸要回来时,我们一起去停车场接他?女儿一听,会很开心的答应了,便不再纠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