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出你的沟通力I》 所属活动: 南通筹备分舵18年第四次练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提升沟通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根据不同沟通对象,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方式

开场: 大家好,我是孙峰燕,是一名HR,已经是拆书帮的老朋友了,今天我将定级TF2-3。
今天我待拆的是这本书是赵周老师的《拆出你的沟通力I》,本次的学习目标是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方式。
《拆出你的沟通力I》作者是赵周,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拆书帮的创始人,因为有他写的第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才有了拆书帮这个公益组织。
这本书《拆出你的沟通力I》全书的内容就是对RIA的读书法的运用,通过精心选取各种相关书籍中有关沟通的片段,进行拆解,可以说就是通过RIA的运用提升沟通技巧的书籍,如果说《这样读书就够了》是RIA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RIA的实操与最完美的示范。
我为什么想拆这笔书呢,首先是想提升自己的沟通力,作为HR沟通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能力;另外因为RIA读书法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这本书就像一本菜谱,书中涉及四种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主动倾听能力、说服能力和提问能力,那么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需要的那道菜。可以说这本书是赵周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拆书的具体步骤和技巧,让我在迷茫的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微信图片_20180312103606.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来自于《博韦商务沟通》这本书中,赵周老师对这个片段进行了讲解引导。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是选择开门见山,还是娓娓道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判断沟通对象的性格,是倾向于急躁还是缓和;2、判断“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哪种更容易被接受;3、进行直接表达或间接表达。因为一般来说针对性格急躁的沟通对象,宜采用直接方式,即先表达结论再举例的方式会更适当,但如果间接表达更有利于得出结论,从而有利于接受,那么尽管对方是急性子,还是应该选择间接表达。

举例我的儿子被同学小明欺负了,了解细节后,我需要向小明的妈妈进行沟通。有两种表述方式:A 你儿子欺负我儿子,我想和你就这个事情谈一谈,你得管管。他招惹我儿子,把我儿子的眼镜都打掉了,而且还不道歉,反而威胁我儿子。B 你儿子小明招惹我儿子,把我儿子的眼镜都打掉了,而且还不道歉,反而威胁我儿子,我想和你谈一谈这件事情!那么根据这三个步骤来看看,1、了解对方性格,这个我并不了解;2,判断哪种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先表明理由再得出结论“和小明的家长谈谈关于我儿子被欺负的事情”,比较容易被家长接受。所以在步骤3的时候选择:间接表达会比较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想组织一次培训拓展活动以提升团队的的凝聚力,你分别需要沟通2位领导,一位性格急躁型,另一位性格稳重型,为了更好的争取这次活动的组织,请你根据以上步骤考虑:怎样开门见山地表达?怎样水到渠成地表达呢?给先考虑一下,写在便签上,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后,最终我将选择2位分别扮演人事部负责人和领导。

2组人先把自己考虑的内容写在便签上,然后进行讨论并模拟;然后选择1组现场演练:

1、

HR:吴局长,下个月,我们计划安排局里面全体员工,分三批参加一次两天的拓展训练

A领导:拓展啊?搞呗!为啥要搞啊?

HR:之所以这么安排呢,因为最近发现局里面团队里不强,开会的时候要协调个事儿,这个说张三的那个说是李四的,从来不主动去解决。

A领导:那怎么行啊

HR:我们和拓展训练机构初步联系了一下,想通过2天的训练增强凝聚力和责任感!

A领导:有这个效果?

HR:有效果

A领导:那就去办吧!

HR:那具体的详细方案稍后会进行汇报

A领导:那行!要费用要资源你说就行!

HR:谢谢吴局长支持。

2、

HR:蔺总,我有个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工厂公司员工的士气不是太好,士气有点低落,做事情有点萎靡不振,另外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也不是太好,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上道下道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也都不太好,甚至前段时间还冒出了一个矛盾,所以这事我们得解决一下。我想来想去觉得我们应该组织一次拓展培训,主要目的就2点,一个是士气激励,一个是协作和沟通,我们会设计一些项目,这些项目是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以达到士气高涨,实现跨部门的合作和沟通这样一个目的。您看行不?

B领导:嗯,我觉得可行,最近这些问题我也发现,你这么一提发现是个好方法。

HR:那行,那明天我把这个方案报给您,还有一些费用需要您批一下,好吧?

B领导:好

HR:谢谢领导!

全体鼓掌!!!

总结:非常开心看到你们情景演练,而且两个人直接进行了很好的运用。今天我们演练了两种表达方式,直接型的和间接型的。我们学了这个片段之后,沟通之前先考虑受众的可能反应,选择结论和建议先行,还是选择理论依据先行呢;当你沟通不顺畅的时候,那么是不是可以想一想如果换一种表达是不是会有不同呢?希望以后大家把这个方法云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