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深度工作》 所属活动: 把握你的工作节奏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把握你的深度工作节奏——挑战升级TF3-1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识别并应用节奏哲学,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开场: 大家好我是野狸,今天来过3-1。请让我用两个标签介绍自己,一个是日天分舵品宣长老,第二个是新媒体人,现在做策划工作。今年的重点专注项是拆书和书评。

感谢大家参加此次拆书,本次的【学习目标】是:跟随我完成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为自己制定节奏工作日程安排。

S:今天我们要拆解的书是《深度工作》,谈到工作呀,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工作会因为群聊沟通、临时的会议、或是刷朋友圈等被打断,导致分心。另外一个更有趣的趋势是,咱们这个时代挺流行“斜杠”生活,有的伙伴希望借助工作之外的时间利用自身技能,拓展人脉或是增加收入,如果工作时想到这些事,也难免会分心。
Q: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分心,这种时候一般你会怎么做呢?有没有想过,还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
C:分心虽然很常见,但如果这种状况不被有意识地避免,不仅无法提升自己的斜杠技能,甚至连本职工作也只能敷衍了事。
A:由美国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写的这本《深度工作》中定义的深度工作,指的就是在无干扰状态下专注地工作,它能新的价值,提升人的技能,且不可被复制。书中还提到了深度工作的多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有套路地专注于工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节奏哲学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回顾我们引入这种策略开始时介绍的忙碌博士研究生莱恩·查普尔。查普尔因实际论文需要采取了节奏哲学。在他努力完成论文的阶段,他就读学校的一个中心为她提供了一份全职工作。从职业角度讲,这是一个好机会,查普尔也很愿意接受。但从学术角度讲,一份全职工作,特别是查普尔的第一个孩子也刚降生,使他很难找到时间深入完成论文的写作。

 

  查普尔开始摸索着尝试深度工作。他定下原则,深度工作必须在90分钟的时间段里才能实现(这点认识是正确的,因为要逐步进入专注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并决定他将努力在恰当的时机挑出专门的时间开始深度工作。这种策略并没有带来太好的成效。查普尔此前一年参加了一次论文训练营,经过一周高强度的深度工作,完成了论文的一个完整章节。接受了全职工作之后,他整整用了工作第一年全年的时间,才又完成了一个章节。

 

这一年缓慢的写作进展驱使查普尔接纳了节奏法他定下规则,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工作。他会一直工作到7点半,做早餐,然后去上班,当日的论文写作任务已经完成。他对最初的进展很满意,很快将起床时间提前到4 45分,挤出了更多的清晨深度时间

 

 “我为写作本书采访查普尔时,他将节奏法描述为“既极为高效,又不会令人心怀愧疚”。他每日惯例是完成4~5页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够做到每2~3周完成一个章节的草稿:对于一个还要朝九晚五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非常罕见的产出。“谁说我不能多产?”他总结说 “为什么说我不行?”

 

  节奏哲学与双峰哲学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节奏哲学下或许难以达到双峰哲学追随者喜好的最高强度深度思考。然而,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节奏日程安排者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够累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读完拆页大家可以知道,今天的主题是节奏工作法,它是深度工作的入门方法。拆页中给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它完美地展示了及节奏工作法的实施,还有它带来的美好成果。


接下来我会通过对概念的讲解,拆解出制定节奏工作日程的步骤,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节奏工作法,去完成那些对你来说很有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事务。

 

【适用边界】

学习之前要明确的是,虽然它叫节奏工作法,但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或者宝妈,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安排你平时的事务。


如果是全职宝妈,孩子还很小,那这个方法可能真的不适用,不过现有这种意识,能刻意锻炼快速切换到深入状态的能力,对于你去完成自己想做的,需要深度状态来思考完成的重要的事,也很有用。

 

【概念】

废话不多说,首先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作者对于节奏哲学的明确定义。要请大家做一下笔记,并且把它的几个特征,和拆页中的案例关联起来看,这样更方便理解:


▶ 第一点,节奏哲学最大的特征,习惯性特征。节奏哲学的目的,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能轻松进入深度状态,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完成,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深度工作。


▶ 第二点,固定时间段专注完成90分钟以上的深度工作。为了保证身体和大脑真正进入深度状态,因为在节奏哲学的工作中,需要你深度动脑对时长、时间段的固定做出了要求。


▶ 第三点,要求长期坚持。节奏工作法一方面是让你完成工作,另一方面更是在锻炼一种能力你可以做到不需投入精力便能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所以要求的是持续。


【对比】【关键点】

既然它最大的特征是习惯性特征,那节奏工作就等同于习惯吗?不一定,对吧。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① 第一步,是给习惯做分类。


▍第一类,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洗脸刷牙,一日三餐等等。和专注无关,不是深度事务,不需深度动脑,对时长也没有太高要求。


▍第二类,是你的个人喜好养成的一些习惯。比如坐下要跷二郎腿、每天喝一杯蜂蜜水等等。和专注无关,也无需深度动脑,对时长无要求,也不是深度事务。


▍第三类,是你为了某个目的,刻意养成的习惯。比如为了考研,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占座,学习到晚上十一点。比如为了每月产出15篇高质文案,每天下午三点到六点闭关写作练习。


② 节奏工作法和一二种无关,和第三类有关,却也不是全部相关。


比如,一位全职宝妈,准备自学英语,为重返职场做准备,但是平时家务和看孩子导致没时间。于是决定每天孩子睡觉学英语半小时。虽然是一种习惯,也有时间限制,也是重要事务,但它不属于节奏工作法,因为时间段不固定,学习时长太短,都达不到要求。而且很有可能因为孩子晚睡、其他杂事打扰,学习计划就会被搁置,这与节奏工作的“长期坚持”也是相悖的。


【重述概念】

可以看出,如果你想养成一种节奏工作的习惯,需要保证固定的时间段、专注完成90分钟以上的深度工作,深度动脑思考,完成对你很有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事务,并且保证一定的工作量。除此之外,长期坚持也很重要,刻意锻炼自己快速切换到深度工作状态的能力,将方法转化成能力,就能应用到更多的地方。


【行动步骤】

我们把习惯和节奏工作法区分开后,才能制作出合理正确的日程。下面,从概念和要点出发拆解,我归纳出制作节奏工作日程的以下5个步骤,请大家记录一下:


1、 先分类。将眼下的重要事务进行分类,确定你需要深度工作的事务

2、 定目标。给每个深度工作事务确定目标,具体到花多长时间做到什么程度

3、 整计划。设定具体执行的时间框架,即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多长时间,注意确保在90分钟以上。

4、 守秩序给自己制定一些规矩,比如专注写作的时间,不使用任何网络;阅读的时间,关闭手机等。

5、 用工具。两种工具的使用,第一种支持工作的工具,比如一杯咖啡,或是其他让你获得能量的东西。它们同时也起到提醒的作用,让你快速切换到深度工作状态。第二种辅助工具,最常见的是视觉提醒,提醒你坚持。比如只要当天完成了节奏日程内容,就在日历上画×, x会连起来形成一个链条,后来你就不想打断它,会将这个习惯延续下去。


通过这些步骤,就可以确定你的节奏工作日程安排。同时长期的坚持,不仅能把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并且能锻炼快速切换到深度工作状态的能力。

 

【举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的工作是一个新媒体编辑,但是今年想在拆书上多下功夫,上班总会分心。我想调整自己,在上班时好好工作,业余时间专注拆书。


于是给自己制定一份了节奏工作日程。


第一,分类。对我来说,写新媒体推文和读书拆书,是我的两项深度工作内容。

第二,目标。要保证每周新媒体推文正常推送,也要在2个月内过级成为三级拆书家。

第三,做计划。我规定自己周三~周五,早6点半到8点,做拆书的练习。上班时间不做拆书相关的事,认真工作。

第四,守秩序。拆书时不看手机。上班时间,不上拆书帮网站,不参与拆书帮社群讨论。

第五,用工具。早起吃个水果就开始拆书。工作开始就喝茶或者喝咖啡,提醒自己,好好完成工作。最后一步,只要当天计划完成,就在月历上打钩。这样做会比之前的做法好很多。

 

【排除异议】

有的伙伴会有疑问,“我的时间就是很灵活,没法定时定点做这么长时间的工作。”确实,节奏工作法可能不适合经常出差、时间不固定的伙伴。有没有别的方法?有,那是深度工作的另一种方法,但它的前提是,你拥有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快速切换到深度状态的能力,节奏工作法就能让你拥有这个能力,这是入门者的必经之路啊。当你拥有这种能力,就可以自由选择想使用的方法了,到那时,深度工作的时长也无需再严格保证90分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以致用,学习了制定节奏工作日程的方法后,可以怎么应用呢?首先当然是为自己服务安排工作节奏,另外,如果你身边也有人在受工作分心问题困扰,你也可以按步骤教他去制作一份节奏工作的日程安排。


【小剧场】

我们都说,学过的东西要实际应用才真正有效,下面要请大家编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还有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对话里要包括节奏工作安排的“先分类,定目标,整计划,守秩序,用工具”这五个步骤的内容。  

我这里有个给大家五分钟,把故事写在纸上,五分钟后邀请几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们写的故事。


【案例分享】-学习者王延竹

背景:A在半年之后要参加中级培训师考试,B是她的朋友,A向B介绍自己的复习计划。


A:我这半年要准备中级培训考试,以后就要少出去玩了。

B:很认真嘛,这次有信心拿下?

A:那是,我还特意学了一个节奏工作法,做了复习计划呢。

B:说来听听。

A:制定节奏工作日程有5个步骤,首先,我现在有两个重要的事,都需要深度工作,一个是上班的事,一个就是复习,从大的事件块来区分这两件事就行。第二步是定目标,已经确定了,就是半年后通过中级培训师考试。第三步整计划,我想每个周1/3/5下班后,在公司楼下的书吧学习一个半小时,也就是从6点到7点半。接下来是定规矩,就是我复习的时候手机要关机。然后,是我的一个习惯,可以当做支持工具,就是给自己准备一杯热牛奶,喝了就好好复习。最后,通过划掉本子上的计划这个动作,来提醒自己完成复习。

B:哎哟,挺厉害啊,都是套路。

A:那是啊。

B:那就提前预祝你考试通过吧。

A:谢谢。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相信大家通过编剧本的过程,对如何制定节奏工作日程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大家真正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起来,它还是比较实用的。我今天的拆书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